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马秋月/文)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被提及59次,足见国家对创新的重视。李克强总理提出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他在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双保险:专利与研发的高投入
一个国家如此重视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新更是一种生命力,因为企业的发展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创新就是能够一直跑下去的动力。
创新,已然成为华三通信的企业精神。自2003年成立以来,华三通信始终坚持专注和持续创新的理念,将企业发展战略与专利布局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研发投入,涌现了一批具有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如今,华三已经连续五年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排行榜”前十强的自主创新领军企业。
多年来,华三通信一直保持着对研发与创新的高投入,在北京、杭州两地设立了研发机构,并且设有可靠性试验室和产品鉴定测试中心,而研发队伍也占到了总员工数量的55%之多。
创新力的流动性: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纵然有庞大数量的专利,但创新力并不代表所有的专利都100%转化而来,更多时候是深耕IT行业发展,对行业发展方向的正确认知和把握,率先提出了“新IT”战略,并将这种创新成果应用到行业实践中。
华三通信不仅建设自身的创新力,同时也将这种创新能力传递给客户与合作伙伴。例如:华三通信利用“新IT”技术帮助河北环保部门在建设“智慧环保”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如今,环境污染让河北省头疼,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治理环境污染,还人们失去的蓝天,成为河北省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于是河北省环保厅启动“智慧环保”平台建设。
据悉,在“智慧环保”建设过程中,河北省正是采用了华三通信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华三的环保云平台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虚拟化环境,专业的服务保障了环保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河北环保信息中心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全省大气、水、污染源等环境要素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监管,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开展信息资源规划、污染源和环境质量数据整合,实现全方位监管,从源头进行治理。因此,环保云成为环境治理的基础平台和驱动力量。
目前,“智慧环保”平台已建成移动执法、移动监测、申报审批、中心数据库、环保验收等多个子系统,全面实现了无纸化和一站式网上审批。
据统计:2015年河北省空气PM2.5浓度比2014年下降了18.9%,比2013年下降了28.7%,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提出的到2017年下降25%的要求。
第三把斧:培养IT行业创新人才资源池
毫无疑问,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华三通信提升整个行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力”而从不间断的事业。
华三通信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大体系中的一环,致力于建设完整的网络科技人才培养及输送体系。
华三通信坚信“投资青年即是赢得未来”。如今,华三通信的全国青年人才培养与输出模式和体系早已搭建完毕,并受到业界高度认可。其中,华三认证培训已成为中国最权威的IT认证项目之一,共吸引超过23万人次参与认证考核与培训,超过12万人获得证书。
值得关注的是“华三杯全国大学生网络科技大赛”,它是IT企业在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周期最长的竞赛活动,成为华三人才培养体系中备受瞩目的一环,已成为全国网络科技教育的盛事与典范,也为中国IT产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创新型人才,目前华三杯已经连续举办五届比赛。
同时,“Run 4 Youth公益跑”是华三通信2015年启动的新项目,以此鼓励青年学生“迈开腿”的活动。华三通信将“体能”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纳入到了由华三认证培训体系、华三通信网络学院教育培训计划和“华三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组成的青年人才培养和输出系统之中,从而让整个人才体系更为完满。
此外,华三通信的网络学院项目也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500多所院校已与华三通信签订了合作协议,400余所华三网络技术学院先后上线,累计培养学生已超过10万人,并帮助对口高校有效提升了20%的就业率。
当然,如何解决长期存在的人才供需矛盾,打造出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网络人才输送平台,协助社会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缓解人才就业压力、解决长期存在的人才供需矛盾也成为华三人才联盟发展的目标。从2013年开始,华三人才联盟迅速融入了互联网基因,打造成了一条线上线下一体化人才联盟生态链。
从逐步构建起400余所网络技术学院,到形成H3CSE、H3CTE、H3CIE等权威的网络认证体系和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将3900余家遍布全国29个省份的华三合作伙伴发展成为人才联盟成员,再到参赛者众的“全国大学生网络科技大赛”,华三通信所构建的IT青年人才培养与输送体系,成为了中国IT行业最重要的创新人才资源池。
华三通信正是手握创新的三把斧,才在企业之间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中一直跑下去,且一直跑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