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崔玉贤/文)移动互联网化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与公共网络不同,企业的移动互联网化存在着众多难题:安全问题首当其冲;网络与应用不同步也是一个令企业头疼的问题……目前华为企业网络网管与应用软件领域的三大产品已经开始主动变革,迈向下一步。
企业移动互联网化不易
移动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相比公众网络的移动化,企业面向移动互联网化有着众多门槛。“企业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沾边的企业里面有两块:一是企业面向公众的业务,比如华为公司开了一个网站卖手机,这个网站它是要面向公众的,在这块业务上企业会去热情拥抱移动互联网,不遗余力去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新的东西。”华为企业网络网管与应用软件产品领域总经理王少森表示,“另外一个是企业自己的OA系统、办公系统、联系人、生产系统等在面向移动互联网时就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最主要的就是安全性的问题,这也是CIO最担心的问题。首先,企业在内部业务移动互联网化过程中,希望企业的数据和个人数据实现隔离;还有就是企业希望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安全的。据报告显示,51%的公司曾有过因为移动设备的不安全而丢失数据的经历,而由此带来的损失平均为550万美元。
此外,企业在移动化过程中还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企业在移动化过程中经常急用先上。“例如我们跟几个大的银行客户去交流,就会发现我们要跟OA部门去谈移动化,跟应用处去谈应用移动化,还要跟应用一处二处分别去谈,每个部门都希望自己在移动化的过程当中,自己做的这一片成为企业统一的,都把别人要纳入进来。所以这个企业上的过程是一个急用先上,七国八治的,缺乏一致性。”王少森举例道。
还有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网络响应周期跟不上应用的发展。根据研究显示,一个应用的从出现到广泛推广都有个周期。一般应用普及的周期大概是6个月时间,而基础网络产品响应应用,随之变革的周期大概是12个月;而芯片的响应周期就更长了,大概是两年。所以,应用与网络之间就会存在矛盾。“这个矛盾使得网络必须去改造,已经激化IT产业做CT了,比如Google开始采用SDN技术。如果这个矛盾不解决,这些根正苗红的大鳄就会去革网络厂商的命,所以网络厂商需要变革。”
三大产品的自我变革
众所周知,华为企业网络网管与应用软件领域有三个产品:企业统一网管eSight;PolicyCenter,也就是终端安全管理系统;以及去年底新发布的产品AnyOffice。
针对企业移动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华为希望能够具备两个重点能力,而这两个重点能力将会具体通过华为的三个产品来落实。
“首先就是eSight,我们希望它从传统的网管演进到下一代园区网的控制中心。同时PolicyCenter能成为企业的用户中心,同时它既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又和eSight能够紧密集成在一起,为eSight提供应用和用户的信息。第三个是AnyOffice,做移动平台,这个产品同样和PolicyCenter是可以紧密集成在一起,Policy Center为它提供用户的特别管理。”
据王少森透露,今年8月8日华为网络产品线将发布下一代园区交换机,重新定义园区网。“它是面向SDN的,希望通过软件控制设备,控制网络能够成为现实,这就需要增加一个软件化的网络控制中心。”
下一代园区网控制中心可以充当企业上层的应用系统以及运营系统的桥梁。并且会以API的方式开放出来,实现可定义、可改变。而PolicyCenter主要定位于终端安全以及把用户的控制策略规则化、引擎化。
AnyOffice继在深圳等区域使用后,将在8月底实现对华为中国区、以及日本地区部员工的覆盖,而这是AnyOffice继在金融、制造、中小企业、教育等行业部署之后,再一次较大规模的应用。
从AnyOffice诞生那天起,王少森就一直在考虑它的定位问题。“通过最近微信的一些新功能,我忽然明白了该怎样概括定位AnyOffice。借用专业人士说法,微信已经拿到移动互联网的一张‘船票’。这张‘船票’可以将微信变成公众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管道和平台。AnyOffice就是企业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管道和平台。”
据了解,AnyOffice目前有40多个合作伙伴,不仅包括大公司、大软件开发商,还有一些小型的孵化中心应用开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