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现场直播文章 >> 正文

武汉绿色网络CE0叶志刚:网络被垄断 SDN带来创新机会

2013年4月12日 14:03  CCTIME飞象网  

    “2013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4月11日在北京举办。飞象网作为直播媒体将对会议做全程报道。直播内容: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CE0叶志刚

    大家好,我是武汉绿色信息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的叶志钢,今天我针对我们公司在实战当中遇到了这种SDN方面的一些需求,提出一些我们自身的理解和思考。SDN在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上,最大问题是不确定性。之前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到了,SDN是近十年来网络界,网络领域最重要的一个创新,网络领域和互联网领域普通的人可能分不清楚,但是在座专家非常明白,互联网领域近十年来不断创新,涌现出非常多的新应用,有很多伟大公司由此产生。最新我们大家用的微信也是在无线移动网上杀手级的应用,我本人在一年之内从简单的娱乐变成在办公上都利用它了。

    网络界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应该被几个重量级的公司垄断了,大家熟悉的思科和我们国内华为这样的企业。SDN的出现带来一个创新的机会,包括像我们这样一个中小型的设备供应商,我们以前专门做特种网络设备,这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机会,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一种权力。它可以自己定制自己想要的网络设备,而不被网络大规模的网络供应商所控制。自定义网络设备的可能性,它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所以说SDN毫无疑问,它非常有这种,可以说有煽动性,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概念一出来,引起了全球网络界人士的重视。这个我不再多说了,我想说说我们遇到一些问题,或者说一些负面的。

    我们在最近的一两年,我们也一直探索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公司,我们可以说我们是广义的SDN的厂家,我们一直是用软件在做网络设备,十年前我们曾经用过硬件解决方案,但是发现开发周期太长,成本太高,所以我们一直用在英特网的平台上用(英文)加C语言开发特语言的网络设备。刚才是神州数码的人提到,如果广义用软件实现的网络设备都叫SDN,那我们一直做SDN。我们在上海电信和海南电信用的两个非常大的案例,广义来讲它就是的,事实上它不是用的OpenFlow或者其他的标准,为什么不用它?是因为我客户不能接受。你不管用OpenFlow的几点几版本,或者用(英文)的几点几版本,都没有办法满足现在客户的需求。我现在客户的这种,因为我客户主要是运营商省级的运营商,这种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城域网包括IDC没有一个绝对动力使用现有的SDN。去年SDN峰会上我们也听到了,像腾讯的专家在讲,我们认为他们可能像谷歌一样已经用了SDN,事实上他们把交换机做了一个定制,利用现有交换机的API实现一种特有功能,是简化不是复杂。SDN的假象空间很大,IDC是毫无疑问比较有可能性的应用场景。去年我演讲提到安全领域,应该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然后我在跟移动研究院沟通提到在移动网上面利用SDN,出发点自己掌控定制网络设备。上海电信研究院跟我们提出希望用SDN技术实现监管网关。我们跟清华大学的一个团队也谈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在他们实战案例当中,他们做(英文),也是比较认为在接入层面,在网络的边界使用SDN的可能性比较大的。

    CDN广义来讲有是IDC,使用方面层面也有这方面的可能性。

    但是问题它们都是有可能性,目前为止不是必须的。目前我的客户来讲没有一个动力说我这个网络必须要升级成SDN,我就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收益。谷歌的案例是非常特别的,因为谷歌有一个非常非常巨大的多个IDC的数据中心,并且它们之间的带宽的连接是非常可怕的,全球它们之间的互联,你在上面哪怕只有10%的效率提升,这个节省的成本,提高的效益都是非常可观的。我这样说我不认为SDN没有前景,我认为它非常有前景,只是说目前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实战的场景,不是刚才提到有一些校园或者科研机构使用这个,仅仅在这种学术研究层面,那么它推广一定会受到限制。我们因为今天是IPv6峰会,我们把SDN用软件方式实现,SDN的(英文),或者(英文),和用软件实现IPv6的网关这种设备做一个对比。

    IPv6的需求实际上非常明确,它的标准协议已经比较成熟,虽然标准非常多,但是它的需求是非常明确的。比如说我们在海南电信博鳌亚洲论坛实现了三个设备,一个(英文),一个(英文),一个(英文)。这个(英文)我们最初也是跟移动研究员在探讨这个产品的时候,当时也是想采用SDN的方式实现,我们用软件用硬代码编码方式很快速实现,从广义上来讲是SDN,具体微观上来讲它不是用了像OpenFlow这种协议或者(英文)实现的。不管怎么说它的需求很明确,我们很容易做到它,把这几个设备做完在线网上使用非常短,以月为单位的时间,我们公司产品特点跟前面厂商不一样,他们需要依赖芯片,我们用X86可编程性非常好,包括流标不用(英文),是用内存,多级流标,还是超大的流标都不是问题。

    我们的问题是它需求不明确。第二它相关标准在不断的引进出,OpenFlow的标准从1.0到现在目前1.3,我相信有1.4、1.5出来,OBS在不断的升级,我们做产品虽然用软件实现(英文)要比采用芯片实现容易,我们一定面对投资和收益的问题,我们也在采用哪一种实现的话,我们也会权衡算去。标准不断演进,我通过软件升级节省一下我硬件设备,芯片做可能芯片要更新换代,一样我人力成本也要消耗这个里面,我做一个版本可能实验一下,用户用的话我用另外一个版本,标准不断演进,OpenFlow不等于SDN,SDN也有生命力,OpenFlow目前看是比较有前景,唯一比较相对来说最成熟的。但是是不是它,鹿死谁手不好说。标准化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存在,昨天也有相关研究者提到了,这些不确定性都会带来产品应用上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绿网公司对策,一开始我们想做具体产品出来,因为我们跟之前几个硬件设备厂商不太一样,我们并不想大规模的销售交换机这种设备,因为我们认为从长远上来讲,一旦这个产品的形态确定以后,采用芯片来实现,比如说前面坐孙总他们芯片实现还是最便宜用X86芯片实现,几百万交换机产量并不是合适,在做产品原型,特种应用有一部分市场不适合芯片完成。这种情况下我们目标并不是向硬件产业链方向,像锐捷、神州数码、华为生产很多交换机。我们公司对策采用我们自己的开发平台来支持SDN的引进,并且我们并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东西?

    现在要做标准OpenFlow的(英文)是尽量简单化的,复杂化的需求可能有10%到20%,这一部分内容大家千奇百怪,提出来的需求每个人都不太一样,都利用这个概念但是都不太一样。这种情况下,我们(英文)的平台可以支持一个SDN的产品快速开发,这个快速开发可以我们软件方式实现IPv6网关,或者CPE还有通过软件方式实现这种专有深入包网关设备体现出来。我们的平台是基于完全开放的架构,实际上本质上跟你们手上用的标准PC没有本质性的区别,CPU、内存都是一模一样的,唯一区别就是网口非常多,可以达到一台单机64个千兆,或者34个万兆口。这个平台主要是实现SDN产品的快速开发。

    我们公司现在也有几个课题,定制专用的SDN的产品,跟几个运营商研究机构在合作,同时我们还是(英文)一些,我们并不知道最终用途是什么的产品,目前就是说我们的策略是说跟产业链进行一个广泛的合作。像北京邮电大学有多个团队对我们(英文)表示兴趣,其中几个有合同的草案都签订完了,已经在使用。清华大学有多个团队在做这种方面的探讨和合作。

    北京电信研究院合作的比较多,提到博鳌亚洲论坛跟北京电信研究院IPv6合作的,也有相关SDN和DPI方面的合作。上海电信研究院用SDN实现智能网关的合作,武汉电信研究院做一些特种研究开发,他们有自己的开发人员,也用了一些我们的成熟设备。联通集团研究院最近对我们(英文)平台和IPv6的解决方案也比较有兴趣,最近也是比较深入的探讨,具体的合作形式。

    移动集团研究院也是去年和我们探讨用软件实现IPv6,用软件实现CPE和EPC方面的探索。还有一些实际上是我不便于提名字了,是一些业界的同行,这些同行他们在GNCUBE这个平台上,它发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节省硬件和研发成本。因为通常有些功能一定要PC完成,通常用PC网络处理性能比较低,采用了GNCUBE平台提升几倍十倍,可以省几台服务器。网络设备服务器。硬件节省成本。通过一个成熟的软件开发平台,可以节省人员的开销。通常一个比较有经验的在(英文)的编程人员,通过我们公司培训一周左右可以掌握,我们招新人大概半年时间可以自己在这个网络上开发自己的产品。

    这些大学研究出来最终学术成果,可以通过我们平台变成可商用产品,我们自己可商用产品在运营商核心网里面跑,从稳定性和性能这方面我们解决了,只要把运用原型跑上去就可以了。我简单介绍一下GNCUBE大概有哪些内容?我们一个是SDN,另外利用大数据的平台,基于谷歌的Hodp实现的,我们为什么用这个(英文)技术,方便最终产品的管理,本身就是用游览器方式模拟桌面,这个开发有整套的系统,有六个组建,一个(英文),一个是高性能网络处理引擎,第三应用程序开发组建,第四个应外程序识别库,互联网有很多软件很多应用,你需要精确识别哪种应用,才能有效应用网络。

    刚才说的大数据我们有一个GNCUBE,这个主要是海量数据库的引擎,我们做IPv6的溯源,或者做一些安全方面的分析,你的数据抓下来以后一定存在一个地方,存下来要能把它算出来读出来,这是我们平台的作用。GNCUBE需要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展示平台,所以这个GNCUBE是三大技术来结合的。其中SDN是一部分,是最关键的一部分。

    我们性能优化在操作系统内核级,网络协议站,应用层等,对NRG比较有优势,像(英文)6这种应用上面,一定解决NRG问题。由于时间原因后面有些内容我不过多的展开,大家有兴趣跟我们公司做深入探讨。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帮助对自身业务比较了解,对一些研究机构对自己研究方向很清晰,我们合作伙伴能加速帮他打造一套可以在线网使用的平台。最终量产可以考虑芯片平台上,还是继续在平台上实现,这个都是有可能的,我演讲大概到这里,谢谢大家!

编 辑:刘妍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