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相关新闻 >> 正文

《金融时报》:MWC凸显电信企业的新挑战

2016年3月2日 13:24  人民邮电报  作 者:丹尼尔·托马斯

电信企业正试图恢复它们的魔力。今年于巴塞罗那召开的世界移动大会(MWC)正是一个契机,它们希望在会上展示自己到底打算如何重获互联网用户的青睐,以及如何进入他们的荷包。

智能手机制造商受到销量停滞和产品价格下跌的打击,它们正寻求利用新技术来优化设备,并进军虚拟现实、影像和可穿戴技术等领域。

电信运营商面临类似挑战。它们希望借助能让所有人兜中的设备连接互联网的新网络,重现智能手机革命初期那些年的辉煌。

主办世界移动大会的电信行业团体——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总干事马茨·格兰吕德表示:“移动是一切——连接每个人和每样东西。数字化是一切的核心,它已经成为移动的数字化。”

格兰吕德强调了该行业的规模,GSMA表示,该行业为全球经济贡献了3万亿美元,另外还有25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并创造了大约2500万个就业岗位。

电信网络公司希望通过人们在家中和用智能手机接入的宽带服务,成为互联网的守门人。

法国电信运营商Orange的副首席执行官热尔韦·佩利谢尔表示:“欧洲消费者如今使用或者观看多块屏幕,这是业内所有人都没有预见到的趋势。现在我们看到了围绕物联网出现的新前沿。基本的宽带消费继续其上升轨迹,不存在任何减缓的迹象。”

格兰吕德相信,智能手机将继续转变角色,成为个人获取银行、政府和交通服务的门户,乃至充当他们获取这些服务的通行证。他承认,电信运营商希望,将智能手机用于此类用途,将是它们与客户的关系发生的又一次演变。

这种转变的一个理由是,消费者不太可能与单单一家运营商绑在一起。例如,实体的SIM卡越来越不常见,这让客户能够随意转网以寻找最便宜的服务。这意味着,电信公司需要找到让客户每月支付账单的新方法——这也就是他们开发新服务和新应用的动力。

佩利谢尔预计,人们还会转变电信服务支付方式。他说:“当前基于消费者数据消耗量的定价模式几年后就将不复存在。现有的商业模式需要改变,以反映消费者对价值的看法,进行改变的基础是,能够接入消费者认为重要的东西——无论是内容还是服务。”

为跟上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步伐进行投资是另一个挑战——未来的互联网向移动设备传送的数据将是现在的许多倍,而且联入网络的设备要求网络质量大大提升。

物联网将需要更快、更稳固的网络。高速的5G网络将非常关键,它能够提供近乎即时的反应速度(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支撑),还能提供每秒逾1Gb的下载速度。

企业还将需要在更多新兴市场拓展网络覆盖。据GSMA估计,有10亿人口未获手机网络覆盖,还有20亿人虽然享有网络覆盖,却还未使用互联网。随着上述数字的改变,语音和数据服务都将打开一个巨大的市场。

世界移动大会另外一个主要看点,是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展示的各种新款智能手机系列产品。这些企业也面临一个两难困境:发达国家多数人已经拥有了手机,而向新兴市场那些没有手机的人们提供手机,则是利润微薄、缺乏新意的业务。轻而易举获得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正在延长。不过,这些企业最令人振奋的举动,可能是他们进军虚拟现实和可穿戴设备等智能手机以外领域的尝试。

一位电信业高管表示:“我们正在把眼光投向智能手机以外。这么做的目的,是要让智能手机成为通往下一代联网服务的门户。”

研究公司Gartner的研究主管罗伯塔·科扎预计,供应商会提供更多满足更高互联标准的传感器,为智能手机充当联网住宅和智能办公室的中心提供支撑。其中一个关键的应用将是虚拟现实技术。科扎表示:“三星的Gear VR已经把智能手机当做连接虚拟现实体验的接口。我们预计这种更主流的方式以及360度视频的消费都将继续发展。”

市场调研公司CCS Insight的分析师本·伍德表示,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起飞过程中,由用户生成的内容将会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因素。CCS Insight预计,到2016年年底前,专门的虚拟现实设备将获得近10亿美元的销售额。伍德表示:“一个待解的大问题是它的价格是多少?这可能会是决定其成败的因素。”

世界移动大会展示的产品将来自形形色色各种企业,从电信设备提供商到网络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然而,令这些企业走到一起的原因,一方面是它们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是下一波创新的一分子,另一方面则是它们担心自己很可能会被上一波创新的暗流所吞没。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