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 5月24日,酷派在自家东莞工厂举行了一场“走进酷派之旅”的大型媒体交流活动,不仅邀请全国各大媒体进入工厂中进行参观,同时还共同见证了酷派旗下第1000万台4G智能手机的生产下线。参观活动介绍后,酷派创新设计总监陈铭镛接受了媒体采访,针对酷派机型设计、材质选择、差异化与创新等多个问题与媒体进行了交流。

提问:我看了很多你们的版,没发现你们用双面的玻璃?
陈铭镛先生表示,他们通过市场、用户调研,发现玻璃并不是用户现在最想要的,因为玻璃有一些问题,很多用户买的玻璃一摔就破了,这样对于用户造成的损失较大。因此,酷派在以后的产品将会打破这个做法。此外,陈铭镛先生还谈到了陶瓷的优势,陶瓷做出来比玻璃漂亮,表面可以喷高光的油漆。如果做陶瓷做拉丝,看起来将更漂亮。
提问:防水方面,在日常使用中如何考虑设计?
陈铭镛:这个问题很好,我们有想过防水功能,目前还没有做。防水要求最多在日本,日本下雨天比较多,很多人拿着雨伞会滴雨。下雨防水的功能有分等级,泼水、泡水。如果要做全防的防水机可以给工程人员的防水机,这是另一种领域的产品。我们认为现在设计的产品没有做到细分防水部分,我们没有在产品上全面铺开。
提问:外观设计延续几代,时间久了消费者会弱化新鲜感,酷派有没有考虑未来在设计上,在同一个系列里,隔代出现差异化?
对于这个问题,陈铭镛先生表示,消费者有审美疲劳的问题,就像你穿一个T恤,你不喜欢我穿同一个花纹。手机也是如此,这涉及我们所有的设计语言。酷派到下半年会有所体现,并偷漏今年的旗舰机设计完全跟以往不一样,会看到很棒的效果。
牌提炼出独特元素建立酷派设计语言
陈铭镛先生表示:我们大观已经从一代做到四代。并表示下一代产品还将会采用金属框设计,但诸多细节都会改变。比如有一些纹理、弧角。我们会做一些金属按键等细节处理,这会形成很强的酷派机设计语言。我们在最近在开发电商产品上,在金属按键方面,我们有一些全部做成金属的。希望今年下半年的产品出来,会有不同的感觉。
此外,陈铭镛先生还说到,现在推S系列、K系列、大神系列、大观系列,慢慢会有比较清楚的语言。但要让一个公司的产品有清晰的设计语言,一款产品下来至少要半年,做新的要后半年才会出来。你要让产品越做越好,还要跟公司的各个部门协调,而这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材质追精不追新打造极致用户体验
陈铭镛先生还说到,酷派在之前,使用新材质、新工艺的冲劲很大,不过在使用后,新工艺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和体验,反而坏处很多。因此,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会慎重考虑这件事。
百里难挑一产品量产艰辛历史
陈铭镛在谈到产品量产问题时,对笔者透露,一款产品的量产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去年,酷派有60多款上市机型,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看似不多,但在幕后,他们对每一款手机都会设计4至5个模板,其中会有不同颜色、材质或者细节。
此外,陈铭镛先生还聊到他们内部的一些趣事,比如部门里有一些比较年轻的设计师,会想出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可能不适合制造,不符合市场,但在开会时,我们还是会将这些草图贴在墙上,并一起开会讨论,虽然采用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能会得到一个设计灵感,或许还会使用上其中某个比较好的细节等等。
提问:我们看到的都在外观上,手机本身有内部结构,是你们设计的吗?
陈铭镛:我们会提出要求,我们经常帮他们想结构。大家会器件堆叠,话筒在这里,他们设计在这里,我们要求堆上一点。屏幕是上半身高,下半身短。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手版做出来是最理想的状态,交接给研发的时候,大家都要参与。研发有研发的立场,设计师有设计师的立场,我们最终要站在用户的层面考虑。
陈铭镛简介:
陈铭镛,1990年台湾实践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2003年澳大利亚斯温伯尔尼科技大学设计研究(DesignResearch)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飞利浦台北设计中心产品设计师,摩托罗拉北京设计中心资深工业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