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 9月29日消息,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峰会今天在万寿宾馆举行,飞象网为您作全程直播:
以下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余晓晖总工程师的主题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很高兴很荣幸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下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思考,这也是我们院从事相关研究里面一些心得,或者一些思考,不成熟供大家参考。那么从“互联网+制造”今天中国讲“互联网+”讲中国制造2025,事实上从我们理解来说的话,虽然别的国家不叫“互联网+”,但是它和我们整个全球的很多判断战略研判是一致的,只是叫法不同,从90年代最开始信息高速公路,到互联网出来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新经济,还有到2007、2008年全球性移动互联网和宽带浪潮,到现在我觉得从信息因为本身发展,到现在它和整个经济和社会深度融合这样一个阶段,那么可能美国叫先行制造叫工业互联网,德国叫工业4.0,这里面有基本很强的共识就是所谓数字经济和网络社会,如果从经济角度认为对哪个国家重要的一个方向,这个也可以认为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新产业变革也好,就是数字经济。那么其实翻译过来的话,最主要一条线就是所谓“互联网+”,互联网和我们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这样一个结合。
当然今天前面几位专家周主任、邬院长还有高总几位把整个“互联网+”它的一些含义,一些内涵做了很透彻的阐述,那么我会对工业互联网里面做一个简单的阐述。这个是全球制造业成本一个图,这是2014年的图,2015年有类似的图大概差不多,这是制造业成本一个分析,最左边中国是96,美国是100,德国是121,中国制造业成本已经接近美国了,包括劳动力成本,能源还有石油,我们看到德国成本比较高的,实际上很多朋友们问德国工业4.0,工业4.0报告里面一个出发点就是德国如何在高成本条件下,能够保持自己竞争力,这是4.0当时缘起一个来由,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成本接近美国的话,意味着中国过去制造业的模式肯定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国家制造业竞争优势不仅仅来自于成本,来自于技能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好,德国也好,包括美国、日本都做同样一件事情这是不难理解的,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历史结点要重新考虑我们竞争力,竞争力来源,和竞争发展模式,所以这是很重要一个基础。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一个研判的话是智能制造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互联网+”协同制造里面也提了很清楚,制造业怎么和互联网结合,在中国制造2025里面提出来智能制造是主要方向,虽然每个国家叫的不一样,标准方向都是智能制造,但是智能制造肯定不是目的,它的目的还是回到制造业它的基本问题,也就是产品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能源与资源消耗,污染和碳排放,这些怎么做到最好,最佳形成我们的竞争力,这就是各个国家战略方向追求一致目标,它里面技术基础其实前面几位专家都讲到,信息物理系统,当然这个意思,其实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如何去达到,我们有三个目标,从2025一直到2035一直到建国一百多年,这个里面跟“互联网+”有非常强的联系。其实业界有讨论说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从我个人理解来说“互联网+”的话,或者“+互联网”有三个视角,从互联网发起的互联网+各行各业,这里面最能体现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和资源的优化重组,这个是互联网的特质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革,无论是分享经济、众包众筹。我说“+互联网”是从传统产业视角出发,变革自己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两个其实放在一起大体上我认为才是比较完整的视角。如果放弃任何一个不足以构成我们整个“互联网+”里面一个完整的作用和含义。那么在这个里面还有一个视角就是基础设施,高总谈到从电信里面看到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这为“互联网+”也好,“+互联网”也好是一个能力,每个企业都是基于这个能力之上。所有引起变革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最主要是数据流通,以及以数据流通为基础的O2O这样深度的融合。所以我个人觉得数据是这里面核心。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话,那么“互联网+”本质基于全面深度互联,和我们有条件可以实现低成本数据计算,和处理能力基础上基于数据的能够把物理世界和网络空间结合在一起的智能化决策。从而能够消除各个环节信息不对称,实现资源动态配制,从而可以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变革生产关系,推动国家改革,我觉得是这么一个,从这个判断,越是政府管制越严格互联网带来冲击体制机制调整越激烈,我们从过去发展来说已经很清楚看到这一点。叫工业互联网也好,产业互联网也好,里面核心本质是一致的,这个是研究工业互联网一个图,叫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我们10月份我们院会发布工业互联网白皮书,可能不是这张图了,这个图给了我们一个视角,正面视角是什么,基于数据智能化生产,就是所谓的CPS,所谓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与应用在制造业里面形成它的一些必要要素和这样大体上几个方面。那么在这里面其实我觉得是说强调比较多的是什么呢?是所谓这个网络系统或者信息系统怎么和物理系统,能够结合在一起,所以有一个说法,我看现在各个国家都在说叫双胞胎,所谓双胞胎一面是数字的,一面是物理的,这个揉在一起像我们看到工业4.0变革里面重要的基础。那么这个基础其实是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最重要的基础。顶层视角是一个互联网的视角,这个里面非常体现中国在这里面有很重要不同的。这一面实际上在美国和德国里面强制没有我们这么充分,这里面基于互联网资源配置,模式创新,这个在中国企业里面做得非常突出的,那么右边视角还是跟我刚刚理解“互联网+”视角一样,我把它叫做软件可定义这种基础设施,包括所有我们需要的计算、网络、存储和安全保障能力,这是大概一个考虑。
所以我们一个定义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在工业全领域、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融合,是支撑智能制造关键基础设施,所以没有工业互联网不会有智能制造,也不会有工业4.0变革,当然不是说有了工业互联网就能做所有一切,但是是必要条件,还包括能源互联网包括其他一些领域都会有。那么在这里面所以我们定义网络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保障,是我们考虑一个方面。这里面我们稍微展开来说,如果我们刚才邬院长给我们看很多智能制造大的变革,那这种变革这种关系怎么考虑,我们一个理解是什么,智能制造是我们一个方向,那么我们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如果再往下展开,协同孵化转型是我们智能制造要达成的目标,智能机器人、新材料、新工艺那么我个人一个理解来说,我觉得智能制造有两种智能,一个是单点智能,比如说我们装备机器人还有很多智能控制里边,在每个环节应用里面,提供智能制造所需要每一个环节所需要单点智能,单机智能和局部智能。而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提供单点智能是提供系统智能,把所有要素联结在一起形成数据流通和处理以后,它所形成智能是全局性的,构成我们所大家正在想象的正在畅想的工业4.0的变革,所以按德国说法里面工业4.0变革里面,至少不只十年,可能要做几十年的发展。
那么在工业互联网里面最重要系统通过互联和数据应用,可以实现数据仿真建模,基于数据智能角色和和服务。为什么说数据重要,并不否认我们里面其他东西重要,和其他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我们智能制造所实现的变革。所以它比较准确说法是一个产业互联网这么一个组织。那么在这里面它提的产业互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架构,它首先有四个视角,商业、使用、功能、实现,这个里面不详细展开说了。这个图是美国IIC目前1.7版本的架构图,分为五个领域,下面是物理系统,上面是控制和商业,有一块比较清楚,最大一块叫控制,这控制里面很清楚是我们讲的CPS,尤其在这里面,这块比较偏重于工业,偏重于制造业,那么就是这个网络物理系统和信息物理系统,如果我们再扩展不仅可以用于工业,基本上我认为是产业互联网的架构。上面运营里面,考虑到整个一个企业不管做哪个领域,它所需要的这些必要的手段,从预测、优化、部署、管理,中间有个很核心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这是它的一个架构,这个架构里面有很多展开的部分,时间关系来不及跟大家分享这个底下内容。但大体上这个思路里面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反映是CPS和各个产业结合的这么一个原理。除了这个架构以外美国CPS架构,那个架构跟这个架构非常类似。
这个图是德国工业4.0参考架构,因为这里面有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从业务、功能、信息、通信、集成、资产,跟美国工业互联网架构是一致的,它里面反映基本理念想法是一致的,而下面两个第二个是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纵向集成是工厂类集成,还有端到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这个架构反映德国工业4.0思想和想做的事情,那么大家再看会发现什么问题,这样架构偏向工业的,没有考虑其他产业,所以这里面就会有一个问题,这个架构往前发展会怎么发展,上个礼拜我们去参与美国IIC的会,德国工业4.0企业和美国工业互联网架构组做了对接,它把三个维度,每一个维度都跟这里面做了对接,其中只有一个维度对上了,只有一个维度没对上,这两个维度和工业互联网联盟做的另外几件事情对上了,所以大家认为对上了。这两方在今年某个时候会重新考虑两个架构对接问题,我们看到趋势都再往前走,虽然看到德国工业4.0特点是严密的思想,和现在工业紧密结合。美国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有更宽泛的应用场景而且更突出变革性。他们共性点都突出CPS和数据在整个架构中的核心作用,数据驱动的机器智能控制、运营管理优化、资源组织协同,二者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的体系。
我们国家比较有时在什么地方,其实我们发现除了炒得比较热的德国美国以外,日本韩国都在做同样事情,包括法国,其实如果我们把三维放在一起,中国里面可能最重要的一段很大优势,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创新的能力,这也就是今天“互联网+”这样一个要义所在,这块里面在德国工业4.0里面没有提得太多,因为德国没有这个优势,在美国IIC联盟里面没有提得太多,我觉得在中国尤其我们在“互联网+”行动计划里面的话,这个优势我们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我们有相当多的比较优势。第二个优势是我们工业体系是完整的,而且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实践,因为我们是制造最大的国家,在这里面会借助很多工业经验和工业数据,虽然关键技术环节我们还没做到,但是这是我们可以依赖的优势,把我们产能和优势结合在一起。还有软件芯片企业这个我们有能力但是这里面我们差得比较大的。我们综合能力能不能实现高度深度融合,这是我们能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或者说我们实现后发赶超的关键。后面还有几个问题我不详细展开了,还有网络体系问题,看互联网体系是三大体系,一个是互联体系,基于路由器+交换机的,还有DNS体系,还有应用服务体系,每个体系怎么发展,目前看有很多新的可能,比如说SDN问题,还有工厂内SDN问题,这个里面是目前我们讨论的热点,今天时间关系来不及展开,下个月会在我们白皮书里面公布一些我们初步的研究成果,这个里面我们中国有很多机遇的地方,也是我们可以着力争取的地方。
第二个数据和数据平台,如果我们认可数据CPS核心是数据,数据流通以及数据处理以及交换,在数据建模是我们很重要功能。这样平台我们观察到这是目前很多企业正在做的事情,包括GE、包括IBM、包括微软都在做的事情,这个承上启下,下面把机器控制系统数据连上来,往上一直对找工程APP应用,这是很大的变革,那么我们也认为这样可能是未来一个很重要一个点,当然这个点里面我觉得还不是很成型是未来发展一个方向。如果我们梳理关键产业从传感器控制器到工业网络,到工业数据平台一直到工业APP这是完整的体系,中国企业能够获得哪些机遇,哪些是我们应该去抓的,或者从“互联网+”行动制造哪些是我们关注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向。那么我们上周开工业联盟会的同时,同样开了工业互联网或者叫产业互联网全球大会,和互联网联盟是一体的,那个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在“互联网+制造”或者产业互联网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那么这个是未来我们还需要去思考的问题,这个美国和欧洲都在加快这样一个发展,包括政府都做了很多事情。这个是IIC一些技术架构我不想详细展开说,比如这里面反映架构,这个连接是什么,比如网络连接,IP连接,连接里面很重要一块是数据的连接,所以有人说DDS等,什么MQTT(音译)数据怎么连接起来,形成决策,因为网络连起来还不能形成决策,数据还可以连接,还有数据的管理,工业/产业数据分析,智能控制,还有标准化等等,这个我不详细展开了,从这个我们参与一些活动可以反映一些共识,这个对我们未来发展还是很重要的。安全不展开了,最大问题我们怎么平衡我们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里面的开放、互联、安全问题,这是专用系统和通用系统融合,是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融合,是网络空间和物理实体融合,这个融合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安全是很大问题。现在我们能不能发挥工业互联网的作用前提是我们能够保证安全,这不展开了。
还有生态,生态是很重要一个方面,这个是IIC它做的生态,你可以看到连接包括有运营商,有网络设备有数据连接,这还有大数据有工艺有政府安全有系统集成,有技术这是它所谓的生态,你会发现这个生态非常像什么呢?非常像过去安卓也好、苹果也好它做的生态,生态无外乎把产业各个要素集成在自己下面,它没有很多顶层设计,但是有很多市场活力有很多企业在这里面有市场动机推动这个发展,我们市场活力怎么和政府顶层设计结合在一起,这是下一步从模式创新里面需要考虑的方向。最后总结的话,工业互联网其实是“互联网+制造”里面我们实现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协同,既打造网络强国目标,也达到制造强国目标,这是工业互联网一个目标,以上就是我简单的一个心得,可能我说的不一定准确,也欢迎大家去关注我们的白皮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