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韵寒/文)2月20日消息,昨日“美国IDC公司和高通公司正接受发改委价格反垄断调查”的消息一出,即引发业内热议。针对外界发出的“中国反垄断对外资出手,是否在为中国本土企业铺路”的质疑,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回应称,上述两起调查没有任何背景,完全源于举报,是纯粹的反垄断执法。
2月19日,国家发改委证实,正对美国IDC公司、高通公司等企业开展价格垄断调查。据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介绍,“2013年5月份有举报反映IDC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收取歧视性高价的专利许可费,排出限制市场竞争,因此在2013年6月份立案IDC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对高通公司是在之后不久,也是接到相关的协会、企业的举报,同样反映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歧视性收费,我们也是在随后展开了调查”。
发改委针对美国IDC公司、高通公司展开的反垄断调查事件一出,即引发业内的不同猜测。这两个案件是工信部自2013年年底发放4G牌照之后,发改委在无线通信领域反垄断亮出的一把利剑,因此业内有声音发出“中国反垄断对外资出手,是否在为中国本土企业铺路”的质疑。
对此,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副巡视员卢延纯澄清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调查处理的所有案子,没有任何大家想的背景。包括这次调查,也是源于举报,和4G、3G没有关系”。
“保护知识产权和反垄断的问题在《反垄断法》第55条有很明确的规定,就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坚决反对滥用知识产权”,卢延纯强调说。“关于制止滥用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在和有关国家交流的时候,他们投入很大力量,对我们很有启发,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就是知识产权拥有之后,有些公司实际上在滥用,用拥有的专利,实行歧视性的价格或者收取高额许可费用。有关国家也给我们介绍了他们正在关注的,国外叫做专利流氓公司,就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的事,在专利许可中收取不合理的歧视性高额费用。因此,我们的调查工作没有这些背景,是很纯粹的反垄断执法”。
据卢延纯介绍,“对IDC公司的调查时间比较早,从2013年5月份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目前刚刚收到IDC公司向国家发改委提交的中止调查申请,并针对过去调查的问题,提出今后怎么做的一些承诺措施。我们还正在进行研究,下一步我们会按照法律程序作出最后的决定”。
“对高通公司的调查是2013年11月份,目前调查还在持续进行当中,现在只是进行了前期一个阶段的调查。下一步将会针对举报反映的问题一项一项去核实,最终根据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依法作出处理”。
根据数据,高通公司去年总营收248.7亿美元,其中近一半来自中国市场。有分析称,如果针对高通公司的反垄断调查结果成立,高通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和利润也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