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2016两会时评 >> 正文

2016全国两会:当好两会“传话筒” 聆听两会“好声音”

2016年3月3日 17:40  四川新闻网  作 者:长安濮存

“两会”是中国年度政治生活第一件大事,有人形象地说,瑞雪兆丰年,“两会”兆全年。按照宪法,从年底到年初,从地方到中央各级“两会”相继召开,以民主大会方式,听取“一府两院”上一年度工作报告,决定通过新一年的任务安排,在程序上实现了国家意志的民主化和人民意志的法治化,赋予了中国国家治理鲜明的现代性,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两会从来就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

1998年开始,每年全国政协、全国人大的开幕时间固定为3月3日和3月5日,会期也固定在10-15天之间。“看两会”、“议两会”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人“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今年的两会也定期如约而至,作为中国“好网民”,我们应该当好两会的“传话筒”,传递好两会“好声音”。

准确传递两会信息。这是一个“足不出户知天下”的互联网时代。两会上很多提案都关系到黎民百姓的民生问题,比如“教育问题”,有代表建议将“男孩入学年龄推迟到8岁”,这只是一个建议,作为爸爸妈妈的网友,就不能够“人云亦云”,在“朋友圈”乱转发,误导大家理解这一两会代表的建议。

准确传递两会信息的最好方法就是“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任何一项建议、提案在没有通过讨论,形成决议之前,一定要理智,不要“以讹传讹”。

正确解读两会信息。今年的两会上,必然会出现“股市”、“房产”、“二孩”、“养老”等过去一年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可能在上一年里与自己休戚相关,甚至严重影响到了生活,比如股市行情问题。因此,在解读、热议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不要情绪化,认为自己股票亏了,股市就“无可救药”了,继而“借题发挥”,这样不仅不能正确解读两会信息,反而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正确解读两会信息的最好办法是冷静、理智,不受情绪控制,有大局观。

不仅代表们有两会“话筒”,大家也都有“话语权”。看两会、学两会、议两会,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权利”。但是我们要遵循“正确舆论导向”原则,不可以“歪曲事实”、“妄议两会”,要“合理诉求”,理性发言,当好两会“传话筒”,聆听两会“好声音”。

编 辑:李陶陶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