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相关报道 >> 正文

探寻烽火通信光纤光缆发展的“三驾马车”

2012年8月29日 09:51  CCTIME飞象网  

——访烽火通信线缆产出线项目管理部总经理刘骋

中国的第一根光纤、第一根实用化光缆都诞生于此,这里更是行业内首家国家认可第一方检测试验室的所在地。在中国30多年的光纤光缆发展史上,一批批企业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但她始终是标杆和旗手,走在市场的最前列,代表着整个行业发展的方向。

是什么让这个托生于传统体制的企业闪烁着现代的光辉?是什么让她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始终保持着精神和活力?日前,记者采访了烽火通信线缆产出线项目管理部总经理刘骋,在深入的交谈中寻找到了烽火通信光纤光缆发展的“三驾马车”。

加强管理 质量领先

在今年初中国电信光缆一级干线的招标中,烽火通信以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势独揽三个项目包。在此次招标中,中国电信加大了技术质量的评比权重,降低了商务价格的比重。烽火通信凭借最高的技术质量得分成为此次招标的独家供货商。此次招标结果可以说是对烽火通信始终坚持质量领先的一次重要肯定。

与其他企业单一通过体系控制来实现质量管理不同,烽火通信通过检测手段进行质量的严格把关。在原材料进口、生产制造、产品出厂的每一个环节,烽火通信都设有严格的质量检测。“仅靠体系控制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要建立在企业自身诚信的基础上,需要厂商自身来维持;二是体系控制的反应较慢,反馈的周期比较长,会造成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损失;三是体系的维系主要靠处罚,这就使有些大厂商也存在质量失控的情况。” 刘骋指出,“要保障产品质量,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质量检测和控制能力。”

烽火通信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卓有成效,得益于其检测实验室力量的广泛发挥。烽火通信的实验室是业界首家以企业为载体的国家认可检测实验室。刘骋指出,检测实验室的建立一方面是出于对烽火通信自身质量证明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检测能力和产品质量与国际的接轨。

据介绍,除了工信部泰尔实验室等官方机构等,烽火通信是第一家拥有CNAS证书的制造商,产品检测结果在80多个国家均被认可,也为烽火通信的国际化发展铺平了道路。“检测实验室成立以来,我们的海外订单与日俱增,平均每周都有一次以上国外客户来验货。” 刘骋表示。

多年来,质量保障一直是烽火通信在市场拓展中的名牌,帮助其在各种商战中屡获佳绩。烽火通信在质量管理上的执着也同样获得了行业和国家的认可。继“湖北省第二届长江质量奖”和“武汉市市长质量奖”之后,烽火通信又在去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国资委通信企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贴近用户 持续创新

在应用驱动的新市场环境下,创新已从一种理念、一种态度逐渐变为生存智慧和竞争工具。有人因创新一夜成名、节节攀升,比如苹果;有人因创新急转直下、萎靡不振,例如索尼。缘何同以创新著称的两个公司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呢?答案非常简单,苹果的创新以用户的使用为出发点,而索尼的创新则忘记市场关注自身。

在技术变革和产品更新速度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必要条件,而如何正确把握创新才是企业在市场中决胜的关键。烽火通信在几十年的发展中,能够始终成为市场的先导,也是得益于其贴近用户的创新机制。

随着用户对带宽、网速要求的提升,FTTH成为近几年宽带建设的关注热点。由于入户光缆铺设的环境比较复杂,对产品寿命、外观、施工方法等方面都有个性化的要求,也就催生了较为迫切的创新需求。烽火通信积极配合运营商,在入户光缆的开发、试点、标准制定方面做了诸多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以入户光缆中的常见产品蝶形光缆为例,烽火通信可谓其开发鼻祖,最早展开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并牵头制定了有关标准,研发了系列解决方案

由于入户端应用的千差万变,已经出现了很多蝶形光缆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入户穿管或飞线架空时,要求光缆有更高的抗拉能力,穿管时面对光缆的保护不足,也对光缆自身的保护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刘骋介绍,针对用户的需要,烽火通信已研发出新型入户光缆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新型入户光缆已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并得到了运营商的认可,运营商下一步即将开展集采。同时,我们也在牵头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一个新的产品门类即将诞生。” 他表示。

烽火通信始终坚持贴近客户的创新模式,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研发能够快速进入市场、解决用户实在困难的用户。“以前,管线问题可能只是造成施工上的困难。但随着FTTH的加速,管线的短缺已成为实实在在的瓶颈” 刘骋指出。对此,烽火通信加强了在气吹微缆方面的创新。

气吹微缆就是在城市管道中通过人工牵引一段微管,然后通过气吹的形式将微缆吹进去。气吹微缆减小了对光缆抗侧压、抗拉伸的要求,铺设方便、快捷。烽火通信最新研发的气吹微缆的技术,一方面通过UV光纤束提升了光纤的密集,另一方面提升了印字的耐磨度,便于维护识别,同时气吹性能也更加优良,传送距离为1500米,速度达到80米/分钟,烽火通信是目前唯一通过了德国VETER认证的国内厂商。连向来对质量有着苛刻要求的欧洲跨国运营商都已经成为烽火通信的客户,气吹微缆的质量可见一斑。

眼光超前 科研反哺

烽火通信始终将技术领先和质量领先作为重要战略,而这背后的强大支柱和动力之源,则是其历久弥新的科研能力。对市场和产品的科学研究让烽火通信拥有了快速的市场反应和灵敏的市场嗅觉,科研结果在及时发出市场预警的同时,也指出了质量提升和持续创新的正确方向,对这两方面的能力提升进行了反哺。

作为烽火通信的前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在国内最早开展了光通信技术的研究,是国内同行公认的中国光通信技术的发源地。多年来,它持续承担了国家从“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至“十五”期间光通信领域几乎所有主要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项目,累计取得了五百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使我国的光通信技术领域成为在高新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

继承了邮科院“产学研一体”的发展思想,烽火通信投入大量资源开展FTTH方面的研究,并承担了很多科研项目,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973计划等,重点研究低成本、高可靠性的FTTx光缆及小弯曲的单模光纤等。 “FTTH建设过程中,厂商应加强在产品高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刘骋指出,“室内外温度的差别、小弯曲半径条件下的使用,入户光缆要求轻、细,保护性相对弱等,都使入户光缆的可靠性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进一步了解光缆在寿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性能状况,烽火通信应中国电信之邀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通过与湖北长途局的合作,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绩,相关成果已在国际线缆行业大会(IWCS)上发表,并引起中外专家的关注。

“一般来讲,室外光缆的使用寿命是20至25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光缆自身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一直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 刘骋指出,“我国最早的干线光缆都是进口的,质量堪称精品。但后续的光缆质量大不如前,研究的样本中出现了金属件锈蚀、PBT失去塑性、纤膏干涸、光纤损耗增加等问题。”

科学研究可以说是烽火通信植根的沃土,为质量提升、持续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营养。“通过对过去光缆的研究,我们也为现在的光缆设计、质量控制等,找到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目标,我们的研究还会继续。” 刘骋表示。

编 辑:王洪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