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飞象访谈图文 >> 正文

爱立信中国首席市场官常刚:通信业可能会出现一些重组机会

2013年9月24日 20:07  CCTIME飞象网  

    访谈时间:2013年9月24日

    主持人:飞象网总编 计育青

    嘉宾:爱立信中国首席市场官常刚

    计育青:给我们介绍一下爱立信参展情况,有没有新颖的亮点?

    常刚:我们这次主题还是网络社会,希望进一步伴随移动宽带发展,怎么支持我们的产业,展览里面主要展览的部分是网络社会环境下的产品展示,移动宽带最新技术的展示,还有运营体系,大家说流量经营比较热。总体讲来讲就是现场演示。机遇之窗,可以知道社会的变化,也可以演示互联城市场景。在这个场景,我们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大家,比如说临时某个地方发生火灾以后,如何能让不同机构协调起来,更高效的救灾,智能化的疏导交通,不要让受灾地方的交通出现问题。超级互联城市,有很多不同场景的演示。还有跟大数据相关的演示,比如说我们根据用户移动性的情况,判定我们地区用户的数量。比如说我们这次开展会了,我们想看展区的人是不是太多,我们根据网络的信息调整一下,看看具体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我们还可以分析人群移动的路径,比如我们想看展馆到地铁站,或者展馆到广场,A点到B点人流的变化都可以显示出来,这是大数据的分析。另外一方面,大数据的应用,你可以针对的把网络优化跟用户的情况结合起来。

    比如说我希望服务的高端客户,在某些区域拥挤的比较厉害,我就先把拥挤区域解决掉,让用户体验增强,还可以结合用户的消费情况,根据用户的应用加上网络拥堵,进行针对性的网络优化。简单而言从数据关联之后,你可以更针对性的做工作。除此之外在移动宽带这个部分,我们展示LTE是主导,我们也会展示LTE-A有源天线系统,在现场会联线瑞典给大家做演示,显示我们强大在业界的能力,这个系统是分布式的系统,可以灵活的把天线的功能加进去,这是我们LTE-A展示的部分。结合FDDTDD融合发展,我们把这两个技术看成一张网,用户在哪张网上得到服务,可以根据两张网的具体的情况,或者具体给你提供服务的好坏选择网络。

    我们在智能立体网上面有一些展示,把现在的电信网络和wifi作为一个整体来去考虑。整体考虑的出发点,还是用户体验最佳为出发点,或者为中心。比如说我的手机原来是LTE网络上面服务的,进入wifi覆盖范围内,我们不会自动切换wifi,我们先看一下是4G好,还是wifi好,如果4G好,终端还在4G上面,可能随着离着wifi近的时候,我们再切换,如果比4G差,我还留在4G上,我们认为它是智能化的承载技术的选择。通过这样的话,就把我们电信网络和wifi网络当成一个网络进行处理,可以使用户体验最佳。

    我们也有一些刚才我说的智能云体系的展示,也会展示如何帮助运营商做流量经营。在智能运维体系之外,我们还有电信专业管理服务,比如如何帮助运营商做小企业IT业务的托管和服务。因为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各方面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了,或者云计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了,而针对小企业除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还需要一些应用,比如说邮箱,一些企业内部的即时信息,还有企业IT的支持。比如说我用了一百台电脑,我使用过程当中,对企业的软件、硬件支持,我们通过管理服务平台的形式,让运营商更加方便,高效,经济的为小企业各部门提供IT服务。它可以更好的跟已有的云计算能力更好的结合起来。

    在这之外的话,我们还有一些前瞻性的展示,比如展示SDN业务链,我通过软件控制,可以根据网络实时覆盖的不同,决定业务流量经过网络当中具体哪些节点。比如说是不是要去走EPI这个功能,帮助运营商作出更快更好的选择,把SDN和电信功能结合起来。

    计育青:现在很多厂商都在用SDN,爱立信在这方面的投入是什么样的?

    常刚:我们对这个还是比较重视的,很早就参加了讨论,动态业务链是我们比较早提起来的,说白了SDN的概念是从IT角度提出的。实际上电信领域很早就实现过业务和承载分离。我们这次也做了SDN的展示,可以把动态业务链的功能做实时的展示,这也是业界比较早的在电信网络里面的SDN的展示。我们把电信的能力和云的能力结合起来。电信网络,物理节点有一些业务承载,如果业务链发展很快的话,我可以通过SDN把业务流量动态导引在云里面做一些处理。我做导引之前在云里面建虚拟机,把流量通过云里面的虚拟机进行一些处理,然后来实现对整体网络更精准的服务和把控。这个也是通过SDN把传统的电信网络和云做一个很好的衔接,我觉得这是业界比较领先的展示。

    计育青:有些厂商对SDN还是比较排斥的。我想听听爱立信对SDN的看法?

    常刚:我觉得SDN的引入,现在来讲的话,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需要找到比较合适的切入点。因为SDN本身的概念不是非常新的。看你怎么讲SDN,具体到实施的方式,或者说侧重点,我们现在觉得还是从边缘路由器开始考虑,可以做动态业务流量的分配,或者业务链的管理,这也是我们跟很多运营商讨论过程当中发现,这是运营商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观点。我们对于SDN不是排斥的观点,更多的是找到一些通过引入SDN,让运营商的网络更灵活,更高效,还是会有具体的实施的方式方法,这样能启动SDN在电信领域方面的功能。

    计育青:我们知道爱立信一直提网络社会。请您谈谈网络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常刚:我们刚才说的愿景大家都知道,通过连接带来价值和发展社会,逐步通过网络的形式连接起来。我觉得网络社会本身是一个逐渐展开的旅程,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旅程在加快,我们说到移动宽带的发展,包括4G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信息高速公路打开了更多的应用场景。3G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很多人探讨的问题就是说,3G的技术到底干什么?原来2G也不错,3G上来就是视频通话还是什么?从2G到3G的转折,很多人对3G比较模糊,对自己的需求和3G的应用是打问号的,4G的应用,大家没有疑问。4G的潜力,我能够在其他的原来我们想不到的领域开花结果。我觉得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逐渐的,我们看到能覆盖全球范围之内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在近几年基本上成型了,在这个基础之上,网络社会应用方面的结合,不光是纯粹的语音和上网为目的的应用,而是向其他的领域拓展。之前我们谈到过比如说现在美国都在考虑应急的急救车,里面可能就有4G应用的支持。比如说我在急救车里面做X光片的扫描或者心电图扫描,我们可以及时的把信息传给急救中心的总部。甚至包括视频的互动,使病人的救助更加高效。随着网络随时随地的连接,可能会把传统行业的传统的做法慢慢颠覆掉,这可能是现在我们坐在这儿想象不到,但是也许很快就会发生。

    计育青:2005年之前,电信行业经历几个大的并购形成现在的格局。从去年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微软收购诺基亚,诺基亚把NSN又回购过去,我们发现这里面又发生了变化。您怎么看这个变化,这个给我们通信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常刚:现在这个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因为这种技术的变革,带来对行业颠覆性的发展,从而带来厂商格局大的颠覆,或者大的变化。对我们制造行业而言,我们说的通信设备的制造行业来讲,我觉得影响比终端行业小,因为终端行业的变化把我们传统网络的运营,通过进一步的升级,变成新的方式服务老百姓和消费者。网络这边,我们的发展,2G,3G,到现在的4G,因为有标准化在驱动,所以大家格局的变化,不会有太大的颠覆性。从这个角度来讲,跟完全面对消费者的市场的改变,可能稍微有一些不一样,因为那个战场完全的自由和灵活,我们这边作为设备商市场的话,因为受限于标准,标准是促进行业更快的普及,但是另一方面对很多的厂商有一定的限制,在这样的格局里面,颠覆性的变化,或者是更大的重组,还是在于各个厂商是不是在长跑当中掉了队,可能会出现一些重组的机会,这就是我个人的感受。现在的话,竞争和挑战可能比以往更加的强烈,机会还是挺多的。对我们网络的需求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包括跟垂直行业的联合。另外一方面厂商之间的竞争更严峻,看来我们这个行业整体的利润水平都是在下降,也是非常有挑战的。

    计育青:其实3G时代已经很明显了,现在运营商被广告化体现的比较严重,运营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流量经营上,到LTE时代,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从爱立信角度来说,怎么提供途径,帮助他们提高流量经营的效益呢?

    常刚:这是屡屡被提出的话题。在这方面的发展核心就是如何把我提供的信息高速路的价值最大化,这是我们流量经营最大的出发点。我们爱立信考虑的,怎样帮他打造一个体系。从这个运营体系的目标来看,管道需要智能化,你有很多智能化的机制,对业务进行处理,把用户的体验,或者根据用户应用,根据用户类别,或者根据终端类别做差异化的处理,只有差异化的处理才有差异化的价值。智能网络是基础。

    一方面是用户感知保障,在这个角度我们需要打造一个系统,首先你有更加实时的监控体系,能够从网络侧看到业务侧,看到用户侧,能把这些都关联起来。甚至预先预见到某些用户的体验会出问题,我们需要有一套智能监控体系,或者智能保障体系,把用户感知的信息更快的掌握,从而在用户出问题的时候,能优先判断,所以用户感知体系这个部分是智能管道非常重要的。有这个东西能更针对性的保障用户体验,可能会得到最大化的价值。

    在用户感知体系之外,我们在智能化的营销体系或者支撑体系的建设,支撑体系的建设就需要考虑你怎么能够把你的网络能力,通过开放的形式,通过API的形式,把你网络能力更好的让其他的合作方使用起来,利用起来。比如说原来我们说到的可以提供网络加速的能力,作为API的接口。这样你的合作方充分利用你的网络能力,实际上就是利用你网络的价值,能够得到一定的体现。

    第三方面,我们说的是,需要考虑把我们的网络的能力能够更灵活的,更方便的让第三方使用起来。

    计育青:这个当中是不是涉及爱立信的BSS系统?

    常刚:刚才说的那两个系统,都跟OSSBSS相关的,我刚才还没有讲到计费,计费是基础,我们讲的所有的东西都需要通过差异化的计费,才能落地。你不能光说差异化的处理,没有差异化的计费,这是没有价值的。

    计育青:目前我们智能运营的体系的话,国外应用应该是比较多吧?

    常刚:国内不同的环节跟国内的运营商做合作,比如说在联通帮他们做用户的精细化营销,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进行分类,然后你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别做针对性的营销。实时的监控系统或者智能化的监控系统,我们也在运营商,包括最近我们跟香港做这个事,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建设,把不同的网络业务情况关联起来,这样更实时的做网络优化,或者保障。计费这块,我们也在跟移动联通做一些实验。比如说智能机解决方案,用户需要加速,可以通过我们提供的手机操作方面,自己可以选择,自己可以完成。比如说今天我们在展会现场,我希望同时做一个视频报道,希望把手机速度提起来,我可以在手机操作上面选可以提速的时间和相应的资费,然后手机就可以做视频报道,把现场的东西传给后台,我们都在跟运营商做相应的沟通。

    计育青:4G牌照发放马上就开始了,大家都比较关注,现在提到的就是混合式的,在建网方式上,如果发牌照的,除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策略是不同的,爱立信在这方面,从您的角度,中国电信,还有中国联众(音译)他们三家,您觉得是什么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建比较好的4G网?

    常刚:各个运营商的侧重点不一样,因为基础网络也是有差别的。移动结合3G和2G,在考虑混合组网和融合组网的方式,我们原来的建议,需要考虑新建为主,因为总体来讲的话,我们需要通过大规模实验的比较,我们觉得新建的话性能比原来3G设备升级性能上有优势,以后保证优化和调整更有灵活性,这是我们的考虑,具体的,移动也会考虑3G的升级,根据不同的情况判断。

    电信和联通,如果使用混网的话,对我们带讲更多的考虑互相之间的定位怎么样,如果我们看国外的应用的话,有可能的话,有一些运营商以FDD为主,TDD为辅,涉及到国内具体运营商这两个网络的定位,也会影响具体部署的方式,但是总体来讲,我们觉得FDD和TDD的混合主网,肯定要兼顾两种技术支持。我们在国内跟某个运营商合作的时候,可以在同一个杆上使用两个不同的LTE。如果一个制式先上的话,后面的制式叠加上来的话,我们在一个小时之内可以把另外一个制式加进去。比如说某一个技术先行,另一个技术后行的话,提供一条通路。我们觉得组网的时候,还需要考虑这两个网如何均衡,能够按照一张网络进行管理,实际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也许可以根据不同网络的信号强度来选择优先选择某一个网络,或者根据网络承载的容量拥挤的繁忙程度进行选择,出发点都是让这两个网看成是一张网。

    计育青:我觉得比较特殊的,对于CDMA运营商,比如说他们的升级,对原来的网络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实现LTE的升级?原来的网还可以用吗?

    常刚: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两张网的话,3G,4G,因为4G的覆盖是逐步完善的过程,在4G部署的过程当中,对3G的需求比较强烈,甚至有一些情况带动3G业务更快的发展,很多4G用户的消费模式,习惯了,比如说看视频,在4GLTE不在的时候,在3G网上还是有消费的。当然有问题,比如说互联互通的问题,终端考量,但是总体来讲,我们觉得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路径,爱立信也有丰富的经验,帮助运营商做整体网络的解决方案。

    计育青:像CDMA的演进成本会不会比其他的像W网的演进成本更大?

    常刚:互联互通这方面比W网困难一点,跟核心网有一定关系,但真正的成本或者费用还是很难说的,具体的要看运营商不一样,费用也会不一致的。

    计育青:现在您觉得混合组网有没有难点,还是说非常成熟了?

    常刚:好像没有太多的难点,就看如何让他们做的更加频繁。有的两发两收四发四收的。有一些不同的产品的配合,可能不是很容易的。也许都是两发两收的,可能比较容易,混合组网的话,技术本身不是障碍,但是更多的,可能还是根据运营商不同的商业目标,如何平衡你所需要的技术类型,在很长时间内共存的话,什么方式是更佳的,一方面是性能不错,另外一方面是成本更佳。

    计育青:我们爱立信在混合网这方面是什么样的?

    常刚:我们主要的是香港那张。

    计育青:可能更多的都是混合组网。

    常刚:有一些网络还是挺分离的,不一定都是混合组网。

编 辑:刘妍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