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6云与大数据文章 >> 正文

OpenStack风口将至 国内云计算圈借OpenStack东风寻变

2016年7月15日 07:58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马秋月/文)7月15日消息,如今OpenStack日渐崛起,世界100强企业中50%的企业采用了OpenStack,开发者、用户遍及全球。而国内OpenStack产业生态也正在形成中,三大运营商纷纷有所行动,开始引入OpenStack架构技术。

OpenStack是开源的基石 

据统计,世界100强企业中50%的企业采用了OpenStack,开发者、用户遍及全球。

而且,当前前十大数据中心当中有九个使用的是OpenStack,同时超过100万台智能电话都是在OpenStack的支持之下,几十亿的IoT设备也都是在开源的支持下。到2020年,上网的设备高达500亿,服务于这些设备、处理这些设备所产生的数据至关重要,未来需要的数据中心与现在的数据中心是完全不同的。

英特尔认为,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是未来的云架构的核心,OpenStack就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有了这个基石,才能够完成一个开源的、特别通用的基础设施。

国内OpenStack产业生态正在形成中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普及,开源本身也从原来的单一产品为主演变为向综合集成的平台化方向去发展,最典型的就是OpenStack。 而国内OpenStack产业生态正在形成中。

从国内来看,在开源这一块已经从纯消费向贡献者转变了。首先,中国OpenStack的贡献率已经进入前10,据统计,北京在全球的活跃程度是排第三,在中国针对开源的开发和应用主要聚集地就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其中北京最明显。第二,在2016年最新发布的Mitake产品,中国企业的贡献率是达到了7.5%,内容超过9600条。

在公有云laaS选用OpenStack上,据可信云服务认证,2016年1月观察,48家laaS云服务商选择OpenStack。

当然随着OpenStack的成功,集成技术有了,更多的精力则应该放在服务上,因为云计算本质上是服务,而对于一场服务来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以前的运维在云的时代不适合了,现在需要互联网方式的运维、敏捷的运维以及高效的运维。那么如何运维?这就是OpenStack的价值所在。

三大运营商开始引入OpenStack架构技术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也纷纷引入OpenStack架构技术,中国移动苏州研究院云计算产品部技术总监刘军卫昨日透露:“中国移动计划在2016年底完成4个集群共计6000个节点规模的公有云建设。同时到2017年5月将建成两个数据中心:呼和浩特和哈尔滨各3000个节点的私有云规模。”

中国联通则自主研发建设一流的公共云平台,联通沃云平台引入开源的KVM虚拟化技术和OpenStack架构技术,采用SDN二层组网实现资源智能调度,具备高可用、高可靠、弹性扩展等技术优势。目前正在构建“7大区域节点+31个核心节点+200个业务节点”的资源池,业务快速部署达到分钟级,并可实现客户成本节约30%以上。

而中国电信则从生态、平台和业务三个层面思考OpenStack实践。在生态层面,考虑OpenStack与容器的集成、OpenStack对容器资源的纳管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如何支持更加灵活的弹性调度、如何支持快速的复本复制等;在业务层面,OpenStack对组织容器资源的管理支持,包括容器的永久化存储、包括支持容器集群多层次的网络互通方案等;在平台层面,基于SDN的网络虚拟化已经成为云数据中心标准的网络解决方案,中国电信希望Neutron更注重在网络模型和API接口的标准化,在抽象层面来做这个事情,形成一个通用的方案。

国内OpenStack产业发展也存在挑战

虽然,国内OpenStack产业生态正在形成中,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挑战:“第一,产业落地需进一步推动;第二,弹性效率何互操作等技术研发应加大力度;第三,产业生态建设更需全面。”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何宝宏说。

首先,在产业落地方面,客户对开源的认知不够、客户需求和技术场景断层以及厂商配套服务难以满足需求。特别是国内厂商面对选择时仍旧存在困惑,例如:IT人员对私有云不够了解、不同私有云解决方案间标准不统一、部署周期长、原系统到私有云迁移困难、维护复杂以及投资回报低等。

在弹性效率何互操作等技术研发加大力度,主要是在资源调配和互操作性方面。

而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更需全面则主要是贡献、开放和合作。

因此,“OpenStack可能的发展方向在技术方面、产业规范和社区发展。”何宝宏说。

据何宝宏介绍:在技术方面,OpenStack需要更健全的管理和安全模型、简化的可扩展性、容器等新技术的支持以及完善混合云兼容性;在产业规范方面,主要是人才培训和认证、各个行业需求和技术场景等规范性以及开放解决方案评估;在社区发展方面,主要是覆盖云计算更多分支和健康的生态体系。

编 辑:霏雯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