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现场直播新闻列表 >> 正文

中国电信霍旭东: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连接”是关键要素

2016年7月28日 13:38  CCTIME飞象网  

“第二届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峰会”于2016年7月28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办。飞象网作为直播媒体将对会议做全程报道。直播内容:

中国电信集团互联网首席架构师 霍旭东

霍旭东: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五,我是来自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我个人是负责集团公司原本是我们的副总孙健来进行主题发言,也是非常抱歉他今天有一个紧急工作需要处理,让我来代他做一个主题的发言。我今天的主题是以工业连接为起点,探索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模式。

这几年制造业在融合方面有很多的实践工作,还有帮助企业智能化转型的过程里面,我们也有一些很好的实践案例,等一下会具体的介绍,我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中国工业企业正在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所以对于制造业企业和互联网融合的需求也是非常的迫切。我们看到从企业数据报告中,有747万生产制造企业,但是大部分的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而且不同行业和需求千差万别,所以信息化改造的潜力非常巨大,另外从网络的需求来看,新增数量是在逐年的递增,从2012年的每年增加1800多万点的这样一个数量,到预计我们在2017年可能会达到每年增加4千万点这样的规模,累计总量超过2个亿的这么多,增速也会超过25%,从工业产品这样的需求来看呢,我们就以现在非常火热的预测性回顾方面来看呢,2020年我们预测将达到300亿。

所以在制造业融合过程中,我们也是通过工业系统的互联互通,可以促进工业数据的一个无缝的集成,包括从数据的采集,到数据的传输,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大数据的应用,所以没有连接的基础,就很难去实现工业数据在生产的全周期一个应用。也很难实现这种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所以中国电信一直和信科院保持着长期的沟通和交流,我们交流工业连接里面的需求,我们说工业连接涵盖了物理层到应用层各类的连接形态。

基于我们对工业连接这样一个理解呢,中国电信和联合信通院一起连接系统,我们联合制定了工业连接计划并且以白皮书的方式来进行发布。也是由信科院张延川7月16号我们在广州举办的论坛上进行发布。

我们提出了两大类的连接,分别是企业内的连接和企业外的连接。企业内现场的设备、工业系统,企业内的私有云平台,以及生产人员这四类对象之间的一个互联的关系。在企业外的连接包括企业和公有云平台,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用户,企业和产品之间的连接。基于这两的类的连接,我们还梳理了对于工业互联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八项连接需求。这八项连接的需求,实际上大多数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需求,同时在我们面临四个方面的智能化的提升,职能化生产、网络化定制、以及服务的延伸,我们针对这四大应用的场景,如何去对应打通生产企业运营环节全流程,我们提出这一个观点,我们通过连接企业来实现网络化的定制,通过连接产品来服务化的延伸。

具体来看第一个场景,通过连接工厂来实现智能化的生产,这实际上目标就是实现工厂内部的一个连接的扁平化、无线化和灵活化。目前的工厂网络中,这技术体系和网络架构之间,互相隔离。所以IT系统和生产线之间的通信存在很多的障碍,比如说一些技术标准没有统一,所以它互联互通非常困难。比方说生产流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数据孤岛设备还没有办法读取数据。所以我们给出了这样一些连接的思路。针对设备连接不同的类型问题,我们支持不同类型协议网端的设备,来消除设备连接的瓶颈来确保数据的互联互通。另外我们也可以工业网络和现场的一些三四G无线的网络来灵活的配置来解决易构网络之间所产生数据沟通。相比原有工业的网来说解决了原来需要在厂房、车间内去供电走线这样的一些问题。同时有一些有线网络很难到达3、4G的覆盖实现数据的采集。

具体来看我们一个实际的案例,我们中国电信在为一个大型的发动机制造企业来实现做具体的项目实施。我们实际上发现了企业在车间中某一条生产线里面。有着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这些设备之间的联网能力都不太一样,有的设备比较老,还不具备设备采集的能力,有的设备虽然具有网络的接口,但是接口协议485832网这样的。而且生产线上这样的主网也不灵活,所以我们中国电信也为这企业提供智能化网络的整体方案,通过给一些老的支持不同协议网端设备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的汇聚,来将数据送往这平台,解决了数据平台之后,我们还会为企业提供数据平体,通过中间键的数据处理能力,基于预测服务、设备管理、产品质量分析等于这些大数据的应用。下一步也会为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提供智能的故障诊断,包括维护的服务来帮助实现服务化的转型。

第二个场景就是连接企业来实现网络化的协同,它实际上是实现了企业外部连接的一个云化和平台化。我们知道目前大量的企业,比如说工业生产流程和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流程,更多的还是属于采用封闭在场内,对于互联网来说,它整个企业的流程还是一个封闭的黑河。

即使有一些企业已经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联网连接,但实际上更多应用在产品的销售、售后的服务这样一些环节,而没有真正应用在工业生产的生命周期中。所以我们提出实现网络化协同的思路,就比如说构建这样一个区域性的工业云平台,它可以提供一些专网云服务来解决工业企业云服务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这三类的企业主体之间互相连接的问题。让企业可以开通这云的服务。并且以低廉的价格享受这种连接的服务。

中国电信在一些省份和地市工业云服务的平台,为整个区域所有的工业企业来提供,包括软件、商城、供需的对接服务。在四川德阳市的政府支持下打造装备制造的工业云,还类似于工业企业行业的应用等等。今年3月份正式运行到现在短短几个月已经有四百多家企业接入了这平台,像工业应用这样一个仅仅的应用,已经开通了用户数量超过了一万个,现在还有很多的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不断的接入这平台。

第三个场景就是我们通过连接的用户来实现个性化生产,我们知道原来企业信息化实现方式下,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距离非常远。用户一些特殊的需求和定制化的需求,和它需要加载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供应商或者是经销商,他们来间接传递给企业。所以有很多小的这种小规模的需求和定制化的需求可能就被忽略了。所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是要打破这样的壁垒是实现企业和用户直接的连接。这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实际上想要实现真正全流程的个性化生产,来根据订单来进行这样一个柔性生产,它是重构IT企业的系统。比如说ERP、KLM等等系统打通,去做一些整合,这样真正实现从用户的下单到物料的确认、到生产执行到配送,整个全流程的生产。

那我们在定制生产领域也有这样一个案例,我们知道随着电商业和物流业的发展,现在对包装纸箱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定制化的需求非常明显,尺寸不一样。中国电信就为这样一个中等规模纸箱生产企业,提供了C2M的平台,并且移动化的部署,从而打造个性化定制的云平台,用户可以直接在网站上面,通过选择参数,包括尺寸、颜色、纸张的类型,以及印制的文字和图案,在网页上就可以通过形状和外形,用户确认了之后系统就会自动去查询生产的报表,根据所需要的物料来进行一个综合报价,就可以自动生产生产订单,进行排气的生产。用户可以公众号的方式直接查看生产状态和物流状态。

第四个场景是连接产品的来实现服务化延伸。我们知道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服务化的延伸程度,其实更多依赖于产品的智能化的程度。我们在产品可以叠加智能模块,采集到更多的数据,比如说实施的数据,外部环境监测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协议方面可以向用户提供远程的监测和维护服务,包括故障的预警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后续的优化和产品升级。来提升用户的体验。所以由于这产品在移动性和位置方面不确定性,所以安装产品上的智能模块更多还是无线传输的方式来将数据传回数据平台,所以在运营商提供的物联网这网络,对于实现产品的企业和产品之间的连接,还是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案例服务化转型,我们为企业生产出来设备加装的数据模块,一方面机械采集作业的数据,另一方面对于安全生产的过程进行监控,同时进行预测远程维护和保养,同时基于发布状态的分析来设计各类机械这样的一个维护保养的模型。基于移动通信的定位能力,我们为企业提供这种人员和流动机械的定位和调度的功能,实现生产调度的智能化。目前我们还在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来为企业实现成本自动归集和自动管理的能力。另外还有一个案例是为家电企业一体化的服务,我们知道家电、家居类的产品它们往往配送安装以及维修不同的服务商来提供服务,这些服务商是没有信息连接,所以服务的流程很难去管理,经常会出现送了不管装,装了不管调,装了不管修这样的一些现象。我们认为家电企业去构建这种全媒体的运营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来实现销售到物流到维护、到服务等多种网络这样一个融合。产品从订单交付、配送安装整个流程都可以可视化的管理,不同阶段平台来进行统一的调度,另外全媒体还可以用户不同的渠道客服的进行调配,包括电话、网页、微信、微博等等各种渠道都可以进行统一的受理,提升用户满意度也可以增加用户的黏性。

我们结合工业连接计划,白皮书提到各类的需求和举措,中国电信也希望能够联合所有制造业的企业,联合应用的服务提供商,一起去围绕标杆培育和示范的推广来推动搭建一些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一系列的机制,协助企业区市县制造业和互联网的和创新,一方面我们会在工信部指导下计划实施,营造良好持续发展的这样一个生态体系。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将开展工业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泛带连接的研发和验证工作,通过制定行业标准驱动行业快速发展,同时积极技术应用的试点示范工作,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制造企业和供应链提供商共同去构建这样一个共赢的产业生态。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