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吉利/文)目前,我国地址资源短缺压力突出,IPv6日益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IPv4地址的耗尽将加速运营商向IPv6转移,并建议政府尽快给出启用IPv6的明确信号。
IPv4地址耗尽加速运营商向IPv6转移
邬贺铨是在昨天的全球IPv6高峰会议发此言论的。他指出,“IPv4地址的耗尽将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新的挑战。而在过去几十年,IPv6发展非常缓慢,随着IPv4地址的耗尽将加速运营商向IPv6转移。”
据了解,今年年初,全球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已将IPv4地址库剩余的5个A地址平均分配给包括APNIC在内的五个地区性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RIR),标志着全球现有的IPv4地址资源已分配完毕,“IPv4地址耗尽已成现实。”邬贺铨指出。
不过,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全球IPv4地址的枯竭,对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将带来重大的影响,但同时对IPv6的发展也带来机遇和挑战。
邬贺铨建议政府尽快给出启用IPv6信号
在昨天的IPv6高峰会上,邬贺铨还直言,建议政府尽快给出启用IPv6的明确信号,避免运营商使用NAT。
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即网络地址转换,它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他们是势不两立的选择。如果运营商自行选用NAT,将带来互通问题、监管困难和无法支持SIP应用,”邬贺铨说。
据了解,目前,各家运营商在相关网络基础建设中要求设备具备支持IPv6的功能,有的企业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计划。
另外,据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透露,工信部正在通过政策框架引领、明确路线要求、鼓励试点应用、丰富用户服务等多种措施全面推动下一代互联网部署。
据悉,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并于2003年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的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IPv6骨干网络。而在IPv6的应用方面,我国也已实施了一系列IPv6应用,实现IPv6视频监控等技术,并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