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直播列表 >> 正文

工信部汤立波:急需开发杀手级应用

2013年5月17日 14:17  CCTIME飞象网  

    “2013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5月17日在北京举办。飞象网作为直播媒体将对会议做全程报道。直播内容: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汤立波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报告题目是车联网两化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从三个方面做介绍。

    一、车联网和两化融合概念的理解

    二、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三、车联网发展关键问题探讨

    车联网是互联网典型应用之一,它的定义产业界给我们一个比较明确的推动,是借助装载在车辆上的传感设备,车载终端和通信模块,采用各种通信技术,实现吃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以及车与交通设施或外部环境的全面网络连接。并通过业务平台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挖掘,实现更加丰富、舒适、安全、高效的车辆管理和综合信息服务。

    如何实现车联网业务:环节非常多,比如说首先必须具备对车辆以及信息采集的能力,通过全覆盖的网络传输,提供一个业务能力对车联网进行长久的支撑,最后必须有一个内容的提供才能保证业务具有吸引力。

    车联网服务对象一类是开放用户,就是公众有价值的用户,包括企业、单位集团用户。另外一个是行业用户,针对交通的监管、规划、建设、这样的一些特殊行业用户也是重要的应用方向。

    车联网有什么样的特征?利用车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交通以及对车辆更全面的感知,更方便的网络接入和更智慧的判断。感知这个层面理解要有对车的感知以及车在驾驶过程中周边车箱、交通环境全面的感知。通过信息技术多技术协同的环境下,不管是蜂窝网络还是短距通信网络,甚至车内网络的接入,通过这样的一些支持,应用层面才能智能化处理控制。

    车联网通过比较好的应用,可能在汽车交通方面实现精细化动态服务。满足车辆运行监管安全行驶公众驾乘服务,同时对汽车产业升级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从改善交通安全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通过车联网实现路况的提醒,碰撞的预警,紧急救援等一系列的应用。大的方面交通安全也有很好的帮助。包括提升气息产业升级方面对我们气息品牌的价值定位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的时候,对信息技术与汽车结合起来可能是一个亮点。

    通过目前用户对信息技术使用的需求越来越强,车联网这个领域应该是采取一个新的服务方向。车联网如果能很好的开展,将会深刻的影响本土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和电信运营业交通管理等等行业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两化融合的概念:两化融合是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工业和过去这么多年来我们从农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必要的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对用户对应用需求的提升,在各个行业领域逐渐发挥作用,而且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国家也对这方面整体有一个规划和考虑。提出以信息化带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在努力的解决信息化、工业化的问题。真正体现的主要特征就是这两化之间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渗透、整合,不是简单一加一的问题,而是一加一带来的是更大的变化。也是我们国家目前在工业化融合领域的方向。两化融合路径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发展。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未来信息产业应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应用市场。同时也是信息产业阶段性发展的突破发展瓶颈的未来机遇。信息化在工业领域应用已经变成了原有的工业,是新型工业发展的引擎,同时为工业注入新的活力。

    车联网是量化融合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车联网是联系汽车工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纽带,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车联网是汽车产业、信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车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继,车联网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和绿色节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反向来看,我们对信息产业带来了什么?对汽车工业带来了什么?汽车工业方面至少可以说通过车联网应用提升了汽车品牌价值,提升了汽车档次,增强了汽车后市场服务能力。汽车产业或者车联网产业对信息产业的帮助,信息产业这块有机会进入到真正的汽车工业的应用和社会生活方面。同时也是信息产业开展新的技术、研究、以及新的服务的方向,也是未来利润的增长点。从过去物联网活跃用户可以看到车联网是有可能成为一个用户规模化的点,如果能形成规模具备自我完善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靠一个特定的产业。所以说成功的车联网产业也对我们整体的物联网应用示范,也对两化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应用。

    车联网产业分析:我们看看国外,国际社会来看不管是政府还是产业界,整体上都比较活跃。美国是比较侧重主动安全以及多元信息采集DRSC五技术。欧洲侧重多层面、多通讯方式的立体车联网/ITS信息网络构建及标准定制,日本是基于ETC与车载导航集成的DSRC技术的应用。

    我国未来车联网的情况,目前看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应用,但是我认为潜力很大。我们在车、路、人方面都具有非常好的前景。我们有450万公里的道路,有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大2.6亿,这些人有一小部分人愿意使用车联网,那么车联网也是一个光辉的未来。

    车联网具备良好的网络和用户基础。网络基础,我国具有世界最大的规模的电信网络基础设施,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基站数达206.5万个,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大18.3亿,3G基站达104.1万个。用户基数,2012年底移动电话用户达11.12亿,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2.33亿,互联网上网人数5.64亿。所以潜在影响力非常大。

    车联网现状:我认为国内还是处于产业各方博弈的阶段,行业角度来看,交关部门在行业内应用具有主导地位及电信运营商作为物联网产业主要参与者掌握优势网络资源努力避暑管道化。汽车制造商有国外汽车厂商车联网应用成功经验借鉴,开始表现出谋求更多车联网应用话语权的愿望。国家的相关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已经逐步成立。

    刚才讲到了车联网的基本情况,车联网从产业链角度来讲涉及链条非常长。交通各个方面每一个环节在一定时期或者在未来都是关键不可获缺的。目前来看,这个领域比较活跃的包括汽车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交通管理部门。目前有一些大的服务商已经垄断了很多业务资源。主导力量应该是阶段性比较活跃的,比如说在汽车厂商推动车联网业务的时候,通常从战略合作伙伴集中前装市场开展。运营商在前装市场没有优势,大部分是用在后装市场。后装市场的好处是可以跨很多平台做,坏处就是汽车更深层次信息获取能力得到削减。还有一个角色就是第三方的TPS。我们国内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整个开展车联网工作需要打通的环节,每一关都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它专注于概念,有时候形成一些比较好的应用,所以这也是它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另外就是行业应用,这个需要时间的培育和战略的调整。

    最后探讨一下车联网发展关键问题。用户黏性问题很关键。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包括美国,有很多车联网应用,但是初期免年费过程过后,用户续费的积极性不是那么强。所以继续开发让用户觉得值的杀手级应用或应用组合。第二个就是所以合理计费是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定价综合考虑服务类型,用户数量、业务流量、业务时长等合理因素面向用户计费方案简单,做到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未来业务类型将是多样化的,定价主体也是多元化的。

    虚拟运营商可能在车联网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进入门槛低,业务运营成本效,对市场规模要求不高,可能在细分应用中率先打开局面。

    有爱一个问题就是带宽问题。多网通信融合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而且配合带宽的需求,我们需要有一套分成带宽级别的业务体系。

    时延这块是关键,部分车联网安全类应用如预警等要求低时延,需有针对性的对现有网络优化,或建DSRC等专用通信设施。

    市场化问题。车联网应用必须走向市场化运营道路,传统交通信息化中采用的政府主导模式适用于公益性、监管类应用,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对用户的规模应该是有局限的。

    数据开放:开放共享是车联网规模化发展的保证。

    经验借鉴:美国最近的车联网推动策略确定采用DSRC技术,先推动车车再推动车路。这样有利于商业操作和降低路侧设施的建设成本,可为我国车联网产业借鉴。

    行业协作:车联网是跨行业的需求差异大的新型应用,单独依某一企业或某一行业很难快速的推动车联网应用形成规模。

    角色定位:运营商、车厂、行业监管部门服务提供商一定程度上角色定位对商业模式有直接影响。

    信息安全:车联网应用中存在大量用户信息特别是用户位置信息,可能有一些隐私性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未来需要整体考虑的问题。

    谢谢大家!

编 辑:刘妍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