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11年9月27日
主持人:飞象网副总编 孙慧
嘉 宾:同方微电子市场部经理 王晓丹(下图右)

主持人:同方微电子的产品涉及广泛,请大概介绍一下在通信领域的一些产品情况。
嘉宾:目前我们的三大产品领域是身份识别、电信、金融支付,其中身份识别是最早进入的一个领域。2005年开始我们进入到电信SIM卡市场,2008年到现在一直保持着国内SIM卡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主持人:受制于SIM的容量限制,目前越来越多的应用被植入到手机中,这是否意味着SIM卡前景稍显黯淡?
嘉宾:从用户的体验来讲,把应用通过丰富的界面放在手机中效果会更好。但是作为电信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的运营商,对终端的掌控力不如日韩,所以现在很多业务还是放在SIM卡里面。
最近同方微电子搭载着中国移动推动无线城市的契机,推出了大容量SIM卡的试点。通过将无线政务、交通、旅游等内置到手机菜单中,宁波移动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多的无线城市应用。
主持人:您刚说的这些业务是以客户端的形式内置在手机里吗?
嘉宾:目前还是通过文字式的手机菜单形式展现。因为以客户端的形式出现,涉及到SIM卡与手机之间的兼容问题,需要产业链的配合。实际上我们在跟各地运营商接触过程当中,也在不断深入沟通,希望找到一些杀手级的应用。
主持人:目前大容量SIM卡的试点情况怎么样?
嘉宾:我们也是给合作运营商一些建议,包括明确这个卡到底定位的客户是谁,是否需要更精准的业务,业务数量不用特别多,但要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
主持人:这种SIM卡的目标客户是谁?
嘉宾: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更多是面向企业用户。
主持人:目前移动支付的发展和SIM也有很大关系,同方微电子在这一领域发展怎样?
嘉宾:实际上从2007年我们就开始涉足移动支付,2008年出了一个芯片,这个芯片带储存接口,可以当成手持端,还可以当成SIM卡用。
主持人:移动支付发展缓慢和标准之争也有很大关系,对此您怎么看?
嘉宾:实际上对于标准这一块大家一直在探讨。我个人观点手机支付实际上是支付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实际支付量的增大,实际上已经上升到国家金融的层面。手机支付还不同于银行卡,它一般在国内使用,制定一个我们自己的支付标准势在必行。
主持人:移动支付标准的进展如何对你们这些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到底有多大影响?
嘉宾:对于上游芯片厂商来说,我们准备芯片的周期相当长,一般要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作为企业首先是要盈利,在很难判定未来三五年到底会呈现怎样的标准格局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广泛撒网,在多个标准上都进行产品研发的投入,这就难免分散精力。
主持人:对于同方微电子来说,身份识别、电信和金融支付对于公司的收入贡献是一个什么比例?
嘉宾:身份识别中的身份证芯片,是我们最早做的产品,另外电信领域的SIM卡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的市场份额一直是最高。传统SIM卡市场已经很成熟,利润已经很薄,不过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SIM卡市场能预见的几年内应该是量价共升,对我们公司的利润贡献会有增长推动。
另外就是金融支付,相对会新一些,我们非常紧密关注这方面发展,目前金融业也在倡导非接触式的磁卡,期待这一市场会有一个突破性增长。
主持人:在这些有利的市场预期下,你预计2011年同方微电子的业绩会有怎样的一个提升幅度?
嘉宾:对于这个数字我不方便说,不过有一个数字可以分享,截止到去年年底我们公司的芯片出货总量达到10亿颗,仅仅是去年一年芯片出货量就达到4亿,公司整个的成长还是非常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