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移动终端新策略:以精品应用加快TD-SCDMA智能终端普及

2011年12月12日 12:30  CCTIME飞象网  

    3G网络的发展和移动应用的精品化、多样化大大促进了智能终端对手机用户的吸引力。即将在广州举办的“2011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引发了业界对中国移动借力应用软件推动TD-SCDMA智能终端普及新策略的广泛猜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移动TD-SCDMA终端策略已经从过往对厂商实施补贴、扶持,采取包揽采购的方式转变为借助种类丰富、功能多样的手机应用来激发客户对3G网络及智能终端的强烈需求,形成庞大的新增消费市场,从而以市场化的方式带动厂商加快TD-SCDMA网络和智能终端的研发、生产力度。事实证明,这一新策略正在悄然发生作用。

    据统计,截至2011年10月,中国移动TD-SCDMA用户总数累计已达4316万,预计到今年底,TD-SCDMA终端销量或将达到4000万部。与此同时,TD-SCDMA终端累计入网数已达722款,TD-SCDMA手机厂商超过50家,覆盖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终端厂商,如中兴、华为、三星、HTC、MOTO、诺基亚、索爱等,而在2008年4月TD-SCDMA试商用时,当时市场推出的终端只有8款,终端厂商也只有寥寥数家,国际大牌厂商更是集体缺席,这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仅TD-SCDMA终端款式就激增90倍,目前的TD-SCDMA手机阵营包含了如三星I9108、HTCA9188、HTCZ710T、MOTOMT870、诺基亚T7、索爱WT18i等众多明星机型,基本上目前主流终端厂商推出的每一款明星机型都会同步推出TD-SCDMA制式的手机。

    据中国移动方面预测,2012年TD-SCDMA制式手机有望超过150款,多款中高端明星机型将先后连发,而普及型智能终端数量也将大幅提升。TD-SCDMA终端市场已逐渐呈现出厂商多、款式多、销量多的跨越式发展态势。终端厂商对TD-SCDMA的支持力度空前高涨,显示对TD-SCDMA市场前景越发充满信心。

    记者从即将召开的“2011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筹备工作组了解到,中国移动应用商场自2009年8月上线至今,已经聚集了企业开发商近5000家、个人开发者超过295万、上架应用达10万个,拥有近1.5亿的注册用户和超过6亿次的下载量,兼容覆盖839款智能机型。按照现有月均40款,年均500款的速度,今年底可覆盖1000款机型,平均每款终端适用1223款应用。丰富的手机应用有效刺激了用户对于高速稳定的3G网络及高性能终端的强烈需求,而TD-SCDMA智能终端恰好迎合了客户的这种需求。

    除此之外,中国移动在3G网络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明显改善也成为支撑TD-SCDMA终端发展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国移动狠抓TD-SCDMA网络基础建设,大力拓宽TD-SCDMA覆盖范围,提升网络通话质量。仅以广东为例,据统计,目前广东的TD-SCDMA基站数量已达2.5万个,TD-SCDMA网络无论在覆盖率还是接通率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在部分地区,TD-SCDMA网络质量甚至已经超过了2G网络。

    数据显示,今年全球智能手机终端出货量预计将达4.7亿部,将首次超越传统终端,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会上升到9.8亿部,其中智能手机终端占比将超过50%。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移动通过“TD网络+智能终端+精品应用”三轮驱动战略,借助用户规模优势,在激烈的终端竞争市场中将逐步取得主动,这为TD-SCDMA终端厂商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编 辑:霏雯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