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重点报道 >> 正文

GSMA报告显示移动产业将推动亚太区实现巨大发展

2013年6月26日 11:07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 2013年6月26日,上海——GSMA(GSM协会)今天发布了一份移动产业对亚太区影响的综合评估报告。全新的《2013年亚太区移动经济(MobileEconomy:AsiaPacific 2013)》报告肯定了亚太区在移动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并指出在过去10年中其独立的移动用户总数超过了世界其它地区,并于2012年达到了15亿。预计到2017年,亚太区独立移动用户总数将达19亿,占近一半的全球预计39亿的用户总数。

    GSMA会长AnneBouverot表示:“移动产业已经对亚太地区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在致力于该行业基础设施投资以及设备与服务不断创新的推动下,其服务渗透率实现了惊人的增长。我们迎接着一个全新移动产业链的开端,我们希望亚太地区各政府及监管机构可以为移动运营商提供支持,以充分把握潜在机遇。正确地制定监管框架和频谱可用性等决策,将推动移动产业继续投资于在亚太地区服务的拓展和升级。”

    移动产业推动经济增长

    移动服务的快速渗透和移动宽带服务的先期推出促使亚太地区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变革。截至2012年末[3],移动产业在移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达800亿美元,为亚太经济带来了1万亿美元的GDP增长[4],并新增1000亿美元的公共资金[5]。随着可以获取至关重要的频谱资源以及监管政策正关注于进一步的投资,到2020年,移动行业将有望带来23万亿美元的GDP增长,并新增2000亿美元的公共资金。

    全新移动产业链的开始

    亚太地区移动产业链经历着高速的变革,传统的电信供应商正在拓展其业务模式,而新企业的迅速涌现并以其创新型新服务争夺客户和市场。该报告强调了以下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亚太地区语音流量的下降,数据方面却实现了迅猛发展,同时2010至2012年期间,数据使用量以近142%的复合年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实现增长。未来5年,3G 和 4G 连接服务每年将增长17%。

    移动服务将更加经济实惠。亚太地区移动服务的月平均费用由2005年的28.80美元降至2012年的19.70美元,每年下降5%。

    非传统企业进入到移动产业中,包括移动广告和在线视频网站等领域初创企业的出现;

    通过支付、教育和信息服务等合作平台和移动型服务,提高了移动产业的的社会经济影响力。

    上述转变将为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创造无数的商机,并加速实现移动型服务的可用性。

    获取收益的速度加快

    在发达国家,移动行业的用户渗透率较高,市场亟需密切监管,从而鼓励智能城市(SmartCities)和移动医疗(mHealth)等互联服务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市场需要不断的监管,以鼓励长期投资于网络的推广与升级,从而扩大获取基础服务的渠道。

    GSMA呼吁进行相应变革,为亚太地区的居民带来移动产业的收益。为刺激而不限制对移动产业的投资,拉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并改善其福利水平,需要持续且公平的长期监管框架和税收政策。例如,普遍服务义务框架(UniversalServiceObligationFramework )需要进行相应修正,以确保其目标和征税符合那些尚未完全实现互联服务的地区对加快实现移动服务可用性的要求。

    及时实现频谱的可用性对支持移动产业拓展、升级并提供新服务也至关重要。亚太地区各个政府应以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的波段标准,以及针对正在寻求将网络升级至3G或 4G 服务的移动运营商所提供的频谱数量为指导。波段协调的发展与亚太电信组织(APT,Asia Pacific Telecommunity)波段计划一致,是这一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电视广播节目的转变中,其30%以上的收益取决于是否可以协调亚太地区的700MHz波段。

    Bouverot女士还表示:“移动产业已成为亚太地区实现发展并提高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目前,移动行业正面临着一个转变生活、创造新业务、拉动经济发展的明显机遇。如果监管者关注于营造良好的环境,以鼓励传统与新型移动从业者开展进一步投资,那么不管亚太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何种水平,都能充分享有这种发展机遇。”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