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列表新闻 >> 正文

中国普天推进两化融合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2015年3月25日 09:42  CCTIME飞象网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纲领性规划,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加快从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关键。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水利建设有着悠久历史。随着信息科技在水利建设各个工程中的普及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存在的潜在利用价值。

    中国普天作为国内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致力于推动和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将普天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系统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应用到“智慧水利”,提升水利科学化、智能化水平,走出自己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水利信息化关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水利信息涉及防治洪涝灾害、解决干旱缺水和治理改善保护水环境等多方面,是国家基础国情信息之一。

    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利信息化的工作面广、量大,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现阶段我国水利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还相对滞后,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整体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致使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信息化的投入却形成“信息孤岛”。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也有待加强。因此,我国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还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3S技术以及水文模型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结合水利行业特点的信息化建设,将会更好更快地使水利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普天结合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系统构建“智慧水利”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为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而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工程。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项目分布广、周期长、投资大和参建单位多等特点,工程建设的快速、优质、低耗、高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应用水平。

    普天在水利行业参与建设的沂沭泗水利局项目充分体现了传统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示范效应。2014年普天技术开始承建的沂沭泗水利局项目担负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苏鲁省际工程管理设施专项工程和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工程。在其重点工程监控及自动控制系统项目的建设中,普天依托其在信息通信、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展开智慧水利解决方案的研究。通过采用高清数字摄像技术、无线网桥技术、4G多媒体集群技术、云计算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普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慧水利解决方案,实现了对堤防重点部位和重点水利枢纽的实时监控,和对水闸的远程集中自动控制,以及对防汛指挥等业务应用系统的集中统一管理,从而实现数据流转、资源共享、远程监控、多点访问等功能,为水利行业全面技术升级提供了可能,大幅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普天智慧水利解决方案是普天信息化方案在水利行业的成功应用,它将显著提升水务工作效率,对于保护水利设施,降低管理成本,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服务,提高防洪抗灾能力,保障沿河沿湖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助力传统水利向“智慧水利”方向转变

    “智慧水利”是21世纪我国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4G信息技术将助力传统水利建设向“智慧水利”方向的转变,水利信息化所需的大数据是实现海量数据存储、计算和分析的重要内容,是智能水利的“核心”。在此,普天技术有着网络和技术上的优势,水利企业更掌握大数据和应用需求,普天技术将与水利企业开展充分合作,共同开发面向水利行业的专业应用,提升智慧水利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高效决策支撑能力,带动水利现代化,降低水利的资源消耗,提高水利的整体效益,切实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2015年,普天技术将持续专注采用最新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智能安防、水量调度、水土流失监测、水质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为工程运行、水利电子政务和水利勘测规划设计提供信息服务,为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编 辑:初夏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