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新闻列表 >> 正文

智能家居平台战:三星忙落地 苹果谷歌找伙伴

2014年6月5日 08:12  腾讯视频  

苹果来了

在各家互联网公司盯紧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准备或正在打造相关生态链时,苹果的介入让所有人悲喜交加。

喜的是这条路似乎是正确的,毕竟苹果也来了,而且,苹果的加入会让整个市场更快速的成熟和普及;悲伤的则是苹果的到来让智能家居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生态系统的PK注定将更加激烈。

与此前Google 32亿美元收购恒温器公司Nest做智能家居不同,苹果在智能家居领域并非要亲自做硬件。根据国外媒体的消息,苹果是为一批第三方产品施以Made for iPhone(MFi) 认证,继而聚焦于提升设备互联的简易度,并有可能允许用户通过蓝牙进行语音操控。

有了这个“MFi ”认证,用户便知道自己购买的家居类产品是可以与iPhone 匹配的,用户无需再通过其他设备打开不同的应用,也无需再做任何注册或输入任何密码,就能通过 Wi-Fi 与苹果设备相连,进而操控家居设备——甚至是只要发出一条语音指令,产品即可自行开动。据悉,在2014年CES展会上,苹果已与海尔推出了第一款使用 MFi认证的智能空调。

苹果的加入,将使智能家居的概念比以往更加普及,毫无疑问,一场争夺家电控制权的大战即将开启。

一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

国内拥有1亿多潜在的智能家居客户,到2015年,智能家居产值将达1240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仅从智能家电来看,根据奥维咨询(AVC)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家电产值已达1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冲到1万亿。

相比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被称为新鲜感、时髦的智能硬件产品,智能家居产品对用户更为刚需。

二各家公司的策略与战法

1.国外巨头:谷歌、苹果

谷歌:谷歌已成为在智能家居领域投入最大的公司,累计投入接近百亿美元。不久前,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了智能家居公司Nest,并正在考虑买下智能摄像头制造商Dropcam。在此之前,谷歌已经收购了8家机器人公司,并收购了人工智能的“算法”公司Deepmind。这家公司似乎已经做好了成为智能家居服务和平台提供商的准备。

苹果:凭借iPhone、iPad的智能终端产品的市场规模,以及自身的软硬件整合能力,苹果对于整合智能家居产业链有着先天性优势。同时,Apple TV等产品,未来可能成为客厅控制中心的最佳载体。据了解,苹果一直在和多家设备厂商谈判,让这些厂家的智能家居产品与苹果系统相兼容。

2.国内互联网公司:小米、百度、阿里巴巴

百度:百度推出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小度family,以及路由器、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在家居设备中植入自家的云服务,进而成为一个数据中心。

阿里巴巴:阿里云将触角延生至智能电视、智能家居领域,包括与创维合作推出酷开电视,与美的在智能家居展开合作……阿里云也在打造生态体系,让更多智能家居厂商通过阿里云开发智能产品。

小米:从路由器起步,试图建立家庭数据中心、智能家庭中心以及开放平台。未来5年内小米将对50家企业投资共计50亿元。从技术、云端、路由器、电商、定制适用芯片等方面,谋划建立智能家居生态圈。

3.家电制造商:三星、LG、海尔

三星:最早在智能家居领域布局的公司之一。凭借多元化的产品线,三星在智能家居硬件领域涉足最广,从最主要的智能家电产品,包括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到吸尘器、智能手表、智能运动手环等小型或随身设备,三星都在极力谋求智能化。目前,考虑到与谷歌的微妙关系,三星在智能家居领域大力推进Tizen系统的落地,欲通过产品硬件的庞大销量,打造一个全新生态圈。

LG:与三星一样,LG在家电产品中也拥有庞大的产品线,并计划从今年开始,所生产的家用电器都会陆续实现接收数字状态更新,拥有更智能的“大脑”,并可以通过简单的短信命令进行远程控制。LG公司已经宣布推出了新一代名为Home Chat的智能家庭系统应用,该款软件采用了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用户可搭配LINE软件进行使用,家中的智能家电可以通过网络或移动通讯工具与主人进行交流。

海尔:与国内众多家电品牌一样,海尔通过某些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优势份额,推进自家U-home系统平台以及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的普及。基于这一平台,用户家庭里的各类家电、灯光、窗帘以及安防等家居设备均可实现跨品牌、跨产品的互联互通。海尔表示,2015年将有1000万家庭用户享受到U+智慧生活,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亿。整个生态圈实现收入3000亿元。

三盈利模式

1.互联网公司:硬件产品盈利不是重点,互联网公司更希望围绕家庭场景提供增值服务或通过产品生产的数据实现精确营销。这一盈利模式与互联网基因相符,但由于家居领域是全新市场,目前商业上的坚冰还有待突破。

2.传统家电公司:目前仍然以硬件及硬件之外的服务实现赢利。在硬件之外,软件、应用等新兴业务仍没有太好的表现。

四行业挑战

1.产品硬件缺乏创新:智能家居产品多停留在概念阶段,应用场景门槛高,很难对用户产生吸引力。

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度不高,目前用户只接受了手机、电视的智能化,对灯泡、插头等智能产品,用户很少考虑购买。另外,智能家居的控制权最根本在云端,不要试图通过一款硬件产品就能打造出一个生态中心。

后互联网时代,产品能洞察用户需求,提供不可替代的使用体验,智能家居产品才能真正落地。

2.洗牌加速:苹果、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大鳄来临,将会整合一些小的智能家居公司。在这一轮竞争中,硬件产品公司将面临站队选择,而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则是为了各自生态圈殊死搏斗。

3.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品牌智能家居产品还无法做到互联互通,各厂家做产品都在考虑自建生态,接口协议互不兼容。

目前用户可以下载不同的APP,通过手机对家居设备进行控制,一个用户如果将所有家电进行控制,则至少需要下载几十个APP。不同品牌的互联互通问题将在很长时间里制约智能家居的发展。

4.谁当老大:软硬件和服务深度结合,需要博弈出智能家居产业链的最终整合者。智能家居平台,不仅仅需要智能硬件产品的支持,更需要有云端、软件端的综合能力。

5.合作复杂:智能产品的软件和硬件生态圈在技术领域相对进展顺利,但各方实现合作则比较复杂,牵扯的利益和顾虑较多。

6.各自为战:智能家居得以铺开的前提在于通讯协议标准化、数据处理云端化、操作系统统一化。目前全部实现这三个要求还有些远。

编 辑:魏德龄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