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航天云网天智公司总经理柴旭东:航天云网“三朵云”已上线

2016年2月1日 11:00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赵志伟/文)2月1日消息,今天“工业互联网实践及推进研讨会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万寿宾馆召开,飞象网作为合作媒体做全程直播:

下面是航天云网天智公司总经理柴旭东的讲话:

柴旭东: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在这块把航天科工在工业互联网做的创新实践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我从四个方面,首先大家都知道在新一轮的全球工业革命中,实际上各国都在抢抓新一代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都在制造自己的产业体系,本质是什么,是未来智能制造产业系统。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在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都有很深厚的积淀。2009年的时候,航天科工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云制造的理念,这个跟今天的“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其实路径方向是一致的。2013年航天科工启动了自己的数字化工业体系的建设,尤其要说一下,实际上是站在工业体系的视角,尤其是体系化、数字化论证建设航天科工也是深感有责任和义务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希望能够发挥骨干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的6月15号成立了航天云网公司,实际上是航天科工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发挥作用的一个窗口和载体,它本身目前已经在整个航天云网大的云的体系上目前已经建设了三朵云,第一个是服务于航天科工自己协同制造所需要包括自己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内部涉密网的专有云,第二个是服务于社会化企业包括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一些技术和服务的公有云平台,以及在去年年底也上线了相应的国际云,实际上既帮助了中国企业往国际化上发展,同时也把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服务引入国内。

整个航天云网目前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把刚才说的三朵云已经上线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第二个讲讲我们的思路和做法。和国外比较先进的工业国家比起来,我们国家在智能工厂的基础上实际上是相对薄弱的,而且低端制造的产能相对比较富余。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的工业体系的门类现在在全世界,国际上有这种说法,是最齐全的,产业链是相对最完整的。另外一方面,大中小企业在现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上,其实能力还是有限,而且内生的动力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基础上,我们实际上采取了一种模式,类似于消费互联网,围绕适应互联网经济,尤其是未来也是现在逐步已经开始的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我们是在企业层形成制造的资源和能力的共享与网络的效应,为企业能够通过网络使得他的配置、交易、使用资源,一个企业要经营,实际上核心是资源的配置使用,他的这些成本极大的降低,以及企业之间协作成本的极大的降低,给企业创造实际绩效,从而吸引企业主动开展智能化的改造。刚才也说到类似于国外,德国以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为切入点,实际上是通过了工厂的智能化的系统的提升,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创造价值,美国实际上更注重采用集成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尤其是价值链的整合集成技术,使得提升他的价值和企业竞争力。我们是通过技术创新,尤其是我们提出来的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两化融合和制造领域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技术的创新带动商业模式和管理的创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有可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我们能够实现弯道超车。

刚才介绍的我们一个核心的技术创新就是2009年科工集团率先提出来的这个理念,核心就是围绕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制造的资源和制造的能力,用最新的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把它在云端事先共享,按需服务,实际上支撑了在云端的按需释永和相应的协作协同。它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网络,这块实际上应该可以认为是我们工业互联网以用户为核心,而且是人、机、物、环境、信息深度融合,构建在云端实现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不同层次的互联化、服务化、个性化、定制化和柔性化的一种智慧制造的新模式和新手段。本身这个系统可既可以用在制造系统,既可以是全产业链的行业的制造系统,也可以是在一个企业、一个工厂甚至用到一个社会上。

在这样的技术创新的支撑下,整个建设思路,我们希望能够在工业互联网上云端重构一个新的产业业态,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力协同和利益共赢,我们以云制造为核心,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国内国际产业资源能力的横向整合和产纵向整合,尤其是我们通过这个技术模式围绕产业聚合我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所以我们一个特色是创新和创业相结合。第二个,我们是顶端的制造模式的创新,新的制造模式的形成牵引线下数字化工厂的智能改造,所以线上和线下是结合的。另外一个,制造后来变成了服务,不仅仅是协作配套,实际上是提供设计服务、制造服务、生产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也是特别符合现在国内的企业工业2.0、3.0并存甚至有的还是1.0,通过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了中小企业从同质化的工业2.0向数字化、信息化的3.0提升,从大集团企业专业化的工业3.0向工业4.0提升,包括国际化。最终目标是能形成我国的智能制造的技术标准与产业体系。

从技术架构角度讲,工业互联网横向上要支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活动,纵向要覆盖制造智能协同,我们现在说是五层,核心的模式是什么,我们围绕的共享经济模式下的互联网+智能制造新业态,尤其是注重先从新的制造模式的形成,来牵引下面智能制造系统包括智能工厂的改造,尤其是注重发展比如说在新的智能制造的模式上个性化定制、服务性制造、社会化协同制造和相应的智能产品智能服务。

目前航天云网这个平台是这几个大的板块,核心是云制造,同时配套创新创业和工业品商城,在下面同时为了形成产业生态系统,有金融服务和高效物流,为了实现相应的线上线下结合以及制造业态的形成,我们还有还应的配合三哑改造,就是数字化工厂建设和改造设施。包括改造大数据服务和安全。通过我们提供的这些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我们三大类用户,实际上围绕企业的话是四类企业,从小微、中小、大型、国际化企业。基于这样的工业互联网,航天云网可以搭建这么一个大的智能制造系统,是不同层面的,核心是围绕制造业所需要的制造资源在云端共享、云端协同,同时牵引线下的,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相应的数字化工厂的改造,包括三哑改造。我们这块的三哑改造数字化工厂建设所谓三哑改造是哑设备、哑岗位、哑企业,如果这个企业连不紧群网,那整个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所有的流程没有足够,那你这个企业实际上没法是现在工业互联网上运行的。我们实际上是围绕整个智能工厂所需要的各个层面,开展这个来提升企业的能力,云端交易的能力和业务开展能力。我们以航天科工为例,比如我们目前把整个集团公司内部所有的科研设备进行了梳理,我们有4万余台,目前初步定的,准备先拿900多台改造,不仅仅是现在一座智能工厂就是买先进的,机器换人,买先进的智能化设备,我们觉得还有很多,我们已经有关的这些设备可以在新的智能制造系统里面发挥新的作用,包括相应的改造。所以我们整个的智能工厂的改造,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是从云端,智能制造模式为牵引构建出发,逐步牵引从底端到企业到设备整个的智能化改造。

第三个是简要介绍一下创新实践。本身航天科工是工信部支持下的试点示范,我们首先围绕三个层面相应的开展了一些试点示范的工作,一个是在企业产业链层面上,解决了跨企业之间的协同研发作为重点内容。第二个是解决设计和生产之间,也是跨企业之间,云工厂、云车间为重点。第三个,本身在这样的模式牵引下的航天科工的三哑改造为重点的制造车间、制造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试点示范。我们围绕航天装备有个特点,涉及的专业门类特别多,我们涉及一个航天产品涉及的专业门类上千种,是总体和分系统有极大的协同在里面。同时我们的设计和生产也是要围绕全数字化、全虚拟样机来打通总体和分系统,设总体部和总装厂之间,使得它能够在成本、实验、效率包括质量上的提升,整个这块都是希望在云端能够快速的构建这样的模式。另外一个,也是围绕我们研制生产阶段,我们特点很明显,多品种小批量,对柔性化制造需求非常高。另外一个在研制转批产的时候,如果快速动员整个的加工生产能力满足我们用户的需要,给智能制造、云制造提供很好的实验和检验的场所。在集团外,目前我们也是相应的在航天云网,互联网上搭建的这个平台上,自上线以来,现在已经将近7万家企业在上面注册,使用上面的服务,在上面开展相应的业务。我们不仅仅是结合地方的各个省的地方政府的需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来帮助当地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率先的,比如说我们有整个贵州省的工业云以及整个江西省的互联网的加智能制造的航天云网落地。服务于当地企业的,结合他的当地产业特点,服务当地产业共性的相应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而且我们还专门针对行业,因为有很多行业有他的行业模式、行业特色,比如我们在江西南康家具这块,围绕他的家具行业个性化定制与产业整合。此外,围绕制造的各个环节,我们实际上也都形成了有一些初步的实践和案例,目前也有一些绩效,整体来说,工业互联网是未来智能制造或者是制造体系的一个新的工业基础设施,非常的重要和有意义。同时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认可,包括去年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互联网博览会上获得创新金奖。

第四是设想,我们集团公司董事长在去年中国企业新年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其中说工业互联网是一个时髦但不轻松的话题。这个我觉得特别切合现在的现状,它对企业未来的制造模式,未来制造业的业态,有根本性的变革和影响,所以意义重大,但是确实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今天是咱们联盟成立,航天科工也积极参与到联盟里来,我们相信联盟的成立确实顺应了互联网的经济规律,加快推进了中国工业互联网我们在平台在技术在标准尤其是产业上的合作和发展。谢谢大家。

编 辑:赵志伟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