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现场直播文章 >> 正文

高峰对话

2014年4月21日 10:54  CCTIME飞象网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纪念会暨2014年中国4G发展与应用大会”4月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飞象网作为直播媒体将对会议做全程报道。直播内容:

    主持人项立刚:下面我们进入高峰对话的阶段,有请互联网实验室的方兴东先生,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先生,TD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金毅敦先生,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独立IT咨询顾问付亮先生和我们一起来交流。

    我发现今天高峰论坛和平常不一样,平常时间都很短,今天给我们留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第二,我们大家都是老朋友,所以今天论坛我给大家提几点小要求:第一点,不准做广告。第二,不准说虚的,我们分享一点实实在在的干货,说点实实在在的话。如果大家看到有做广告的,我们就鼓掌。我也希望更多的加强交流,我提两个问题,完了之后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大家,让大家更好跟行业内的专家交流,所以我希望大家更多的举手示意来参加到交流中。

    我一直认为我们很多人可能未必都看到过计算机,计算机离我们很远,电脑离我们就比较近了,我们办公室就有电脑在办公。笔记本离我们更近了,手机离我们更近了,今天我们在说20年的时候我们都了,20年前的时候我们好不容易有一台电脑,那时候的电脑和计算机还分不开,还搞不清楚,有时候电脑也叫计算机。但是走到现在的时候我们走到了一个临界点,肯定所有的人都带着手机了,我们稍微展望一下,就是未来是什么样的?当然了,我首先认为,我们会有贴着我们皮肤的一个可穿戴的设备,比如智能手表,还有我们的衣服会变成电子化,我们的鞋子会变成电子化,当然了现在Google要把眼镜变成电子化。再未来,很可能会有一个芯片装在我们的身体某一个地方,说今天升级一下芯片,我们就可以讲德语了。我想知道在这样的20年的时候,我们在想未来的10年、15年、20年,未来的20年会有这样的芯片装在我们的脑袋里,然后升级一下,将德语吗?这是我的一个感觉,就是每个人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间看一看,未来的20年你们怎么看,就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设备,它的未来的方向和走向,这里面会有哪些新的感觉和机会?

   

    侯自强:想不到20年,首先还是人机的交互,如果20年能够把人的神经跟电脑接起来,能解决问题。现在开始做这个试验,但是能不能,我觉得现在未必。幻想归幻想,试试看,还是要看变化。但是从发展看,如果你能把人的神经,人的思维和PC之间能接上,这可能是比较高明的。

   

    主持人项立刚:侯老师可以不受我的影响,您再想一想,在这样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未来的20年会有哪些领域,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和感觉,从您的观察和研究看?

   

    侯自强:我是这么想,我们今天这个会的主题是4G时代的产业创新。我个人想4G是一个通信手段,它是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一个基础设施环境,所以我觉得未来,泛指来讲,按照行话来讲,从宽带到移动宽带,这个在一段时间内是一个方向。现在3G和5G都是给它提供一个基础设施,而实际上,我一直这样认为,都吆喝是4G促进了移动互联网,我说不完全是。现在任何一个人,你算算你上网的时间,用WIFI多,还是用蜂窝多?中国张亚平的统计数字,就是用智能手机的,平均的流量是1.5G/人。但是其中蜂窝使用的是100多兆,就不到十分之一是用的蜂窝。对我来讲也是,我可能在家里,在外面有蜂窝我就用蜂窝,这量肯定一个月有两三G,可是我现在换成4G手机了,我是去年12月换的,换了之后我测一下网速,测了也就两分钟,200兆流量没有了,我那个月就是300兆,吓的我再也不敢测试了。所以现在实际上,我现在的移动套餐变了,我现在用不掉了,因为不管在哪儿,你有WIFI就用不着了。所以我想将来知道影响发展的并不完全是,虽然这个很重要,4G营销,推动智能手机普及的作用都很大,这个我不否认,但是我们讲作为移动宽带来讲。互联网,最近我们看网上各种有回应的,最早说互联网是一个工具,我们电信运营商更好玩,说互联网就是我们的一种业务,在我们基础电信运营上的一个应用。现在互联网就不再是一个工具了,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我们现在讲互联网是讲一个产业链,是讲一个平台,甚至是思维模式。所以它的影响有多大,是很难(讲)。我是乱研究,我最近研究现代美军战术通信设施,最后我得一个结论,战术宽带。就是今天我们在移动互联,移动宽带上所用的,从微信开始,这一系列模式,全部可以使用到战场上。而且会彻底改变今天战场上的指挥通信模式,能够把战场态势通过手机送到每一个人手中。我查了很多资料,说当兵的怎么带手机?那么小的东西,一捏就坏了,就手腕这儿盖一翻过来,大兵拇指翻一下就可以了。手机跟他的无线电连上。所以我是这么想,今天我们讲移动宽带的影响,你怎么估计它都不过,但是我们现在还是希望踏踏实实做些工作。

   

    主持人项立刚:谢谢。曾老师,我还是想听听你在20年之后,这些领域会有哪些变化,包括通信的技术。

   

    曾剑秋:首先我非常同意刚才侯老讲的一个观点,其实4G一下比3G快了10倍以上,它会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但是它的时间不太长,我认为五年左右,5G就会比较普及。也就是说,很快就会是一个千兆比特的局面。到了千兆比特,到时候还有6G、7G,我们还想不了那么远,我个人想到了5G以后可能会维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因为千兆比特已经比较快了,能够基本满足人类,以后毕竟是人的基本需要,所以这是我的一个想法,看不到20年,这是10年的。

    第二,刚才我在发言的时候讲的一个观点,未来是无处不在的视频,我看到张向宁先生也谈到这个,我刚才讲无处不在的视频将来就是这样,桌子上一点是个视频,墙上是个视频,刚才侯老说的,士兵休闲也是一个视频,就是到处都是视频。我们知道信息通信技术是来公布信息的,有一些产品,比如说我举个简单例子,在一次中央台节目的时候我讲过这样一个概念,就是说从博客、到微博,到微信,我认为微信也是一个过度的产品。比如微信刚开始,我们现在打电话用微信打电话,大家看着比较好玩儿,对方讲完放下,你讲,但是它还是抗不住,我们用手机直接交流。所以我想无处不在的视频是未来的一个场景,而且从业务发展方向上来说也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包括刚才侯老讲的战场上,士兵也带着视频,这个视频可能在休闲。我们的产品,将来可能不仅仅是感应了,可能还有视频。

    第三,手机,我认为现在的手机还是会有用,2002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互联时代》,我就提出一个观点,我说手机在未来会成为真正的手机。而当时还只是移动电话,到现在我们的手机还只是移动电话或者是一个上网的工具,还没成为真正的手机,我想在未来,这个可能要长一点,成为真正的手机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我们还有手机,但是不会像现在我们在包里隔好几个手机,一个手机就可以了,是真正的手机。

    第四,刚才在发言中讲过,就是全无线,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是一个无限制的时代,它是全无线。当然这个事情我有一个巴基斯坦的博士生,在我这儿读了五年,他最后做的题目就是全无线的产品线。他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的教授就说怎么叫全无线呢,你没看到有线吗?有有线,但是总体来说,在未来我相信十年以后,大家不会再讨论有线和无线。因为用户只关心的是接入,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他不关心这个,只要能接入就可以了。所以我想未来全无线应该是指日可待的。

   

    主持人项立刚:谢谢曾老师。还有一个追一个问题,我们回顾二十年,我们还要展望二十年,展望二十年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刚才说到全无线,按照现在的理论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什么不可能实现呢?因为我们大家知道频谱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没办法用现在的频谱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换个角度我又想,看过往的情况,过往的情况,以前的如果是在铜铸电缆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后来出现了光通信,这让信息传输一下做了革命性的改变。说一个情况,以前在北京拉一个铜铸电缆,这个电缆这么粗,这个电缆可以支持多少人打电话?可以支持128个人同时打电话。现在拉一个光缆,也是这么粗,可以支持多少人同时打电话?可以支持10亿人同时打电话。所以一下把过往的信息传输都颠覆了,所以现在其实还是在用光网做,移动网实际上做的比较弱的,它是一个最后的接入。

    说到这儿的时候,刚才说到全无线,现在解决不了,但是不代表以后解决不了。但是我们更多的听到量子通信,可能在今天我们在这个会议上面,还很少有人讲量子通信,但是我是觉得从展望的角度,我们真是需要我们看的更远,会不会有量子通信的东西让我们移动通信一下子变成革命性改变,一下打破频谱的局面?

   

    曾剑秋:刚才讲全无线是基于光通信的发展,我曾经看过一些厂商,我们知道光通信发展是非常快的,包括量子通信技术都出现了,而且越来越便宜。所以我曾经也说过这么一个观点,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光通信会很快地部署下去呢?因为光纤太便宜了。所以我说一根链条这么长,一个光纤这么长,其实链条贵,光纤是便宜的。所以光纤到了成本非常低廉,同时又非常快捷这样的一个情况。光纤铺好的时候基本就不要动了,所以那个时候要发展都是无线技术,也就是说有线的技术到时候基本上,就像现在西方国家没有城乡差别了。所以我想未来的全无线实际上是基于有线技术的。只不过那个时候大家不关心这个了,更多的是无线技术的发展。

   

    方兴东:我对技术应用还是研究的比较少,我是看到微信里面有一条说法,说大概20年以后人类知识可能通过一杯水,一喝马上就有了,可能不是穿戴,一杯水的就解决了。像你刚才的问题,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有一个法国人有一句话我非常欣赏,他说,如果你要造一条大船,你不是急着去找伐木工人,或者造船人,你应该先培养大家在大海的向往。20年后,我觉得我们的向往到底是什么?刚好最近半年我在写一本互联网思想简史,就是我们说的互联网文化到底是什么,我写清楚了互联网思想怎么来的,在哪些人身上有互联网思想。从原来电报时候,到无线电时候,到69年互联网诞生以后,包括最近的,我最近在写的维基百科的创始人,我写了以后才发现这个人很有意思,这个人原来是一个学金融的,金融的硕士、博士,当然最后没念完,然后做期货,最后做了维基,不打广告,不商业化,说他拿出一个广告位来,每年有几亿美金的收入,当然他也不做,他宁愿每年捐款,大概几千万美金来维持这个网站。他每年主要的时间就是在全世界各地飞,一般他去一个地方都住人家家里,也不住酒店。所以我觉得这种精神,我觉得这是互联网真正带给我们一个新文明时代,就是开放、共享、平等、自由。中国互联网20年过来了,大家更多的是哪里有钱,我们赶紧去挣钱。我觉得互联网精神这方面的东西少了。我理了大概四十多个人,有互联网精神的人,我觉得互联网产品的变迁也好,哪些人成功也好,还是要符合互联网才会真正的是。20年以后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20年以后互联网精神,整个人类变成真正自由、开放、平等、共享这么的一个社会,我觉得20年以后可能会慢慢成为现实。不像现在大家为了钱去创业,为了盈利去天天拼搏。张亚平

   

    金毅敦:1994年的时候我当时上学的时候,到学校机房的时候叫上机,还不叫上网。到1998年的时候(EBU)网应该有了,开始有了互联网。未来二十年,我们讲十年一代,大概在2012年前后开始4G,我想再过十年,5G的话可能不会出现,当然也有的国家提的比较早,到2018年就上5G,5G大概到了G比特的速率,再过十年可能是10G比特的速率,这个速率做什么?我想这个速率大概是国家图书馆资料这样的量级。但是话说回来我从来不担心,为什么?大家想想我们在2G时代,我们手机也有网民,我们在做什么?发短信,或者说是低速的业务。3G时代我想2009年开启了3G牌照的发放,开启了我们国家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高峰。前段时间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超过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用户会逐渐培养起来。以前讲技术的话,大家都谈需求的时候在讨论,到底是技术驱动还是市场驱动?以前我们讲是不是技术发展太快,是技术在驱动。包括大家也讨论日本在用3G的时候,用了三年的时候用户才达到三百多万,但是到现在的时间点上我们看到的不是技术在驱动,是市场在驱动,以我个人的例子,在3G时代我可能每个月的数据流量,我大概估计了一下大概在600-900兆左右。从去年八月份开始用4G的时候,我就把家里光纤的停掉了,因为速率差不多,但是我可以拿着这个走。现在收到中国移动,我的流量是15G,每个月20号左右我就收到中国移动短信提醒,说你的15G快用完了,到月底的时候就关了,到月初在启动。就是用户的需求在培养出来。我想20年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会朝着我们不可预知的方向去发展,但是它毕竟就在哪里。

    再有一个,在未来阶段发展来看,主要考虑类似于像大家刚才都提到的可穿戴设备,另外可能跟个人数据中心,个人传感中心,因为本身就是一个传感器的节点,另外,个人显示的中心,今后手机、PAD,屏幕可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点,当然这里面可能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像现在可穿戴设备里面,涉及到的一些高精度的传感器,你的血糖、血压等等,是不是通过一个外戴的就可以精确地测量出来?这个可能是将来发展的一个挑战。另外,低功耗的传输技术,显示技术可能是未来要重点考虑的,要攻破的技术的难点。因为主要的工作是在设备这个领域,所以谈的也更多的是从设备的本身需求来谈。

   

    主持人项立刚:各自都是各自的领域,所以设备也代表着设备的感觉。

   

    付亮:现在是一个时间点,可能过去20年谈到的是互联网是不动的,未来的20年是无线互联的技术,就是彻底改变了。说4G可能有点小了,就说五年以后,5G陆续开始,实验室开始逐渐出现,相信在20年以后可能那时候,按G排的话,6G和7G都会出现,但是那时候通信跟现在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了。对未来20年,我从产业估计的看,对整个互联网圈影响大致分三个阶段:就是今后五年,应该从过去没得用到现在有得用了。原来说有2G可以上网了,3G可以上网了,但是它们不能有效地替代固网宽带,价格是其次的,现在逐渐有了4G以后就是有得用了,我们国家牌照刚发,需要时间,这是未来今后五年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发了牌照以后,随着用户的增加,资费肯定也会大幅的下降,大家说4G用不起,这对未来肯定会有所改变。这是第一阶段,我有的用。

    第二,5-10年的阶段,就中国五年规划一样,大致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我用得起。现在实际上解决的是有得用,有钱人能用,五年以后,这也是技术,和随着各种需求体现的话,就是用得起,像各种细化的东西就出现了。

    再有就是10年以后要解决的,就是彻彻底底无处不在的网络,就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连接,而且你见到的东西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有连接。这个产业应该说是相当大的,而且对整个产业环境,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具体到产品上,最近我比较关注的领域里头,比如说健康,或者说是一个腕表,或者一个手环,这个在未来健康产品里头这都是很初级的,实际上现在医院已经开始做,但是现在还没有商用。像癌症做手术,大家认为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这个实际上,我们现在的通信技术已经达到了可以很方便的,做一个很小的探测头,放到胶囊里头,下到胃里头,探测的很清楚,然后把信号很清晰地传输出来,这个在点的技术已经出现了,但是怎么实现,需要多个产业链和环节一起去做。还有像慢性病里头,糖尿病对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难受的,但是未来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就是可以有自动的测糖尿病,自动的添加药剂,现在还是人被动的,这个从技术上实现没有任何问题,当然需要产品化需要时间。我觉得未来五年这个也是能实现的。

    再一个,我们说现在能想到的,就是你现在看到的像汽车智能起来了,但是现在在智能汽车里头只是最初步的东西,未来的智能汽车跟现在的智能汽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五年以前我已经参与一个项目,开始做汽车的监控,就是三一重工做了一个产品,把装载机推出后随时监测这个装载机,在什么,工没工作,取这两个数据,这个技术在五年前就实现了,这个要普及是很难的。现在来看,我们周边的汽车这些功能越来越具备了,虽然有的没有装,我们通过装GPA都实现了,但是这些在汽车里都是局部的。智能家居现在环境也具备了,这些实际上都是一个前提,就说我现在的普及技术的成本,和相关产业链已经成熟到足够支持它产业化,就是前提都已经具备了,在今后十年,这个时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就是各个领域都会有所突破。

   

    曾剑秋:我再说一下我的观点,因为张向宁提到了扫荡、消亡。我想未来可能不是这么一个情景,而且我觉得这个问题要提出来,因为目前我们的确遇到了互联网金融,在扫荡银行。商业的确也扫荡的比较厉害,比如尚客关门了。我个人的观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未来不应该这么发展。因为最近一年来,我们也研究互联网金融,我特意跟我欧洲的朋友,英国、美国的朋友联系,前不久有一位法国朋友访问我的实验室,我跟他专门聊这个事,说美国的互联网金融不像中国这样。中国说是一场革命,引领全球也好,但是我讲不是这个状态。媒体,美国的媒体,英国的媒体仍然很强势,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我跟张向宁观点不一样的是,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也好,扫荡也好,平面媒体消亡也好,我认为这个要慎重。为什么这么说吗?都把它扫荡完以后,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将来大家都没活干了,就互联网拿钱,大家干吗?都吃你的救济啊?经济是(链式)的关系,我们说二十世纪有两大发明,一个是爱因斯坦的发明,M的平方;另外一个凯茵斯的,就是倍数公式。大部分人没有工作干,就少部分人互联网做,大家都做快递了,这个不社会现象,不符合经济学原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成熟。

   

    何臻智:曾教授说的这个东西是对的,说新的把旧的替代,这个确实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国内的,有些领域替代的比较快,实际上应该说这是比较积极,像媒体的替代,为什么把传统媒体替代比较容易?因为我们是基于内容无价值的时候,你发现产业链的破坏性,已经对传统媒体是很致命的。再看西方的媒体,为什么这么多年发展,虽然被互联网冲击还能存在,就是因为媒体的工作是有价的,这个价值支撑了它的产业链。金融也是这样,金融关键的在什么地方?就是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冲击金融领域真正的一部分,就是靠存贷查。未来会不会冲击,肯定会冲击。现在互联网冲击是其他领域,像冲利息查,它本来就不合理,但是并没有像银行把钱收进来,然后贷出去。如果说互联网公司大批量的把这个链条打通了,这个危机就来了,但是目前至少没有做到。像中国是相对特殊的国家,但是有些领域确实出现了,就是你的关键领域在破坏,这个破坏有时候是比较致命的,最典型的就是,几年前的例子,唱片,像几年前大家租磁带,录磁带,这都很随便的,现在你发现,包括运营商无线运营,也包括网上的免费无线音乐,当然这也有一部分收益,确实是运营商和网络公司的一个比较高的收入来源,它已经被替代了,因为它解决了一个,这是一个数字化的东西,我通过了信息化传输手段,直接把供应商和用户连接起来,这个对传统的磁带产业破坏力极大的。这样的领域出现的话,会对传统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但是整体要想冲击,这件事会很难。像说汽车领域,我们在智能汽车里头,汽车企业做的并不是特别差,前两天我看福特智能汽车,已经有很多智能元素在里头了,今年二月份,中国移动把装到了福特汽车,叫智能识别,还有像尚德等等都是智能汽车的合作伙伴。我觉得曾老师举的马云和王健林之间的打赌,你会发现这个打赌起到了一个作用,就是万达电商化,先别说成功不成功。再看看就是雷军和董明珠的赌,赌完了以后你看的,可以说是格力几个月时间走了几年的路子。

   

    曾剑秋:我听懂你的了,经济学原理是创造就业,像你讲的是消灭就业,你讲的是媒体没有了,银行没有了。这是一个大问题,我明白你讲的了。

   

    主持人项立刚:我补充一句,在传统互联网时代会有很多独立的互联网公司,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很难有独立的互联网公司了,而每一个传统行业都要被移动互联网所改造的,而且必须要改造的。也就是说都是传统行业和移动互联网(重叠)在一起。传动领域会被新的东西整合进来,而不是说某个东西把某个东西消灭掉。像刚才说的汽车,你到任何一个消费品市场,通信的,看到什么?看到大量的是汽车厂商。汽车厂商已经在融入进来了,以后可能还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互融合的过程,很难出现某个领域消费某个领域的过程。不知道老方怎么看?

   

    方兴东:它们两个之间并不矛盾,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用户大规模在线。前两天,腾讯同时在线突破了两个亿。起码20年以后,起码是60亿同时在线的一个世界。60亿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大规模实时的互动。这样的话我们原来的传统的经济也好,包括经济规律也好,都是基于过程,基于非及时,成本很高,信息很不对称。所以这里面我觉得确实很多工作会被消灭掉。比如美国报业,现在三分之一的岗位已经消失了。像教师,比如说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老师,1+1=2,实际上我觉得一个人能把这个讲清楚,就不需要成千上万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而且这里面像维基百科的,就是社会化的写作不是为了名,不是为了利,不是为了传统经济学理论,为了利益去生产,我觉得这里面会让很多有变化。所以20年后传统媒体的记者不是作为职业,而是一个活动,某个人都会在某一个时间点做类似记者的活,但是我们不是以记者作为自己的饭碗。所以我觉得互联网做到大规模同时在线以后,我相信一定有很多行业被摧毁掉,从职业变成一种活动。

   

    金毅敦:各位专家都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实际上我更多的可能考虑从技术的角度。从1G、2G、3G、4G,每次演进都不是革命性的,演进的意思实际上有一个长期并存的概念在里面。为什么要演进?实际上从移动通信产业来讲,它实际上需要新的频率的引入,而新的频率引入需要新的技术支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长期的并存或者是渐进式的演进这个是必须的。当然我从一个个人用户的角度,比如像大家刚才提到的,互联网金融,我觉得三个月前真不知道所谓的支付宝和理财通,月底我去了一趟深圳,深圳一个朋友跟我讲,说你尝试一下,我说我尝试有什么意义?他说你别说这个意义,你先放一千块钱在里面,你试一试。我也没去做,过年的时候,微信抢红包,我如果不关联我的银行卡的话,这个都没法儿弄。放了一千块钱,发现每天有几分或者几毛的收益。放在银行是3.5%,放到这儿可能是5.3-5.4%的水平。我跟我爱人讲,我说你去尝试一下,她说我不去,她怕我的钱没了。我也跟我岳母讲,我说没必要去银行存,她也不存。所以我看不同市场的业务有不同需求。有的可能替代快一点,像刚才提到的纸媒,有些东西毕竟有一个消费习惯在里面,我觉得很多事情不要从革命的角度去理解它,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定需求,而且用户的消费习惯应该被得到尊重。

   

    侯自强:我理解这个事,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扁平化,它能够世界传达,这样就把中间的省掉了。这使凡是信息不对称,靠中介生存的部门,我觉得未来都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这是很明摆着的事,银行你看利润这么高。这里还有一个信任问题,就是会不会倒台的问题。所以这个变革肯定要有一个过程。像银行是进场支付,互联网公司想用远程支付来替代。这些事情我觉得都在发展,我刚才讲,互联网不光是,说是技术,是平台,是基础设施。现在的争论是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现在都只是刚刚开始。互联网精神是很多互联网推动者所喜爱的,但是到了公司手里,它的目的是盈利,它一定要在公共开放的互联网搞一个封闭环境,要不然挣不着钱。所以互联网要包容。

   

    主持人项立刚:谢谢。下面把时间留给大家,谁有问题可以举手示意我。

   

    嘉宾:感谢给我这样的机会。我是一个创业者,最早也是接触互联网,从2000年开始接触到现在,通过这么些年的发现,我感觉从早期的门户那个时代,搜狐、网易以及新浪,王志东那个时代,一直到发展移动互联时代,伴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我自己也一直关注着互联网,我们公司也是一直在借助互联网做营销。我的问题是,在早期的互联网的模式发展到今天,主要被几个寡头所垄断,这也是大家熟知的,像阿里、腾讯等等这些大的寡头。到移动互联时代,给我们这些创业者,我为广大创业者提这么一个问题,我们更多的机会是在哪儿?未来还会被寡头垄断,还是创业者在哪些维度有机会?谢谢。

   

    付亮:应该说从互联网创业开始到现在,经历过一段时间,最开始的时候,包括看看这几大公司的历史,你会发现这几大公司也是从小不点爬起来的,就像网易曾经也是差点下市,大家都比较艰苦。但是随着时间竞争,现在确实由于资本的集聚,现在想做纯互联网公司,就是说我有这个创意,我不借助线下的东西,主要借助线上的东西,我认为现在机会基本没有了。现在看第二代起来的公司,很多都是已经在跟线下资源做深入结合,包括跟网吧的结合,跟网络游戏结合,到现在像地图,跟线下资源的结合。就是你必须在一个局部领域,找到跟传统资源深入结合,这个时候你能形成一个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是互联网脑袋瓜加上对传统业务的改变。竞争优势是改变这块而不是竞争业务是纯互联网的,这块至少在中国是打不过现在的BAT,因为它们有的就是你不能保证所有公司都正规,有的不正规就把市场破坏掉了,对新进入者来说生存空间是比较艰难的。

   

    曾剑秋:互联网起码五年、十年里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词可能就是及时。我觉得在大规模同时在线的同时,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及时。我觉得余额宝最大的革命不是利率这个多少,而是对用户来说,你可以随时随地看到自己的收益,而且你随时可以放进去,随时可以取出来,你主导这种权利也好,它是更及时的体验。所以我觉得这种体验是传统的金融所没有的。

    如果说你在任何一个行业里头,我觉得很多行业里头,你如果能做的比传统更及时,我觉得这里面都会有更多。当然我觉得创业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现实主义创业,你就是怎么样能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或者很好的回报。另外一个就是理想主义的,可能是刚才讲的要把对大海的向往先找到。所以还是跟每个创业者自己的资源和喜好,自己的倾向很不一样,所以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主持人项立刚:我也补充一句,送小伙子一句话,如果你需要寻找突破,你必须突破东图西进,否则你只能和别人一样只能在大街上挤来挤去。说一个例子,小米,雷军要做米聊,干吗?从国外抄一个,微信一起来,立马把它搞死了。重复过去的东西是没有前途的。雷军又要继续做一个别人做过的事情,做手机,但是他找了一条新的路,什么新的路?就是我用互联网的办法做手机。产品可能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我的宣传、销售、市场营销我有些自己独特的地方。结果互联网上一炒,炒的效果很好。电信运营商一看不错,来跟你合作。本来雷军只想做一年30万台,中国联通一出手就订了一百万台,立马把30万台搞到300万了,所以收入从一年搞到300亿了。所以这里还是一句话,要和老大们做一样的东西,去抄别人的东西,等着抄没有人的东西,你很难有大前途,你很难有大机会。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你要做的事情是超越老大们,找到一个突破口。雷军才开始干的时候,也不过是七八个人,七八十条枪,也挺难的,但是他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了,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对我们现在也一样,你现在等着抄美国人的,等着已经炒的很热的概念,我也想追进去,那你还做什么大公司,那你还有什么大发展?你就是没有发展,你就是死在老大里头。你做一个东西,老大没看见,你吭哧吭哧往前走,你突然爆发了,这就是你的机会。是不是大家都能做到?大家做不到,只有极少数的有能力的人才能做到。话又说回来了,现在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也不过就那么几个,现在这么多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是倒闭了几千个,几十万个才起来的。所以大家要清楚,被老大们搞掉的是正常的,活下来的是少数,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我们仍然要寻找我们自己的梦想。

   

    嘉宾:今天高峰对话的主题是创新机会。我叫何兴远,我也有一个预测,叫未来的网络人类,可能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傻瓜的世界。为什么这么说?比如十多年前我弄了三本书,在几年前我搞了几篇文章,我的意思是,我会上网的时候,我写的东西就越来越短,现在碎片化,意思就是我获得信息的广度更加多,但是思想的深度就更浅了,意思就是可能以后的网络的最大的机会,是能够在信息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上,如果能够融合的话,可能才有机会,请大家讲一下。也就是说,现在好像平面化的网络,意思让人们进入平面获得信息,又能纵深地产生深度的思考,如何评论这个问题?谢谢。

   

    付亮:应该说跟我研究的方向有点类似,我从技术角度讲,我是研究竞争情报的,就是拿这个研究通信,研究互联网产业。竞争情报面临同样的问题,说要去一个企业做竞争情报的时候,很多企业会问我一个很傻的问题,你比新浪科技电信的频道强多少?他认为我有几大门户的通信频道,这些信息已经基本够了,你跟它差距在什么地方?这个就是说广度是越来越没有问题了,就是能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有了微博,微信这样的东西以后,你会发现你可以有更多的,初级的信息员给你提供信息,这个广度有了,但是并不是说深度就没有。深度照样是存在的。你会发现如果你给一个领域提供舆情监测的话,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先列出跟这个领域相关的,比如一百个大V,几十个行业媒体,以前列的可能是传统媒体,现在列的是大V,大V又包括搞研究的,包括大学教授,也包括企业老大,包括一些企业的,就是有积极观点的人。因为这些人很可能一个观点改变了传播。就是你选择关注对象,对他们的信息进行分析,这就是未来整个信息处理领域的一个突破。现在也逐渐有一些技术,就是在网上也能看到,但是都很浅,未来会对大数据处理还会有突破,未来肯定跑不了行业的专家,就是对这个行业的理解,营销型,你往那儿一摆,一下子,全球都能看到,这个信息背后有很多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不同人的诚信度是不一样的,但是表述的准不准确,有的文字比较好,有的文字是有歧义的。第三,这个事情对行业的影响怎么样?这个实际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判断的,不同人的判断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表面上就是说一个观点抛出来以后,有的人看的比较深入。因此,未来这个对大家来说,绝对不要说我有了微博、微信我就是生活在短的、快的信息时代,在这里掘出更多的宝来,关键的是你怎么掌握技术,再一个你怎么扎到比较窄的领域里。如果能这样的话,你确实会在中间发现比较多的东西。我现在做这个,我每天的收获都是蛮大的。

   

    曾剑秋:这个朋友提出这个问题还是很深刻的,也就是说在4G发展的时代,我们读的东西越来越浅,有智慧的东西,有深度的东西越来越少,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很深刻的。

    回到刚才说的,就是我为什么不同意张向宁的,比如我们媒体,金融这方面的影响,据我们的了解,欧洲现在已经开始逐步地采取一些国家的手段,具体来说,就是版权。我们现在的文章,比如说互联网很多的新闻也好,文章也好,都是免费的。其实互联网有很多文章花了很多时间写的,但是不赚钱,互联网公司赚钱,他不赚钱。所以欧洲开始让这些真正写东西的人,写深刻东西的人,有思想的,还有比方说好书的人能够存活下来,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从我们的了解来看,我刚才讲的欧洲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我们现在是什么状况呢?今天来了很多媒体的记者,做记者日子很难过,越来越难过,越来越穷,很多很优秀的做媒体的人离开这个行业,不愿意做了。为什么?辛苦半天,没有收益。所以我想这是个问题,我们讲互联网是讲究公平,所以我要为媒体说一句话,刚才我也讲,我们现在好书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付出没有报酬。所以我觉得很多东西跟社会的发展还是很密切相关。刚才前面讨论一个问题,社会的发展要符合经济法则,我们经济的法则是什么?是创造就业,互联网的发展挺好,它一个新的形式,它可能会对银行,对教育,各方面冲击,使大家不要懈怠等等,当然也会创造一些新的岗位出来。因为这个社会大家都要活着,还会需要各行各业。所以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我认为还是很深刻的,但是我觉得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朝着合理的、公平的方向发展。让有才华的人,能够把自己真正的很好的东西,包括著作,包括文章写出来。如果按照现在这样的话,有才华的人不去写好书,将来过了若干年以后,我们回忆,可能就会反思这些东西。原来我们还有唐诗、李白、杜甫这些,但是现在没有。

   

    主持人项立刚:现在有互联网段子。

   

    曾剑秋:所以我觉得这个朋友提出了很深刻的问题,我就回应一下。

   

    张向宁:我也说两句,首先曾教授提的这两个事情,我实际上是非常认可的。就是说互联网是创造就业的,它绝不是消灭就业。如果任何一个技术,一个体系是消灭就业的,那么它肯定是反人类的,这个我是非常认可的。我只是说互联网会带来就业的转化,可能原来的一些产业变成老的、旧的,就会转移到一个新的产业。我相信这些人都会找到自己新的职业定位的。

    我觉得刚才的话题也说的非常好,因为目前所谓的碎片化是一种新的形式,因为以前写一个小的碎片的东西是没办法传播的,你说我是一个大文豪,大作家,写了26个字,这个就没办法传播出去,所以你只能写成长篇小说,最短也得是一个小散文,说网上最短的言情作品是几个字那种,有点色情味道的东西。但是从以前来讲的话,只能是写长的。所以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移动,给了娱乐碎片的机会。但是深刻的东西依旧是存在的。特别是刚才曾教授说了一点,非常关键的就是付费。在中国整个互联网为什么说还是初级阶段,就是这样,以后一定会有非常完善的,付费内容供大家来享用。在美国最典型的公司就是亚马逊,中国很多公司都说学人家西方的公司,实际都学了个表皮,没有学到精髓。比如说中国当当,就说中国的亚马逊,上市的时候还吵了一架,说挂的牌子价钱挂低了。实际上中国的当当只是卖什么呢?它说是网上书店。但是美国的亚马逊已经不是说是一个网上书店了,它在卖的是电子版权,卖Kindle,卖的都是比特了,不再是卖书。书是什么东西呢?说的好听是知识印在了纸上;说的难听的话,是纸上附着了一点知识。所以你可以说它卖的是知识,你也可以说它卖的是纸。所以当当这类的公司,到目前为止仍旧是在卖印了知识的纸而已。所以它仍旧不是一个革命性的公司就是在这儿。将来在中国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公司,它们会去卖收费的内容,会有很深度的内容,不停的有产业链的价值会出现。

    刚才创业的事情我也想说两句,如果说你一天到万盯着BAT的话,那是非常难的,那个公司已经创造1万亿了,你说让嘉宾给你创造一个机会,是很难的。但是整个互联网创造了一个生态,你如果不是说跟BAT竞争的话,互联网能赚钱的生意简直比比皆是。就像以前在商业活动当中一样,现在有了互联网这么大的一个体系,中间实际上已经创造出来大批的能够赚钱的生意,特别是一些垂直的领域,如果说你想赚的不是一亿元的钱的话,应该说机会是非常非常多的。但是如果你想赚一万亿是不是没有机会呢?今天开了这个会,说了这么多,意思就是你有机会。只不过刚才项总说了,说绝大多数都死了。你别忘了,还有几个活下来了。有几个活下来就是一万亿,很值得去做呀!

   

    主持人项立刚:谢谢。说到刚才说纸,我不由得想起,人类的发展就是一次一次的信息革命。经历了多少次信息革命了?我们已经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哪六次信息革命呢?第一次我们人不是人,猿发明了语言。发明了语言意味着信息可以分享,第一次信息革命,猿变成了人。第二次信息革命呢?我们发明了文字,意味着信息可以被记录,我们成为从一个蛮荒的社会走入了人类社会。第三,我们发明了印刷术,这让我们走向了现代的文明。第四次信息革命是什么呢?是要解决远距离的信息传播,比如我们相距100公里,信息怎么办?所以我们发明了无线电,无线电让信息可以变成实时的传播,拿破仑在前面打仗,伦敦交易所的人都在等这个消息,到底是战胜还是战败?有的人用马跑,跑完以后,还用船,终于把消息传过去了,结果发现有人把股票卖掉了,因为有人用电报传递了信息,电报传递的信息只有两个字:战败。第五次信息革命是什么?电视的出现。电视的出现让信息可以变成多媒体的传播。美国人在越南打仗,在越南打仗的时候美国人都不关心,但是有了电视就不得了,为什么电视不得了?因为那些家庭妇女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死,看到现场在枪毙人,就受不了,所以就反战,所以电视改变了很多政治格局。第六次信息革命是什么?互联网,它不仅变成了实时的,还是交互的。所以我们人类已经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了,现在我们站在一个新的门槛,这个门槛是什么?是第七次信息革命。第七次信息革命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们想用第七次信息革命解决什么问题?你们想了吗?如果想清楚了,这就是机会。如果想清楚了,这就是上万亿的产值,这就是大公司。什么时候是第七次信息革命,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讨论。今天的讨论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