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现场直播文章 >> 正文

武汉绿色网络CE0叶志刚:IPv4地址暂时够用 IPv6可能死循环

2013年4月12日 14:44  CCTIME飞象网  

    “2013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4月11日在北京举办。飞象网作为直播媒体将对会议做全程报道。直播内容: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CE0叶志刚

    叶志钢:大家好,我是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CEO叶志钢,今天我跟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具体的案例。那么首先我会介绍一下前两天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采用IPv6的技术,给全球参会者实现体会IPv6的感知。这是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网络的一个简单的拓普情况。这个网络当中我们采用了两个标准,三个关键技术点。第一我们采用了(英文)网管,实现用户侧上网。第二我们采用中国电信的(英文)标准,解决了博鳌亚洲论坛管网的IPV的改造。(英文)的用户侧它的(英文),我们采用是一种软CPE的方式实现的。软CPE有一个好处是避免了在PC机,就是参会者当中去安装一个插件。同时也避免了客户机这一边需要再去使用一个硬的CPE,就是家庭网管才能支持这种(英文)协议。在(英文)这一侧我们采用纯软件方式实现得,这种软件实现的性能是非常强大的。

    (英文)网管也是采用纯软件方式实现的,在这个IPv6的运行过程当中有很多解决方案。用纯软件方式实现,我们通常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性能会比较弱。我们在英特尔的开发平台上用X86的平台,实现万兆的处理性能。英特尔的平台开发处理能力,通常情况达不到这种性能,及时是插万兆的网卡,我们做了高性能的改造,我们在一台两优X86平台硬件设备上,最大支持64个千兆口。支持了数量个与会者,最高的时候并发有近千人同时使用这台网管设备。这个并不是很高性能的,但是只是采用了一台PC机。当然做了备份,采用了VRIP的方式做了热备。在这三个点上,客户端侧和接入网管就是软CPE,同时支持数千用户同时上网。这种上网模式实际上可以避免掉我们IPv4到IPv6过渡最痛苦的问题,就是对用户端的改造问题。

    中间这一侧网络侧我们采用了(英文),它也是采用X86完成的,(英文)也是采用X86完成,基于(英文)内核网管技术,它的最大的优点是它的可编程性非常好。可编程性很好,体现在通常硬件开发周期很长,开发成本很高,采用了X86(英文)加(英文)技术编程,开发周期会非常短,我们在这个平台上,这个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平台叫(英文),如果在X86做高性能网络开发,应该知道(英文)的技术。我们这个GnCube跟(英文)同一个层次。这个上面有六个组件,六个组件可以形成完整的平台,博鳌论坛所用三个设备都是用这个开发平台完成的。(英文)是去年前年我们和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一起联合完成了,当时原型开发时间一个月左右。(英文)我们用了一两个月完成了,,博鳌软CPE,(英文)的集中式接入网管。考虑论坛的终端用户非常多,不可能解决所有软件问题。

    我们紧急的开发了这个系统,就是在这个Gncube平台上,体现出了它的开发优点。去年11月底我们协助中国电信,一起包括清华大学在亚太蓝大展示(英文)也是用这个平台开发,整个时间也非常短。开发的时间短并不代表这个平台它的性能不好,或者说它的稳定性不够好,性能我们全方位做了优化,首先是操作系统的内核,还有网络驱动,数据存储和应用层等方面都做了优化,整套的平台目前比较成熟,基于它开发的系统有数十个运营商使用,上海电信,浙江移动,还有武汉电信,江西电信,马上海南电信也要大规模使用。它使用的用途比较广泛,有IPv6的,也有DPI的,流量控制和深入高分析的,上海电信规模高达两千G,还还电信三分之二的城域网全部用X86技术实现。海南电信打造一个岛内高速网络,模仿新加坡和韩国,内网的速度高达20兆上网,就是整个海南岛内也是采用这种GNCUBE平台,我们公司实现了(英文),IVI,(英文),(英文),(英文)和(英文)还有NAT444,还有(英文),这些协议由于这个平台高性能开发效率,所以实现过程比较顺利。

    刚才所提到的IPv6网管我们支持了一条万兆的处理能力,实际上我们在上海电信应用是一台两U设备我们实现两条万兆双向流量处理,这个处理的能力双向高达40GPS,包处理能够10兆PPS,10兆PPS处理能力,大家注意不是三层的,是包含应用层处理,这个性能是非常强大的。目前我们在实验室里面实现了20兆PPS,80GGPS的性能,整体上没有实现最终的产品。估计明年2月份,因为我们平台是基于X86网络接口基于标准的网卡,英特尔平台没有推出单芯片支持40G以太网的芯片。我们合作伙伴以色列的(英文)采用四颗859的芯片支持一块40G以太网网卡,其他有些公司推出这样的产品,目前我们比较主张等待英特尔公司平台相对来说稳定一些。这个时间不会太远。从英特尔CPU的角度来讲,我们预计下一代的CPU推出,单机,单板处理性能增加一倍,2015年到2016年单板性能支持100G以太网,大家知道100G这个阶段没有POSE了,大面积都是以太网的技术,以太网比POSE技术便宜非常多,这个对运营商来讲非常有价值的。

    这就是我们现在在上海电信使用设备的外观,这个设备有三个扩展插槽,每个插槽支持八个GE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一个模块支持四个万兆以太网,也就是说这台设备,四个插槽,一共支持16个万兆接口,和32个千兆接口,还有一款设备密度非常高,有八个插槽,也可以通用这些模块,最高可达64个GE接口和32个10G接口。我们公司2012年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和CNGIIPv6网关国家重大专项,我们实现了IPv6网关,这是产业化的项目,博鳌亚洲论坛是这个项目很好的实验。

    这个是以上我对我们公司的实际案例和实际产品的简介,今天我花一点时间介绍一下一个创新非IPv6下一代互联网方案。这个方案不是我们公司首先推出的,这是前一段时间我才了解到的,上海电信的一个专家李石提出非常趣简捷的方案。这个方案跟今天主题有一点点不切合,但是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它是非常巧妙的创新。很遗憾这个PPT用错误了,后面图不对。我简单介绍一下,就是说IPv6的地址应该是非常丰富的,理论上是用不完的,全球每一粒沙子都可以分配一个,现在就是形成一个软件,就是用户侧和运营商,还有应用的供应商之间,就是这样一个死循环,大家都不愿意去首先尝试,因为没有其他几方的支持,这个应用实际上没有意义的。而且运营商的投入是高投入低产出,虽然缺乏地址,但是投入网络以后改造设备花非常多的钱,不能直接提升。IPv4是地址匮乏不均匀,有效分配IPv4地址暂时够用的。

    目前方案是添层扩址方案,二层的(英文)地址不能跨三层的,通过IP层理论上来讲,虽然(英文)每一个网卡的(英文)地址都应该不同,即使你冲突人为改成一样的,也不会网络上造成任何影响,也就是(英文)地址冲突只会在很小范围同网段里面出现这个问题,跨(英文)这个问题不存在。假如有一个解决方案,有一个寻址方案,能够把IPv4的地址也分割开,而且是无穷尽的分割开,那么IPv4的地址也可以大规模使用,这个跟做NAT有本质区别。添层扩址就是利用域名,DNS区分不同的域,每个域采用全部的IPv4地址。也是说假设中国我们有一个CN这个域名,当然CN这个域名被用掉了,我们起点I点CN的域,这个域可以享受全部IPv4地址资源。但是在这个域外访问,全球正常的访问,还是用普通的上网寻址方式,不通过新的DNS服务器来访问。这个域外的访问需要通过改造过的DNS来进行访问。

    这种模式的改动量是非常小的,整个对网络设备的这种改动,基本上是可以跟现有的IPv6解决方案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目前这个方案我觉得为什么这么多年,十年来全球那么多专家都没有提出这个解决方案,我也觉得比较奇怪,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解决方案我觉得是比较简捷,而且地址资源是无穷的,IPv6非常大,但是还是有限的,面对很大挑战是提出来太迟了,可能会动很多IPv6厂商我们公司的奶酪,我们公司做了很多IPv6转换的解决方案。我认为这个方案很巧妙,总而言之它就是可以利用域名分出非常非常多的IPv4地址。它把IPv4地址给复用,这无穷尽,每个省每个机构都可以有新域名就可以使用所有IPv4系统,这个方案可以供大家探讨一下,创新的话不应该压制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代替这位李先生来介绍一下他的方案。

    很遗憾今天这个PPT用错了,可能讲的不是特别清楚,感兴趣找我们索取一下,谢谢大家!

编 辑:刘妍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