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列表新闻 >> 正文

大唐移动携全系产品亮相2013年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

2013年6月25日 21:30  CCTIME飞象网  

    6月26日,2013年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此次为期三天的展览吸引了来自亚洲和全球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多家企业,展览内容涵盖多项创新移动产品和服务,向业界及热爱通讯科技的消费者集中展示了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

    作为TD标准的发源地及产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大唐移动此次以“沟通于心服务于诚”为主题,携TD-SCDMA和TD-LTE全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参会,全面演绎了包括“TD-SCDMA可持续发展”、“TD-LTE未来演进”、“TD-SCDMA/TD-LTE协同组网与干扰排查”、“TD-LTE新技术创新应用”及“TD-LTE行业专网解决方案”等在内的、最具前瞻性且关乎中国TD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的内容主题。

    自主创新 推动TD技术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大唐移动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不断推动无线移动通信产业的演变和发展。弹指一挥间,中国通信业经历了从固定到移动、从模拟到数字、从语音到多媒体的飞跃奇迹。大唐移动不仅是这一奇迹的亲历者,更是奇迹的创造者之一。2001年,以大唐移动等为首的中国通信企业创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正式被3GPP接纳,成为中国百年通信史上的里程碑。随后,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大唐移动积极推进TD-SCDMA网络建设,助力了20多万个TD基站的布设,在TD-SCDMA产业化和商用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基于多年来在技术、产业上的积累,为推动TD-SCDMA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大唐移动持续创新、携手中国移动等中国企业联合研究提出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TD-LTE-Advanced。2012年,我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成为4G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制定领域彻底摆脱了2G时代跟随、3G时代追赶的境况,在4G时代达世界前列。

    目前,大唐移动通过不断地积累,已拥有大量TD-LTE的核心技术,在TD-LTE领域拥有全面的技术优势。其中,从2005年至2012年底,大唐移动在TD-LTE/4G领域共提交超过4000篇文稿,在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提案数上居全球领先水平。大唐移动在积极推动新标准发展的同时,对于TD-LTE的演进标准TD-LTE-Advanced中的技术也进行了研发和验证。最早提出了TD-LTE的多址技术方案,推动了TDD帧结构的融合,统一了TDD模式;推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波束赋形技术在LTE系统中的应用,开创性地提出了双流波束赋形,将MIMO和智能天线技术在TD-LTE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等。

    混合组网 充分利用TDD频谱资源

    随着数字洪水到来,TDD频谱成为运营商的核心资源和最宝贵的资产。面对国内对4G日益高涨的呼声,如何利用运营商手中的频谱资源,高效快速的布网成为产业内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作为TD网络专家,大唐移动在展会中展现了F/D频段混合组网的整体建议。

    考虑到TD-LTE初期建设注重覆盖效果与建设速度,因此F频段基础覆盖,D频段热点补充是理想方案。首先,F频段是当前国内TD-LTE已分配频段中最低频段,而决定网络覆盖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频段,因而建网初期使用F频段做基础覆盖,可以达到最佳的覆盖效率。TD-LTE目前的可用频段都接近或超过2GHz。虽然已有站址密度较大,即使采用2.6GHz频段,室外也基本可以实现连续覆盖。但考虑大量的数据业务用户位于室内,室内覆盖的效果将是影响TD-LTE用户感知的关键因素。而F频段在室内穿透覆盖5dB以上的信号优势,可大幅度提升室内覆盖率。其次,中国移动现网的TD-SCDMA基站都可以支持平滑升级和双模运行,可以与现有的TD-SCDMA网络共用BBU、RRU、天线等,可节省大量的设备、辅材、工程施工等成本。

    后续为满足长期业务发展的容量需求,D频段,凭借其丰富的频率资源,将成为持续建设的主流设备。D频段可以同时建在重要城市及密集市区,实现连续覆盖,形成容量层;未来可在热点区域密集建设微蜂窝,真正满足移动宽带的应用。

    因此,通过分析不同场景的应用和覆盖需求,可根据不同频段的特点,融合组网提升网络的整体利用率,并提升用户感知,促进TD-LTE国际化发展。

    针对目前F频段升级TD-LTE网络周边干扰较多的现象,大唐移动也提出了相应的抗阻塞性能改进方案。通过对本振配置和AGC的调整,实现以灵敏度微量下降换取F频段抗干扰性能的大幅提升。

    双模演进 构筑TD-LTE精品网络

    伴随着TD-LTE技术的日臻成熟,如何在加快TD-LTE大规模部署和应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TD-SCDMA现有网络投资,成了中国4G网络建设中的又一重要问题。大唐移动通过在宁波等地的TD-LTE网络建设,对应用场景、用户感受、体验效果做了深入分析,归纳出有利于后续建网的TD-SCDMA/TD-LTE双模平滑演进解决方案。作为TD-SCMDA现网向TD-LTE演进的重要技术方案之一,大唐移动双模平滑演进方案基于自身的特点,在建设成本、改造难度、实施进度、网络性能指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在双模平滑改造方面,大唐移动共平台产品可以充分满足由TD-SCDMA向TD-LTE的平滑演进,TD只需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实现LTE演进。无需替换现网TD设备最大限度保护了现有投资,有效节省宝贵的站址空间及资源,同时网络建设周期也大幅度缩短。

    在双模协同优化方面,大唐移动根据宁波TD-LTE和TD-SCDMA双模共天线测试研究获知,TD-LTE和TD-SCDMA的覆盖和干扰特性基本一致,等效SINR与TD-LTE实测结果具有强相似性,可从TD-SCDMA现网评估TD-LTE网络的干扰优化指标,调整天线倾角等降低干扰的优化手段可同时优化提升TD-SCDMA和TD-LTE的网络性能。

    技术创新 快速提升网络质量

    凭借在TD技术上的深刻理解与创新精神,大唐移动在南京、宁波、福州、杭州等地的TD-LTE规模试验网络的建设中验证和应用了一系创新技术,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包括:8天线上行新技术(提升系统容量);同频干扰技术(提升网络质量);载波聚合(提升用户下载速率)等。

    2009年,大唐移动沿用并扩展TD-SCDMA的特色技术,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共同提出了TD-LTE增强型技术——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通过同时传输两个赋形数据流来实现空间复用,保持传统单流波束赋形技术的广覆盖,同时提高小区容量和减少干扰的特性,既可以提高边缘用户的可靠性,同时可有效提升小区中心用户的吞吐量。经过在南京现网的充分验证,8天线干扰抑制合并(IRC)及上行MU-MIMO技术开启时,小区平均吞吐量增益明显。考虑TD-LTE网络性能和未来的MIMO持续增强的问题,室外宏基站采用成熟的8天线已正在成为运营商的首选。

    2012年11月,大唐移动成功在外场验证了载波聚合技术,并于2013年5月在南京完成了该技术的区域验证。载波聚合通过将多个LTE成员载波聚合起来形成更大的带宽,实现上下行峰值速率、上下行边缘速率成倍的提高。该技术可以给频谱资源较丰富的TDD运营商带来更强的LTE网络传输能力,为TD-LTE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积极拓展 深化行业应用

    近年来,大唐移动整合优势资源,以传统的产业优势与新型的商业模式相结合,在智慧城市、物联网行业应用和三网融合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面向政企、行业市场的建设,大唐移动已在政府、军队、能源、医疗、交通、教育等多个行业实现应用。其中,基于TD-SCDMA和TD-LTE技术的大唐移动TDeN、TDiN专网解决方案在多地煤炭及石油系统中得到应用,不仅解决了特殊工作场景中通信难的问题,更为TDD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范本,为TD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新天地。

    作为国内领先的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大唐移动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TD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多年来,大唐移动将创新的理念渗透到各个方面,为增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TD-LTE的后续网络建设中,大唐移动将立足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新技术研究和标准化方向持续投入;充分发挥网络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针对运营商需求,提供高质量的TD产品和网络建设、网络优化以及后续的配套支持服务,共创产业辉煌。

编 辑:马秋月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