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独家新闻 >> 正文

2015巴展看爱立信:网络社会变革已是脚踏实地

2015年3月3日 14:05  CCTIME飞象网  作 者:计育青

    飞象网讯(计育青/文)每年的MWC都是一个大舞台,人们不但能看到许多新的思想、新的科技,更能看到行业巨头们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真正底蕴。以多年来不断传播“网络社会”概念的爱立信为例,在家门口举办的MWC展会上,每年都会摆出庞大的阵容展示自己的最新成就,其中理念的新颖、技术的创新总能为通信行业带来惊喜。

    今年的MWC展会上,爱立信展示了5G、LTE、云、IP,以及网络虚拟化、大数据分析、OSS/BSS、电视与媒体技术等。按照爱立信CEO卫翰思的说法,发展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就是为了支持移动性、宽带和云等领域的变革者,并为新的生态合作体系和跨行业转型奠定基础。

    “这些解决方案将成就网络社会的变革者,提升数字化体验。”卫翰思说。

    今年是卫翰思作为爱立信CEO参加的第六次MWC大会,回顾过去的六年,卫翰思认为一个总的趋势是网络社会在推动各行各业全面转型,而ICT工具也已经成为商业、个人及社会每日必需的基本资源。“我们要为此做好准备,抓住机会。”卫翰思强调说。

    阔步飞奔的行业变革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移动宽带用户已经达到29亿,2014年全球新增智能手机用户8亿。回顾过去几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从零发展到10亿规模用了5年时间,而从10亿增长到20亿却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这说明变革的步伐越来越快,步子也迈的越来越大。

    那么移动宽带都被用来做什么了?“许多人利用移动宽带观看视频。”卫翰思说。

    自去年以来,移动宽带承载的视频流量增长了70-75%。来自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的调查还发现,年龄在16-45岁的人,大多愿意选择流媒体形式观看电视内容,而不再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节目。

    市场在变化,爱立信也在变化,适应并推动行业大趋势的演进。从2010年起,爱立信大力发展云技术,并在2014年爱立信收购了Apcera、MetraTech、Fabrix、Sentilla等重要的云技术平台。这些收购增强了爱立信的云管理和分析能力,并为爱立信带来了强大的云计算和企业计费功能。

    “可能在外界看来,云计算与爱立信自身业务关联性不太大。”卫翰思说,“但我们坚持将云视为爱立信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我们还会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发展云和IP业务。”

    在5G领域,爱立信也在不遗余力地投入研发。2014年6月,爱立信在瑞典的实验室已经实现了5Gbps的超快速率。不过未来网络社会的发展对5G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但要以更低的延迟提供比现在快10-100倍的数据传输速度,还要能支持比现在多10-100倍的互连设备以及各种各样的差异化用户场景。“爱立信正在致力于为此发展先进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卫翰思说。

    通用技术触发社会变革

    爱立信以及通信行业正在经历的变革,既是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也在推动网络社会变革更快地向前发展。比如,传统意义上的商品所有权概念正在因信息通信技术而改变。

    “人们现在能够通过互联网分享很多东西,比如音乐、视频节目等。”卫翰思说,“过去我们需要付费购买这些产品的‘所有权’,现在只需购买在线‘访问权限’即可。”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社会变革往往都是在一种通用技术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在工业化时代,这种通用技术的代表是蒸汽机、煤、铁和铁路等,它们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广泛地支撑其他行业快速进步。那么到了信息通信技术时代呢?现在看来,移动性、宽带和云就是可担重任的通用技术。

    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全球ICT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部署,解决了“有无”的问题;现在是ICT技术应用部署的第二个阶段,即驱使变革转型。第二个阶段的核心技术特性是移动性、宽带和云,其应用范围如今早已超出信息通信行业本身。很多行业已经发现,完美结合这些“通用”技术,可以使生产效率倍增。

    目前音乐已经率先实现了从物理商品交付向数字化连接分享的转变,其他行业也在尝试紧跟潮流,这将使得ICT诸多新功能逐步发展、演变,并革命性地改变各行各业。比如从物理形态产品向服务交付的转变,商业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与顾客结成更加亲密的关系等等。

    身处社会变革时代,运营商会面临非常多的商业机会。要抓住这些机会,运营商需要根据自己的竞争优势和优势资源,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做出决策。

    “当然,无论他们做出何种选择,爱立信都能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卫翰思说。

    爱立信的科技达人秀

    面对这场变革,也为了帮助客户进行变革,在2015MWC大会上,爱立信展示了一系列新技术和产品。

    比如爱立信独特的AIR和无线点系统,能够帮助运营商定义、创建和优化网络,交付相应的用户体验和应用覆盖。

    “事实上,现在我们不再讨论无线基站了,而是讨论非常灵活的配置,尺寸和重量分别比以前减少50%,具备更强大的基带、完全集成的传输解决方案,以及不断提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卫翰思说。所有这些可以将总体拥有成本降低20%。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就会有运营商大规模部署爱立信无线点系统解决方案。

    爱立信在今年1月CES上展示的LAA(LicenseAssistedAccess)也在此次MWC上露面。LAA被认为是通往5G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据悉美国运营商T-Mobile已计划在2015年进行试部署。这次展示的LAA又有了新进展,爱立信提出了新版本的“无线家庭”,其中包含了一套全新的移动网络创建方法,与过去相比更加模块化。卫翰思解释说,这是在为未来5G网络演进做准备!

    与新的无线系统一起推出的还有全新的路由器6000系列,主要用于将IP回传集成到无线网中。卫翰思认为这是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填补了爱立信产品组合的空缺,使得爱立信拥有了全套的IP产品组合。此外,爱立信还计划推出路由器SSR8000系列的虚拟化版本,即虚拟化路由器。爱立信的网络软件15B也将在2015年推出,可以用来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在软硬件之外,爱立信还介绍了其专业的应用体验优化服务。借助这项服务,爱立信能够使内容访问速度提高70%、上传速度提高50%。这是爱立信研发人员3年来孜孜不倦进行开发工作的成果,并融入了与Facebook、印尼运营商XLAxiata等合作研究取得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MWC展会上,爱立信推出了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系统,这是爱立信和英特尔在数据中心领域合作取得的硕果。在现场助阵的英特尔首席执行官BrianKra-zan-ich介绍说,爱立信提出要发展网络功能虚拟化开放平台(OPNFV),英特尔非常赞成并积极参与了这个项目。“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正与爱立信并肩协作,与很多其他合作伙伴一道,不断推动行业发展和转型,将云技术及商业模式引入电信领域,加快创新步伐。”BrianKra-zan-ich说。

    对于此次展示的新产品,卫翰思非常自信。“这些新产品都是尖端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组合。”卫翰思说,“它们将巩固爱立信作为ICT全球领导企业的地位,展示爱立信在核心业务领域持续引领市场并不断实现突破的卓越实力。”

    创新是根本

    近年来,全球通信行业风云变幻,许多行业巨头起落不定,但爱立信却一直保持着稳定而领先的行业地位。在移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在计费、服务、在媒体交付等方面,爱立信均位居全球第一,在其他领域也都处于领先地位。“究其根本,是创新打造了爱立信如今的市场地位。”卫翰思说。

    爱立信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50亿美元左右,这样的投入规模会持续下去。卫翰思认为,正是充足的研发投入为爱立信带来了丰厚的收获。“我们拥有35000项专利,涵盖3G、4G和5G,我们很乐意与全球各方分享这些技术和专利,这对网络社会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卫翰思说。

    面向未来,卫翰思为爱立信定下的发展战略是在核心领域继续提高盈利能力。2014年,爱立信在无线、核心网络及传输以及电信服务等核心业务增长达到了10%,今后爱立信将继续强化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地位。同时,爱立信在一些目标领域也建立了领导地位,在BSS/OSS、云等领域实现了增长,并计划将业务扩展到新的领域。

    对于2015年,卫翰思很肯定地预言,爱立信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之所以这样说,依据就是网络社会变革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卫翰思认为,2015年视频数据将占到移动网络流量的一半以上,同时LTE用户数将增长80%,超过8亿;更重要的是,70%的人群将会享受到移动网络的覆盖。这意味着网络社会的基础和需求都将变得更加扎实,爱立信为此筹谋了多年的技术和服务也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爱立信已经做好了准备。”卫翰思说。

编 辑:霏雯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