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T斯达康副总裁丁之敏
以“智变中的ICT产业:开创应用和服务新时代”为主题的“ICT中国·2012高层论坛”9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在18日的开幕式上,UT斯达康副总裁丁之敏对三网融合政策下新媒体业务发展趋势发表了见解。
丁之敏介绍,借2010年初国家决定加速推进三网融合政策出台东风,加上三网融合技术和ICT技术快速发展的推波助澜,IPTV、OTT、IDTV等新媒体业务高速发展。
IPTV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广阔。IPTV业务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国内IPTV商业用户将近1500万,主要集中在中国电信。在这个业务基础之上,各种增值业务得到发展,很多运营商开始考虑1500万规模用户的广告效益。IPTV业务平均渗透率还不到10%,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带宽对OTT业务能否成功作用举足轻重。谈到越来越热门的互联网电视(OTT),丁之敏说,去年平板智能电视的出货量大概为340万台,在平板电视出货量的比例当中大约占到1/4左右。今年有研究机构预测,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这为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当然,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还需要政策大力扶持,还需要有互联网电视的牌照运营商和通信运营商之间有一个紧密合作。大家如果能更理性的看到这样一个良好的合作发展方向和合作基础,才能推动OTT健康发展。
OTT真的要做起来,带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里面有完好的网络带宽资源,有一个充分的对于全网CDN网络规划的电信运营商,对于OTT在国内业务成功将是举足轻重的。
广电IDTV用户渗透率达到25%。在三网融合政策之下,还有一个新媒体业态IDTV,就是广电网络经过数字整改,双向整合之后提供的一个互动电视业务业态。在广电1.6亿的电视用户里面,已经有一半完成了双向网络覆盖。其中,互动电视用户已达2千万,渗透率达到25%。
新媒体业务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丁之敏认为,在三网融合利好政策背景下,新媒体业务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一是,IPTV业务得到规范。从广电的播控平台,加上电信运营商的传输分发做了分工和定义。播控平台的应用对IPTV业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推动的作用。本地广电运营商的加入对于IPTV业务的内容整合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有了播控平台这样一种体系结构之后,为各个分平台引入自身的CP和SP提供了一种可能,也为IPTV业务变成一个真正的电视业务,真正变成一个在广电有线电视之外另外一个等同的,甚至更好的看电视的一个选择成为了一个可能。
二是,用户对IPTV平台提出更高要求。用户看电视的体验、看视频的体验追求是在不断发展的。在超高清,或者向更高图象质量追求发展的过程之中,对于IPTV平台,或者对于互动电视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对于它的基础设施来讲,尤其它的传输分发,CDN网络,对于它的存储的密度,尤其是它的吞吐率提出了质的要求。
第三,终端向智能化、多屏化方向发展。上几年间大家就讲三屏互动业务,很多厂商也做了一个演示,但是当时真正商用的展开还略显不足。因为这跟终端,跟网络的覆盖,跟业务的形态都有很大关系。现在终端发展越来越快。基于Android的机顶盒的成本在快速下降,其下降速度超过了很多人最开始的预料。有些运营商还在做标清、高清两种机顶盒的研究和采购计划。我们也看到有的运营商在高清机顶盒的研究和采购方面更快地在向Android这方面靠,就直接上了基于Android的高清机顶盒、高清终端。大家知道Android的开放系统,对于运营商提供更开放的应用环境,可以快速吸引人的应用,提供整体业务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