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将引领下一轮电子产业的浪潮
在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的背景下,可穿戴设备成为各大电子厂商竞相追逐的领域,在谷歌推出智能眼镜,三星推出智能手表之后,国内厂商也正纷纷涉足可穿戴设备。昨日,国内知名手机厂商宇龙酷派在北京发布了一款智能手表。
业内人士的观点是,可穿戴设备将引领下一轮电子产业的浪潮,并将引发新一轮的平台争夺战。在国内多数厂商处于观望姿态的背景下,宇龙酷派成为“首吃螃蟹者”。
宇龙酷派新起点
昨天,宇龙酷派的首款可穿戴设备在北京发布。这款智能手表被宇龙酷派寄予厚望,标志着宇龙酷派业务扩张的一个新起点。
宇龙酷派市场部经理李旭青介绍,宇龙酷派推出的这款智能手表,采用金属材质,将成为酷派智能手机的辅助配件。据了解,酷派智能手表除了普通手表的功能外,还支持提供电话、短信和日历提醒,运动健康管理等功能。
业内统计数据表明,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至少查看手机70次,每次查看均要开启手机屏幕,这样导致手机耗电及使用中的麻烦。而通过后台程序配合,智能腕表可大大减少用户查看手机次数,最多可减少80%。这也正是智能腕表存在的价值。
宇龙酷派副总裁张光强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说:“我们认为手表是使用手机的辅助产品,产品设计上没有叠加太多商务人士不常用的功能,做一个真正实用的可穿戴设备,这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
李旭青向本报记者介绍,考虑到用户未来对健康管理日益重视,接下来,宇龙酷派会围绕健康管理,推出一系列可穿戴产品,在这个领域做一些尝试性的产品,陆续推向市场。
宇龙酷派的设想是,在智能手机利润日趋下滑的背景下,将可穿戴设备作为公司下一个市场增长点,因此,未来在此领域的产业布局会更加深入,将会加大研发和投入力度,打造一条新的产业链。
巨头布局穿戴设备
市场研究机构纷纷指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市场潜力巨大。瑞士信贷公布的预期数字显示,得益于语音技术、生物统计、通讯、云存储和功率消耗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到2017年全球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目前来看,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日趋饱和,而且中低端机型已经渐渐占据市场主流,苹果、三星等巨头开始加速在可穿戴设备上进行创新。如今,谷歌有智能眼镜,三星智能手表已推出,微软近日则通过收购切入该领域。
业内人士的观点是,可穿戴设备已经逐渐成为新一轮智能移动设备的革命者,它的到来将给使用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感受,同样,它在生产商的眼中更扛鼎着在移动设备未来的地位以及影响力。
在东莞设有工厂的韩国企业艾利和也瞄准了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艾利和东莞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艾利和会推出几款最新的智能电子产品,其中一款蓝牙耳机,拥有多项功能,比如可以测量人的体能,保留使用者的健康数据,预计今年会正式上市。
而放眼于国内,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国内厂商的态度则显得比较谨慎,步伐也相对迟缓,真正有所涉足的并不多。李旭青向记者介绍,目前,多数国内厂商在可穿戴领域还处于观望状态,而宇龙酷派是少数几个真正进行布局的国内厂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