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2016媒体观察 >> 正文

2016全国两会 网利宝为互联网金融真诚谏言

2016年3月5日 12:49  本溪日报  

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各地又掀起一轮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大探讨。自互联网金融火爆2015年两会以来,行业虽在监管层的引导下不断规范,但2015年底几起安全事件的发生让行业再度受到质疑,成为各界争论的焦点,更有不少代表趁此两会之际提交了针对行业的提案。

共话行业,两会代表如何为互联网金融谏言?

“两会”代表着广大选民的利益,“两会代表”汇集了人民的意愿。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个新兴行业而言,没有时间积累、没有数据沉淀,两会代表将以什么样的视角为互联网金融谏言?鼓励、打压,还是中立?

国内知名在线理财平台网利宝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问题不断出现,是它作为新兴行业在时下阶段无法避免的,快速试错、才能尽快纠正。试错的成本固然大,但也要看到行业若在政府的引导下健康发展,必定会给实体经济、金融变革创造巨大价值,所以不能因为怕犯错误对行业一刀切。

网利宝表示,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的创新、金融改革有诸多意义:

其一,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创新的必然。传统金融惯于提供标准化产品,很难做定制化产品或服务,而互联网金融通过差异化竞争创新推出了传统金融机构标准化之外的信贷服务;

其二,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比如p2p诞生以前,做车、房抵押的银行很少,随着p2p的不断实践,才发现这方面的风险是可控的,所以2015年开始很多城商行大举进军车房贷市场;

其三,互联网金融在当前阶段走到了与产业深度结合的模式中,让金融回归了产业的本质。

金融是从产业中产生的,只不过金融产业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慢慢与产业隔开。如今,互联网金融要与产业深度结合,不得不再结合行业特性为其授信、提供贷款,这便让金融逐渐回归了本质。

共话未来,两会是否该为互联网金融释放积极信号?

从历届两会来看,每届会议精神都能成为各行各业行动的长期指引,继2015年以后,今年两会能否为互联网金融再次带来利好。网利宝认为,互联网金融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先驱,需要在被规范的前提下,得到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因为它是给传统金融“补锅”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以前,虽然普通百姓手里有钱,有强烈的投资需求,但传统的优质理财产品因为门槛过高,让他们享受不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红利。

另一方面,在传统金融里没有一种好的金融渠道给中小企业做资金供给,互联网金融通过把民间金融阳光化、正规化,关注到了底层投融资市场的巨大需求,让社会闲置资金切实流向了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甚至使得大部分传统的民间金融机构纷纷倒戈。

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疲软,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解决供求不平衡的问题,而互联网金融通过增加供给,有效促进了资本的最优配置和经济增长。因此,互联网金融需要政策支持提振行业信心与用户信心。

共话机遇,哪种业务模式更易得到两会代表和政府的支持?

2016年以来,业内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议论纷纷,究竟哪种业务模式更应得到政府的支持?从经济变革、供给侧改革来看,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并与产业结合的模式无疑更应得到政策的关照和倾斜。

如今,在互联网金融群雄逐鹿的时代,不少平台打出了在垂直细分领域深耕的旗号谋求差异化竞争。但网利宝表示,在产业内部深耕,仅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也不足以支持平台持续发展。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深耕产业的p2p平台,网利宝结合过去一年多在红木、珠宝、艺术品、物流货运、车房抵押等诸多产业的经验,确立了“打造完整产业链”的长远布局,2016年起便要加强对车商贷、红木、珠宝领域质押物的经营,逐渐参与相关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最终推动各方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产业转型、优化、升级。

共话监管,两会应该如何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政策性风险、道德风险、平台风控能力不足都可能引发风险,但对行业来讲,最不好把控的还是资金流动性,因为在众多倒闭的平台中,大部分都是因流动性危机导致提现困难。

对此,网利宝建议行业监管要围绕两个原则开展:

其一,监管要尊重市场、鼓励创新。以数据、资料作支持,对行业发展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加强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有灵活性、针对性的规范行业发展,不搞一刀切;

其二,针对行业发展,定期进行政策的评估和调整,尤其在当前行业环境下,要加大对非法行为、违规运营平台的惩治力度,以儆效尤,为行业发展提供一片净土。

编 辑:李陶陶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