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新闻列表 >> 正文

ICT如何帮助教育行业“破旧立新”?

2013年7月30日 11:23  人民邮电报  

“教育信息化若不紧紧抓住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和构建新型教学结构这个中心,是不会有成效的,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一条铁的定律,也是我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发现的一条重要规律。”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说。那么,信息技术如何打破旧有教学结构建立新的模式?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哪些外力助其一臂之力?

互动、移动、租用

运营模式正三向发力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去年召开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未来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三个重点目标、两项重点平台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的核心目标。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教育资源的积累以及教育模式的转变,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模式和特点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从单向的信息传递到教育资源的互动是一个明显的改变。专家指出,中国在线教育已经从单纯提供教育资源向提供“资源+教育服务+互动社区”转变。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则更需关注学习过程的沟通与互动,通过社交圈的方式增加用户的使用黏性。这一过程将带来大量数据的产生,因此需注重对学习数据的大量采集,根据对数据的精准分析,向用户提供适合、适量、适时、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服务。

移动化也是一个明显趋势。现在,大多数网络教育资源都能支持PC、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学习。在应用方面,微课程等形式能更好地满足移动环境下的碎片化学习需求。

在运营模式上,传统的教育机构自建自营的网站数量慢慢减少,服务租用成为更受欢迎的新型运营模式。这种运营模式既帮助教育网站节省了成本,也吸引了更多小微型教育网站加入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行业中。

云、管、端

信息服务业三管齐下

在上述潮流的牵引下,信息服务提供企业云、管、端三管齐下,帮助传统教育机构构建新型教学结构。

一个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应用云平台的搭建,帮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效存储和有序共享。这种模式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有限教育资金的浪费。基于互联网模式进行教育信息化应用开发,能够迅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教育需求,降低教育信息存储、访问和应用研发成本,加速教育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进程。

除了汇聚资源,管理公共服务云平台还能面向教育机构内部管理。这样的平台可以实现包括以学生、教师信息管理为重点,逐步扩大到教育领域内的标准化精细管理。课堂教学所需核心资料可以逐步扩展到学习辅导和课余生活。

高速、可靠的智能网络为新型教学结构的构建搭建了一条“高速公路”。随着移动网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LTE网络将为用户的教学体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据了解,中国移动宽带“校校通”的设想带宽是班均2M,目标是满足备课和视频教学的需求。

定制化的、智能化的智能终端让网络教育资源有更好的呈现载体。丰富的智能终端将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现在可管可控、绿色放心成为教育智能终端的主要诉求。这些智能终端可以实现WiFi、蓝牙、摄像头、扬声器等硬件的远程开关操作;实现系统配置、系统黑白名单、初始化等系统设置;同时还能对移动设备中的个人数据和系统配置进行修改、备份、恢复等。

政府、学校、企业

产业发展需三方参与

然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型教学结构的构建不能只依靠信息技术和服务企业“一己之力”,而是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其中,政府的重视和引导尤为重要。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政府引导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美国政府在1996年提出让百分之百的学校互联网互通的目标,在2011年又把数字基础设施定义为知识经济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韩国在2011年提出“智慧教育”战略,用电子课本取代纸质课本。

再看我国,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在2012年3月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但是,国内教育信息化现状也让全行业必须面对一些问题。例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互联互通尚未实现,宽带也未完全普及;再教育资源初具规模,但是数量和质量仍有不足,没有形成共享机制;信息化管理系统较多,业务环节未完全覆盖,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因此,推进教育信息化,政府的推进力度要大一些。

在政策上,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体系,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构建高效实用的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上,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集成社会资源构建资源库,由国家牵头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教育资源,提供大型的数据库检索服务,同时鼓励各个协会学会、学校和企业开发分类资源,比如建设全民学习的开放平台,各个大学开放课程平台共享课程。同时,引导用信息技术分析管理信息化教学的数据,根据数据来调整教育政策。

编 辑:王洪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