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章芳/文)在全球信息化的进程中,通信企业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除了积极履行保障通信畅通和消除数字鸿沟的本职责任,通信企业还热心公益事业,自觉回馈社会。通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离不了通信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通信企业义不容辞。
中国电信:转型尽责 和谐发展
作为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通信企业,中国电信在转型中前行。在2005-2010年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中国电信2011年开始深化转型,在转型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2011年中国电信完成10560个行政村通宽带的普遍服务任务;在业内率先启动实施"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计划在三年内实现所有城市光纤化,在三至五年内将客户接入带宽提升10倍以上。截至2011年底,在中国电信固网主营的南方21省中,城市地区宽带线路20M接入能力的覆盖率已提升到70%,行政村中通光缆的比例提升到72%,已通宽带行政村中4M的覆盖率提升到89%。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电信一直自觉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伤员救治中急需大量血浆。云南省保山分公司获知此情后,立即组织员工无偿献血,支援伤员救治工作。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成长牵动着全社会的心。中国电信通过信息服务、开展捐助活动等多种形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安徽省亳州市现有农村留守儿童20余万人。为了方便他们与千里之外的父母交流,安徽省亳州分公司为全市所有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免费安装亲情电话,市话、长途随意拨打。
此外,中国电信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扶危助困,支持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2011年,对外捐赠支出总额就有8090万元。作为优秀国有大型企业,中国电信全面履行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移动:善尽企业社会责任
长期以来,中国移动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企业核心价值观,依托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平台,积极开展助学助教、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对口支援及扶贫、重大灾害捐助等公益慈善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爱与责任。
为救助贫困先心病儿童,2011年8月,中国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了中国移动爱“心”行动——贫困先心病儿童救助计划,专门购置了流动筛查车,研发了移动医疗系统,将先心病筛查服务送到贫困的乡村。目前该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36个市、旗、县为10,821名儿童进行了免费先心病筛查,339名贫困先心病儿童成功完成了手术。今明两年该项目还将在河南、辽宁开展先心病筛查,让更多的贫困先心病儿童得到救助。
教育是中国移动公益慈善的重点方向,2006年,中国移动开展了蓝色梦想——中国移动教育捐助及提升计划,六年来共捐资6,500万元,在中西部23个省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设1,510个爱心图书馆和500个多媒体教室,创新采用影子培训和信息化远程培训形式共培训36,600名中小学校长。未来四年,中国移动将继续支持中西部教育发展,培训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建设中国移动爱心图书馆(室)和中国移动多媒体教室。
为关爱艾滋病致孤儿童这一特殊困难群体,2008年中国移动启动了中国温暖“12.1”爱心基金——中国移动关爱行动,5年来已累计资助艾滋病致孤儿童和特困儿童15,749名,发放资助金4,000多万元,建立了项目网站和全国最为详实全面的艾滋病致孤儿童数据库。该项目已成为目前全国项目金额最大、覆盖省区最多、受助人数最多的关爱艾滋病致孤儿童及特困儿童的公益项目。
在对口支援及扶贫方面,中国移动自2002年起开始承担对口支援西藏改则县及黑龙江省桦南、汤原县,2010年承担对口支援青海玛沁县,累计投入定点扶贫及对口支援资金22,275万元,先后选派干部23名赴上述地区挂职工作,助力定点扶贫及对口支援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灾难面前,移动人爱心传递,温暖人心。2008年,在四川汶川地震救灾过程中,中国移动向589.3万人次提供了免费电话“报平安”服务,发送灾情相关信息19亿条,成功为客户寻找灾区亲人59,332户。
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国移动在第一时间派出8台卫星通信车、14支抢险队伍,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应急通信保障,发送1,757万条救灾保障短信、84万条救灾保障彩信。
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洪水泥石流等受灾地区累计捐赠现金及物资超过45,000万元。
坚持不懈的努力是爱心的使然,始终如一的帮扶是责任的承担。中国移动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持续努力和突出表现得到政府和社会的一致肯定,连续四年荣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连续四年入选DJSI(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是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企业。
中国联通:勇于担当 敢于奉献
履行社会责任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石。中国联通自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保障国家通信安全、畅通的任务,为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通信保障服务。“两会”的成功召开、“神九交会对接”让我们看到中国联通作为主体运营商在重大事件面前的使命和责任。
在抢险救灾,保障通信方面,中国联通在危难时刻体现了作为大企业应具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2012年5月10日的“抗击岷县特大泥石流灾害”中,中国联通各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集抢险人员、车辆、应急发电设备等物资,充分发挥对口支援的优势,共调集7支100多人的抢险队伍进行抢修,敷设临时光缆180余公里,以最短的时间恢复了灾区通信。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来年最大强暴雨灾害天气,北京联通立即启动防汛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展开抢修救灾工作。据不完全初步统计,大暴雨期间中国联通共出动人员4000多人次、车辆300余辆,抢通恢复基站一千多个,漏水渗水点三十处,同时客服部门最大限度进行用户投诉受理回复,整个抢险过程积极、平稳、有序,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北京市通信平稳、网络运行安全,未出现重大人身伤害事件及重大通信故障。
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联通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建设一体化基站和分布式基站,实施网络IP化改造,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低成本建网。改造现网老旧高能耗设备,提高网络运行效率,降低能耗。2011年,共计引入下电设备超过1200台(套),累计节约电费约600万元;能源消耗总量完成185 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 6.3%,增幅下降超过 50%,节约能耗成本约 2 亿元。
在实施共建共享方面,2011年,中国联通积极推进共建共享,宣贯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1年底,中国联通铁塔共建率达到72%,共享率达到 88%;杆路共建率达到 57%,共享率达到 89%。此外,通过共建共享,推进青藏线、中印光缆、京沪线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建设效果。
华为:与所在社区共同发展
作为一家国际化和全球化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注重与所在社区的共同发展。作为负责任的社区公民,华为致力于积极为社区创造价值,回馈社区,促进社区和谐及繁荣。华为的全球社会公益活动聚焦于四个方面:消除数字鸿沟;通过教育创造机会;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回馈当地社区。
为缩小ICT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行业现状之间的差距,支持所在国本地通信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华为2011年继续通过与ICT高校合作奖学金项目,培训等方式,推广“播种通信未来种子”项目。作为项目的重要部分,华为在多个国家与高校及教育机构合作建立网络技术学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IP、光传输等通信课程培训,并提供职业认证。
华为相信接受教育是创造机会的关键,一直致力于运用通信技术改善教育环境,使更多年轻人获得教育的机会,并与一些教育机构开展此类合作。2010年华为启动了E-HOPE农村教育项目,为印度发展中地区学校的学生提供电脑教育。华为计划在三年内向印度1000所公立学校提供电脑、互联网连接等设备和IT信息技术培训。在2011年8月,华为又与英国的多所大学进行了合作,选拔了14名在校大学生在中国进行为期3周的实习。
华为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社会认可,获得了BlueDartWorldCRS Day and Star News颁发的“支持与改善教育质量奖”的奖项。
保护世界环境资源,每个企业都应发挥自身作用。华为秉承“绿色通信、绿色华为、绿色世界”的理念,积极寻求机遇,与合作伙伴共同实施绿色环保项目,推动环境保护盒可持续发展。2011年3月,华为与巴基斯坦首都发展局(CDA)合作,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植树节活动,活动中华为种植了1000多棵松树树苗。
华为很注重为企业运营所在社区做出贡献。2011年肯尼亚遭受60年以来的罕见大旱,旱灾波及约350万人。为支持肯尼亚红十字会的救灾行动,华为积极参与“肯尼亚人拯救肯尼亚”活动,捐赠了940万肯尼亚先令用于人道主义救援。
另外,华为公司还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社区奉献活动,成立了“爱心协会”协助员工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相关慈善活动。“爱心协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东莞定点扶贫地区捐献衣物;长期募集新旧衣物和学习用品,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和灾区,共计募集44箱;组织“大手牵小手走进孤儿院”活动,员工自愿捐款加义卖共计人民币8963元,为深圳市华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150名残障孩子购买物品送去温暖。
此外,爱心协会还会例行举办环保、助幼助残、敬老等爱心关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