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重点报道 >> 正文

主打“4G+移动互联网”,上海世界移动大会大唐移动绽放光彩

2015年7月15日 09:45  CCTIME飞象网  

2015年7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世界移动大会(2015 MWC Shanghai,以下简称2015MWC)上,大唐移动将以“4G+移动互联网”为主题,全面展示精彩的互联生活,以及实现这一愿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大唐移动还将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运营商共同分享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趋势;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打造更灵活、更融合的网络架构和更高质量的运营网络。

多元化解决方案 打造全感知精品网络

在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浪潮带来了数据爆发。作为数据洪流最重要的载体,4G网络将会朝着无处不在、随时随地、低时延、高带宽、零等待、零差异的全面感知方向演进。然而,当4G逐步成为消费者主流选择的同时,用户数及4G业务数据量的增长与网络承载能力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相比网络基础覆盖这一个“前期”工程来说,国内4G网络已经到了亟待进行补热补盲、覆盖优化、容量提升的关键阶段。大唐移动将在本届通信展上展示从4G到5G的最新技术,以更强的硬件产品和更好的软件技术,全面支持运营商轻松部署全感知精品网络。

在大唐移动看来,全感知网络表现在用户体验上首先要达到室内、室外的 “零距离、零差异”,即用户身处任何场景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实现超带宽、零等待的数据连接。大唐移动在2015MWC上将展出全系列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方案,包括旨在解决增强局部热点覆盖厚度的一体化微基站(含Relay)CuteSite解决方案、实现室内深度覆盖同时更兼顾美观与环境协调的新一代微基站PadSite解决方案、满足高AURP值的大面积高容量室分覆盖场景的分布式皮站PinSite解决方案,以及满足中小面积室内覆盖场景的一体化皮站NeoSite解决方。

然而在部署全感知网络的同时,不可否认,持续增加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运营商的盈利和持续投资能力。因此,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更低的部署成本成为运营商的技术首选。面对上述趋势,大唐移动将在2015MWC展出创新的融合组网方案,包括支持全场景、多模合一、形态丰富的硬件产品;以及载波聚合、负载均衡、终端双链接等,能够极致发挥双网能力、实现深度融合的技术手段。

面向未来网络演进,大唐早在2013年底便发布了《5G白皮书》。如今在产业链的5G预研已经越来越积极的趋势下,可以看到,大唐在白皮书中提到的“演进、融合、创新”的技术路线,已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在此次展会中,大唐还将展出近年来在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介入、超密集组网、高频段通信、低时延高可靠、灵活频谱共享等5G重点关键技术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创新网络服务模式 维护价值生态网

2015年4G网络进入持续发展期,截止今年5月我国4G用户数量已突破2亿。在当前复杂的网络结构下,高效率的网络优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重视。对此,大唐移动在此次展会上推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 “优服务”集中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集“结构合理容量平衡、重大活动无缝保障、技术领先效能提升”于一体;基于大唐移动多年来在网络规划优化、专项提升领域的成熟案例,进一步将流程“标准化、集中化、经验化”;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的辅助支撑,大唐移动还能够帮助运营商迅速提升网络优化效能。

除此之外,针对即将规模商用的VoLTE功能,大唐移动也提前制定了专业的端到端优化方案。通过 “精确规划、海量分析、自动优化、端到端优化”,保证全时段的VoLTE高清语音体验。

随着4G用户的增加,4G移动数据业务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可以说随着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的改变,流量已成为通信企业发展规模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决定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价值。运营商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将流量经营作为战略重心,从以业务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对此,大唐移动打造了以“智能管道”为核心的流量经营体系架构,贯穿市场分析、策略支撑以及用户认知三大领域,在用户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网络侧以及市场侧的流量经营支撑策略,为运营商4G市场营销和网络流量控制策略提供分析依据。通过应用、网络、资费、终端以及用户的匹配,进一步实现运营商流量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多年来,大唐移动始终专注于为客户打造卓越感知的优质网络。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变革,大唐移动有信心有实力构建能够承载万物链接的全感知精品网络,为用户提供更优网络体验,帮助运营商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欢迎莅临2015年上海世界移动大会,大唐移动展台位于W5展厅D40展位。

编 辑:孙秀杰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