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现场直击列表 >> 正文

周可可:无线城市的开放合作之路

2012年8月21日 16:49  移动Labs  

    2012年8月21日至8月22日,中国移动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第六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聚焦于云、管、端、“台”,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索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生态,打造移动互联新生活。以下为华为电信软件业务部SDP商业解决方案部部长周可可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速记:

    周可可:非常感谢各位嘉宾!今天我也非常的荣幸,能够在这里利用这样一个平台与大家分享一下华为公司对无线城市的想法和看法。

    我今天演讲的标题是“无线城市开放合作之路”,我会适当阐述一下我们华为公司人为的无线城市用户规模发展的一些方法,同时对无线城市商业模式进行探讨,最后我介绍一下对于开放核心平台的支撑以及业务的实践。

    首先,我要说的是,如果谈无线城市,我们还是不能够绕开无线互联网,这还是一个必需的话题。这里我列举了一些数据,我相信这些数据应该说是人所共知的,就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现在已经达到了非常大的规模,并且仍在以非常高的速度增长。大家用手机上网的规模也会比PC大15倍,这样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这个巨大的市场与原来传统固定的互联网相比有它的特色。首先一点就是它的位置信息,其次是实时,与此同时它拥有比固定互联网更加丰富的术语,一些终端的新的特性,它也是用很好的UGC平台,可以产生位置信息、可以产生图片应用等等,一系列新的应用和新的信息都将会在这个上面产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无线城市应该如何定位呢?我认为应该定位为一站式政府移动服务本地生活信息的服务平台。整体来说,我们认为无线城市可以做四者,一是做业务的聚合者、平台的运营者、价值的创造者,产业链的整合者。整体而言,就是商家、政府、用户、移动合作伙伴以及行业的提供者,他们共同加在一起,形成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圈。

    刚才,我想无论是福建移动还是深圳移动都已经分享了很多良好的案例,在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到,无线城市实际上已经在为市民提供政务民生等多项服务方面走在前面,并且建设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未来我们相信基于这个平台,我们可以聚合更多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本地化应用,并且逐步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

    在做到这一点的过程中,我们相信移动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有时吸引更多的信息源。目前移动已经在整合政府资源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同时也在往各个行业的资源拓展,目前很多城市中,我们发现建了六大服务平台,包括旅游、交通、医疗等频道,综合在一起,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民生息息相关。当然要做到这一步,我们必须要更多的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整合资源,从这个行业中寻找有合作意愿,并且共同加入到无线城市生态圈中的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华为公司目前与全球的运营商和合作伙伴有非常广泛的联系,也愿意将这些合作资源共享到无线城市的建设中来。在这里我们也共享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的Email账号,我们也非常欢迎各地的合作伙伴与华为共同服务于无线城市的项目中来,我们可以共同把商业圈做大。

    再回到无线城市应用,如果要发展更多的用户的话,当前移动已经有了相当多的针对个别的精品业务以及各种集团的业务,把这些个人和集团业务积极引入到无线城市过程中来,我们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快速做大规模、发展用户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说移动现在已经有九大基地了,其中有很多基地的业务量实质上已经在互联网内名列前茅,或者说是排名Top级的应用。与此同时,很多传统的业务,包括一些集团的业务也在业内做到了相当大的规模,把这些业务牵引到无线城市这样一个平台上来说,应该可以迅速地帮助无线城市做大用户规模。

    同时我们也认为,无线城市还是应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的入口。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各家,无论是腾讯、新浪做微博或者是做微信,实际上都是在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当然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不可能是垄断的,那么无线城市在这个中间也应该能够占据它的一席之地,也一定能够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的入口。

    同时我们认为无线城市应该比传统的业务更加人性化,以我为中心聚合业务。刚才我们提到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聚合更多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如果是割裂的,这种情况下,用户的体验不可能达到最佳,所以一定对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构建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如果能做到以人为本的话,一定会增强用户的黏性。与此同时,我们认为还可以发展一种会员积分体系、荣誉体系等等,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的黏性。

    我们认为无线城市应该可以与互联网、物联网进行结合,发展智慧城市。应该说无线城市可以是智慧城市很好的承载,在与物联网结合之后,我们相信无线城市未来还可以引申出像家居物联、能源物联等等新的形态,当然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式,是值得去探索的。总结来说,我们认为有这么几点,我们总结了十大举措,深淘滩、做精品、导用户、做规模、强运营、重体验、可引导、拉伙伴、搭平台、铸能力。

    接下来,我想就无线城市商业模式进行一下探讨。其实说了很多,如果说政府加入无线城市,他有信息发布的作用,那么各个商家和合作伙伴加入到无线城市过程中来的话,他一定需要一种最佳的商业模式,否则的话不挣钱他是不会来的,这一点是很关键的。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商业模式,总结来说,To B和To C是3B和3C,一种是广告收费,另外一种是佣金收费,还有一种是应用内置。To C来说的话,一种是卖服务,还有一种是卖终端,再有一种是卖应用。无线城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呢?我们认为最核心的点还是应该看看产业链上下对运营商有什么样的诉求,对运营商哪些优势能力认可。我们做了初步的分析,认为运营商在数据经营能力、营销推广能力、支付能力、管道能力和本地服务公信力这几个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实质上我们认为无线城市的商业模式应该就是把这些独特的能力和价值变现。

    为了更深刻地了解一下行业合作伙伴对无线城市的诉求,我们华为公司也做了这样一个调查,涉及到十个领域,分别是旅游、票务、音乐、本地拓展、团购等等,调查的方式采取了电话访谈、邮件访谈、在线访谈等等,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很有趣的回馈,在这里我们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第一点,我们问是否听说过或接触过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业务?当然,这一点目前仍然有接近一半的合作伙伴说没有听到过无线城市,这说明在品牌认知度方面尚存在不足,这需要我们整个价值链共同努力。其次我们再问如果说中国移动建设可以帮助商户带来流量的平台,那么它是否具备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在这一点上,大家的答复基本上一致,就是认为无线城市如果说是给用户带来流量,必然是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同时我们再问如果说无线城市希望成为中国最大的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平台,那么入驻无线城市的商户可以给7亿用户提供服务,你认为这个平台是存在商机?大多数是认为存在商机的,还是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不好说。整体来说,我们认为无线城市的优势大家是认同的,但是盈利的前景,目前从产业链上下游来说,很多人认为不够清晰。

    合作伙伴认为最可能的合作模式,答案是这样的,如果说按照流量成交来向这个平台支付服务费的模式,是否愿意进驻平台?很多人都愿意进驻。我们又问,大家都倾向于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答案是68%大多数都倾向于佣金的模式。从合作伙伴的角度来说,他希望无线城市能够给他们带来真实的交易,如果说能够给他们带来真实的交易和收入的话,合作伙伴进入这个无线城市平台的可能性非常大,积极性也应该说非常高。

    最后,我们问到了支撑,从合作伙伴的角度来看,最希望无线城市给大家带来什么?这个数据也是很有趣的,大家都希望无线城市给他带来用户数和品牌认知度,同时还有成交量。哪些服务是最受欢迎的呢?除了消息可达之外,最受欢迎的就是一种简化的支付流程,这一点张炎也提到了,大家都希望用简化的支付流程,这一点也是大家所非常希望的服务。

    说了商业模式之后,我们再看一看究竟该如何支撑这样一种商业模式。我们华为公司对开放平台的建设,我们认为有五大要素,除了能够开放核心的资源和能力之外,平台技术的先进性也是很关键的,其次要能够支持多种商业模式,并且还要有数据的运营能力和精准营销能力,最后一个健康运行共赢的生态系统也是建设平台最关键的要素之一。

    这是我们的一个平台商业图,我们也发现整个无线城市的能力开放和ONP是高度融合的,包括与用户相关的API、与通道相关的API,事实上这块和ONP的框架体系应该说是非常接近和类似的。当然,光有了开放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给合作伙伴一个比较好的合作流程,给他们提供一系列的工具,来做这种支撑,并且付诸于开发的社区,快速上线等等,来支撑合作伙伴能够迅速地上线业务。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小故事,之前,在沙特我们也帮他做了一个开放平台,上线之后,大家都说技术太高,没法用,后来我们就把所有接口降低了难度,结果来的人还是不多,客户还是不满意。最后,我们深入调查,发现很多人的业务实际上都是消息业务,然后我们把他的消息业务进行分类,发现大多数都是几种类型,最终我们为这些合作伙伴做了五个非常简单的模板,让那些完全没有做过技术的人上来简单配置一下填一下信息,就可以把业务做起来了,这样子,一下子在几个月之内我们上了上千个业务,速度快很多。事实上在产业链中真正做技术的只是一部分,有相当多的合作伙伴他希望能够做技术的人给他提供非常简单使用的工具和模板来达到这样的效果。

    接下来是用户数据的开放能力,这一块我们认为有四个方面,一个是用户数据的获取授权,另外是用户的信息设置,包括应用置顶和消息发送,其次是单点登录,还有一个是用户身份的验证能力。我想现在很多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他们都在使用短信进行身份验证,这样的数据开放能力一定是受到欢迎的。还有一个方面的能力是数据分析和营销推广,我们说运营商实际上坐拥管道,拥有大量的数据,在这一块的话,应该是一个巨大的金矿,这个金矿我觉得未来的方向一定是开放数据分析合作方,大家共同来挖这个金矿,一定是可以把这个蛋糕做到最大的。

    下面一点是支付能力的方案,尤其是小额支付,我们认为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在海外,整个业界对运营商都有比较大的希望,他们希望运营商能够帮助合作伙伴开放出小额支付的接口,能收到钱。我们认为构建这个能力,未来也应该以手机的账号为核心,同时配合其他的支付方式来构建完整的支付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考虑到众多的合作伙伴都希望通过流量变现广告和佣金赚取收入,那么也应该有广告平台和佣金交易平台支撑广告方的合作需要。

    最后有两个精品业务,一个是广东的无线城市党建频道,调用用户的属性,判断他是否是党员,推出特色党建频道。根据使用者的企业属性,来提供企业相关的信息,这样的一些比较人性化的服务,应该说未来是很有价值的。

    第二个,是在浙江已经上线的旅游业务。大体流程一个是浏览景区之后要购买门票,到景区之后,要调用位置能力,对这个使用者进行智能导航,同时,当用户在搜索的时候,调用用户的信息,比如说获取用户的爱好、餐饮习惯等等,给出智能的推荐,整体形成这样一个流程。

    给出两个例子的原因就是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应用加入到无线城市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中来,我们也相信,只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把无线城市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好。非常感谢!(本文为现场速记稿,不代表移动Labs及中国移动观点)

编 辑:赵宇新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