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2015通信业迎两会 >> 正文

全国两会热点预测:专车实行“准入备案制”呼之欲出

2015年2月27日 21:02  CCTIME飞象网  

农历春节前夕,中国打车软件两大巨头滴滴和快的在情人节当日宣布战略合并。这个事件成为2015年情人节和春节最大的“团圆”新闻。

两家公司在联姻后发表的声明表示,合并后将继续以关注用户体验为业务方向,并期望在专车运营等领域获得主管部门更具市场自由度的管理。专车的出现,戳中广大民众出行的痛点,迅速被市场接受,但由于法规的缺失和监管的空白,专车发展一直处在市场火热与监管冷酷的尴尬夹缝中,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关于专车如何发展的讨论不绝于耳。

目前,采用“准入备案制”管理专车的声音已成为主流,各界呼吁,国家主管部门针对专车这样的新模式制定出一个准入标准,只要符合该标准的公司、车辆、驾驶员,向相关部门报备,即可进行营运。而不应该用出租车或者租赁车的管理方式约束专车,应避免走出租车、租赁车数量管控的老路。

时值全国两会前夕,许多专家学者和行业分析师预测,效仿发达国家模式,对专车施行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备案制管理体系将成为两会中呼声颇高的建议,为专车备案制而呼吁的声音也将向最高执政者传递。

风波历尽 专车亟待新管理模式

专车服务自推出来就一直处在风口浪尖。2014年12月25日,上海市交管部门公开表示,“滴滴专车属于非法运营”。1月4日,沈阳出租又因“份子钱”积怨出现罢运事件,由此专车身份问题走进公众视线。一石激起千层浪,行业专家、主流媒体都参与到了专车身份的大讨论。

人民日报、新华社率先发表评论肯定专车模式,并先后发布了《出租车不能再“饥饿管理”了》、《出租车特许经营该改改了》等新闻调查和评论,指出出租车管理困境、呼吁管理方式的改革。此外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等中央媒体也先后发声呼应人民日报、新华社。

顾大松、傅蔚冈、薛兆丰、张国华、王军等几十位专家也先后撰文肯定专车推动改革,同时探索专车管理新模式。

1月8日交通运输部直接出面表态,首次直接使用“专车”一词,承认“专车”的积极意义,也向社会各界传递了支持发展“专车”的大声音。

专车要健康发展,出台适合的法规和监管迫在眉睫,现在全国两会在即,专车管理备案制成为拨云见日的一缕阳光,地方人大代表都在为如何规范专车管理献言献策。

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表示:“政府也应该先审视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不断跟上形势,引导创新发展。”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在列席丰台团的代表审议时也表示,通过网络平台约出租车、专车等肯定是未来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新业态,交通部门会积极促进发展,但各种电商服务平台和模式也必须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任何经营叫车业务的平台都应该去运输部门注册备案。

现行“备案制”名不副实 专车监管应防重蹈审批制覆辙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王雪就指出,专车监管问题上将原针对出租车的注册制改为备案制不会产生问题,国外有现成和成熟的做法可供借鉴。反之,专车监管重新引入出租车管理模式的话,则很可能重蹈覆辙,陷进旧管理模式的瓶颈。

这也印证了不少代表对专车备案制如何真正实施,如何避免走上出租车管理的老路的担忧——如果专车不能真正的实行备案制,很可能会让专车这一有可能真正解决大城市公共交通困局的新兴业态重蹈当年出租车管理的覆辙,引发新的城市问题。

北京、上海等多地代表指出,现在不少地方政府称专车服务企业成立的条件已经放开,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缺乏针对专车的法律法规,因此监管部门只能用租赁车的条例管理专车,宣称专车依照租赁车的管理制度“备案”即可运营。但根据各地现有的租赁汽车经营管理规定,大都要求配驾驶员的汽车租赁,租赁公司要办《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驾驶人员需要办理从业资格证,而《道路运输证》的发放,则是有数量限制的。这样的备案制实际上还是一种变相的审批。

在今年地方两会前夕,长期关注交通领域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教授王军就表示,此前城市之所以要严控出租车数量,是为了防止发生恶性竞争、盲目增加数量导致道路拥堵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但现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随着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都被解决了。那么继续进行数量管控、价格管制的意义在哪呢?

经过各方讨论,采用备案制管理专车或成为最好选择,并已出现雏形,即由国家主管部门针对专车制定出一个准入标准,只要符合该标准的公司、车辆、驾驶员,向相关部门报备,即可进行营运,在移动互联信息透明的条件下,监管部门的工作重心也应该由事前行政审批转向事后运营监管。

编 辑:王洪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