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重点报道 >> 正文

GSM协会发布最新版本《移动通信行业绿色宣言》

2012年6月20日 10:46  美通社亚洲  

    GSM协会(GSMA)今天在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Mobile Asia Expo)上发布了其2009年发布的标志性报告 -- 《移动通信行业绿色宣言》(Mobile's Green Manifesto)报告的最新版本,其中展示了运营商在能源和碳管理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全球[1]34个移动网络进行的分析表明,2009年至2010年,尽管移动连接和流量显著增加,但网络总能耗仅有小幅提高。分析报告还显示,在这一时期内,单位数据流量的总能耗下降了约20%,而每个连接的能耗则下降了5%。这表明通信行业向着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即到2020年,每个连接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减少40%的目标。

    GSM协会监管政策负责人GabrielSolomon表示:“这是首个有关全球移动网络能耗和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的具体估值,这一结果表明移动通信行业在降低自身以及其它行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成本方面,取得了进步。移动通信可以通过一系列智能应用帮助降低能耗,同时也将能帮助减少至少4至5倍的碳排放总量。”

    该报告通过分析来自GSM协会移动能源效率基准管理(MobileEnergyEfficiencyBenchmarking)服务的数据,来计算全球[2]移动网络消耗电力和柴油时而产生的能源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移动能源效率基准管理分析表明,如果所有高于平均能耗的网络都能将其能耗降至平均水平,按照2010年的价格计算,移动运营商每年可节约10亿美元的能源成本,而如果能降至表现最佳的网络的能耗水平,每年则可以节约20多亿美元。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消费电子和机器对机器(M2M,machine-to-machine)等设备开始将一切连接在一起,从汽车到医疗保健服务甚至到整个城市,这将对许多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这些以及其它方面的进步,移动行业如今正推动着各个经济领域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成本的显著下降,此外,它还将能够进一步推动成本的降低。预计全球[3]约2600万个移动的M2M连接每年将能够减少300万吨左右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按地区划分:

    美国和加拿大共占移动M2M连接总量的50%,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量的38%;

    亚太地区占M2M连接总量的23%,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量的30%;

    而西欧则占M2M连接总量的17%,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量的23%。

    未来的减排力量将来自智能应用,这往往要依靠M2M通信行业,尤其是智能电网和电表以及智能交通和物流方面的应用。移动行业能够为人为温室气体的减排贡献一份力量。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未来蕴藏着巨大的环境和商业良机,他们可以帮助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公司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降低能源成本,例如:

    全球用于智能电网、智能电表和车队管理的移动M2M连接数预计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大幅增长。到2015年,全球移M2M连接数将达到1亿左右[4]。届时可减少1800万吨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相当于路上减少了400多万辆汽车[5];

    2020年,移动行业能够将减排力度提高到至少9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按照国际能源署(IEA)在《二氧化碳排放基线》(business-as-usual)方案[6]中给出的预测,这一数字相当于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7%;

    2020年减排量的完成将得益于35亿个移动M2M连接[7]以及移动非实物化应用的投入使用,并且通过移动非实物化应用,出行、产品和流程都可以用虚拟方案来替代。

    随着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采用GSM协会的移动能源效率基准管理服务,其对整体移动网络的能耗、能源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判断变得更加精确,同时还可以根据这类判断来追踪行业日后的表现。GSM协会将继续与监管和标准制定机构合作,以确保已被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纳入全球性标准范围的移动能源效率基准管理方法,并且能够与全球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制定的其他方法相吻合。未来,还可能将根据运营商和制造商共同商定的办法,制定出能源和碳排放的生命周期评估法。

    欲查看完整报告,请访问www.gsma.com/publicpolicy/mobilesgreenmanifesto

编 辑:马秋月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