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重要的衡量指标。邮政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党报党刊、行业报刊及其他报刊的投递和居民个人信件、账单、商业信息的投递,将来还将陆续开通书籍借阅、票务投递等功能,助力国家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但目前承载邮政服务功能的邮政设施情况又是如何呢?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天镇县邮政局西门外储蓄所主任白永红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邮政局所、信报箱、报刊亭等邮政设施,受制于城市建设规划,普遍布局不合理,而且对于承担普遍服务义务的邮政来说,无力承担相应的建设费用。因此,现有的邮政基础设施很难支撑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及日益高涨的民众文化消费需求。同时,对于邮政局所、信报箱、报刊亭建设,政府虽有相关规定,但均非强制性规定,在基层不好落地,迫切需要政府进行整体规划和强有力的扶持。
为此,白永红建议,将邮政局所、信报箱、报刊亭建设,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进行重点推进;在邮政局所涉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在核定规划条件和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对邮政局所、信报箱、报刊亭用地及位置进行明确,在规划和验收中落实。在建设城市新区、工矿区及旧城改造时,按照要求,配套建设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局所、投递信报设施,对动迁的邮政基础设施应重建回迁或合理异址安置。国土部门应对邮政局所及基础设施用地免收土地出让金;将信报箱建设作为新建楼盘强制验收标准,各级政府应落实有关措施,确保信报箱建设规定落到实处。对现有楼房补建信报箱给予明确政策和资金补贴,并提出建设规划和时限要求;对于报刊亭建设,应进一步明文规定由各级规划、建设、文化、邮政等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给予建设资金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