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爱立信:人体数据线

2012年8月13日 16:17  中国经济时报  

通过触摸各种物体,比如门把手、收银台、电脑屏幕等,你就可以打开门禁、完成购物支付、交换名片信息、下载图片和电影、获得包含互联网链接、应用及信息的电子打印品……这些画面难免让人愕然,但这绝不是在“变魔术”。

这是爱立信日前研制的“人体数据线”。这种用人体作通信导线的试验被命名为“Connected Me” ——人体即网络。爱立信进行了一系列的概念论证和技术演示,证明人体可以作为通信网络的一部分使用。当一只手拿手机,另一只手放在另一个设备上,人体就能即时、高速收发信息。

“我们在智能手机内装有一个特殊数字回路,可进行容性数据传输。该回路连接一块金属板,其功能是将信号发送到人体内;在接收端装有相似的回路和金属板,可检测到流经人体的微弱信号。试验通过调整发射机电极的电压并监测接收机电极上的电位差,信号得以发送。这时在人体中除了存在电位差,还将流过一个小电流。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容耦合’。”爱立信中国市场经理田清鹤对本报解释,“‘电容耦合’技术利用人体内自然产生的信号,在人体和设备之间传递信息。”

据悉,该技术达到的最高10Mbps的速率已能传输几乎任何信息内容。并且,实现20-40Mbps的速率已为时不远,高清电视的视频成像需要的速率也只不过是12-16Mbps.

如此看来,利用电容耦合技术,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触摸电子设备,我们的身体便成为网络的一部分,能够用它来传输图片、音乐和视频等信息。这里,人类的触摸行为变成了一种与互联网和其他极易获得的数字设备间互动、连接的一种智能方式。

但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的同时,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会威胁到人体的安全呢?

“目前爱立信应用的技术严格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电磁辐射标准的要求,通过人体的只是微弱的信号,电压只在几个毫伏。”爱立信CEO卫翰思介绍,“通过人体进行传输信息的行为本身也意味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为人体是最复杂的验证机制,没有人可以复制出完全相同的内容。”

将触摸物体的自然行为与通信结合起来的这一创造性思维,将会带来更多的交互性。电容耦合技术还能对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扬声器、摄像头和其他部件都能连接到人体通道上的“个人接入点”。另外还包括未来在人体内植入医疗工具的能力。

就像“触摸屏”一样,这项技术在几年内就会迅速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Connected Me利用的是人类最自然的触摸方式,爱立信认为这一技术为消费者与各种设备、甚或生物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极具想像空间的发展前景。

猜想一下,在未来我们的身体能够像电气回路一样工作,握个手就能交换名片,信用卡、公交卡、加油卡、考勤卡……通通成为历史名词,各种电子设备之间也不再需要配置各种数据线,到那时Connected Me瞬间就可以把数据通过你的身体传递给电子设备。

编 辑:赵宇新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