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飞象访谈图文 >> 正文

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移动通信与传统行业进入深度互动融合阶段

2016年9月23日 08:46  CCTIME飞象网  

访谈时间:2016年9月21日

主持人:飞象网记者 计育青

嘉 宾:TD产业联盟秘书长 杨骅

记者:从3G到4G,再到即将到来的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应用的巨大发展空间。之前,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速率越来越快,但不知道在高速公路上跑什么。随着4G的到来,我们对未来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方向。杨总,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杨骅:移动通讯发展到4G这个阶段以后,随着速度的提升,带宽的增加,不但能够满足公众通讯这种应用的需求,也使得行业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的数据传输成为了可能。比如说对于工作状态的监测,对于工作当中一些前端信息包括视频类信息的监测、后台数据的处理,前向传输的完成,以及管理性、指令性职能的形成和下达等,都成为了可能。移动通信可为行业传输大量行业管理的数据流,使得各垂直行业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的方面,具备更好的发展条件。

行业需求和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带给我们通讯产业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又支撑了行业运行的效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所以说,各垂直行业和移动通讯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深度互动、深度融合的阶段。

记者:当前,4G和4G+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您怎么看待4G技术给各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给传统行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在哪里?

杨骅:关于机会,4G技术能够快速提高传统行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例如电力行业。从发电到配电到输电到用电,包括它的用电的安全是一整套管理体系,这套体系过去大量的需要人工来进行操作和干预。比如发电的现场。现在大量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每一个太阳光电板、风机工作的状况的监测,由于风力、风向、雨水、冰雹等所带来的损害,都会造成发电能力低下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对发电设备的检测过去是要靠人,,这样工作成本高、人员工作强度大,而且由于人眼观察在准确性方面可能存在疏漏,检测的效果也不尽理想。再比如在输电的过程中,过去我们很多高压线是翻山越岭的,或者说在一些人不太容易达到的地方,巡检非常困难,除了要爬山,还要登上铁塔才能看到线路的情况。现在有了4G以后,我们积极促进通信与电力网融合发展,比如使用装有摄像头的无人机进行巡检。摄像头是高清的,跟后台的数据分析紧密相连,无人机在前方按照设定的路线飞行检测,对重点设备、重点部位等进行拍摄,收集沿途各项设备运行数据,后台系统对无人机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和判断,发现需要维修或者是更换的部件,即可快速形成非常清晰的结论及调整方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管理上,也是同样如此。比如检测数据的整理和输入。过去因为大量是人工操作,人工的内容回去以后导入计算机,计算机再输入后台,周期比较长,格式不固定,精确度不如机器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比较困难。现在不需要人工,前方检测数据可以直接进入后台,解放了人力,再加上我们在后台提供一系列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使得整个效率有大幅度提升。对于用电的管理与分配也是如此,4G与数据平台相结合,可提供非常高效的智能用电管理方案。

关于挑战,从我们3G到4G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产业的提升重要的是什么?技术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需求的牵引。就是需要明确需求,大家一开始知道做什么。

现在互联网+存在同样的问题,各个垂直行业知道需求,但是不知道怎么把这个需求变成一个技术要求。比如说巡检,巡检只是一个概念上的需求。巡检的过程中,我要看到什么,看到之后怎么判断问题等,这些需求细化出来,信息通信企业才知道怎么配合来做。所以现在作为各个行业来说,一个是对于信息技术了解不多,不了解信息通信技术可做其做什么;第二个就是本行业的需求怎么样在从其技术系统当中转化为或者说呈现为信息通信技术、产品所能够认定的、所能够参照的技术指标。从我们现在开展的一些行业合作来看,这两方面的问题开始都存在。电力行业我们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沟通,才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明确了具体的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解决方案,才有针对性地满足了部分电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需求。轨道交通、医疗等行业也有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这些仅仅是一个试点,是一个开始。未来互联网+要大规模应用,那么各个行业对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理解和对他自身的需求的提炼,即行业自身的需求怎么样转化成为技术的要求,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

记者:对于面临的困难,怎么去解决?移动通信有自己的优势,怎样跟传统行业的需求很好的结合起来,应用到实践中?

杨骅:我们发现垂直行业的需求其实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是单一产品的需求。比如医疗,医疗是从挂号开始,从诊前到诊中、诊后、术前、术中、术后、康复,包括养老全流程的需求。诊中有很多处理,可能这个病人很危重,可能有手术,术后一直康复、养老等,这中间有很多产品、很多方案来解决,需要一个产业链来合作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这种情况下,需求怎么提炼?就需要两个行业深度的融合。所以我们现在是组织整个产业链的企业,不是一两家企业与医疗行业对接,而是几十家企业与医疗行业对接。过去我们是一两家企业单打独斗,比如服务矿山,基本是一个点,没办法全行业推广,就是因为没有解决全部的问题,而仅仅解决一个点。医疗需要解决的是整体的问题,整体考虑的,所以我们现在就组织了数十几家企业对医疗行业的需求进行整体对接。经过长期深入的探讨,比如我们跟301医院、瑞金医院、浙江医院等医院做过很多次深度的沟通和交流,才明确他的要求是什么,医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于是我们从产品的角度来考虑怎么来满足他的需求,开发出什么样的产品体系。目前我们已经与有关医院合作形成了从诊前一直到养老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按照它的管理的要求,从医院的数据平台到省一级的数据平台到全国的数据平台,构建了这样完整的数据平台管理方案。现在在做局部的试点。我们希望在年底前后能够在方案的基础上,总结出应用技术规范,然后双方大家共同来认可这样的技术规范,把它确定下来,使得各个医院可以大规模地按照这个技术规范来开展工作,进行推广。

记者:移动医疗也面临这种问题,一般都是自成体系无法全国大规模推广没有形成产业链。而且整个行业都面临这个问题,不在大标准下去做,而是各自为点。

杨骅:所以很难发展。比如某一家企业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东阳医院做了一个产品方案,可能还很成功,但却很难为宁波医院做方案,要做宁波医院仍要下很大的功夫重头做。但以产业链对行业合作就不样了,它就可做到在一个医院的合作成果可快速复制到其它医院。我们依托TD产业联盟平台,从去年开始推动此事,同时,我们借助科技部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准备把它发展成为一个联盟的协同发展网,在这个平台中,通过联盟和联盟的合作、产业和产业的合作而不是单个企业跟单个企业或医院合作(企业和企业只能解决点对点的问题),希望实现链条跟链条的融合。

记者:那现在联盟的角色也是有一些转变了,努力推动垂直行业和我们通信企业的结合,来推动垂直行业的发展,传统行业的发展。

记者:物联网和车联网,是目前最看好的应用,您认为通信技术的发展,会给这两大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杨骅:物联网我认为到了今天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前些年有些条件还是不具备的。因为首先物联网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要解决全程全网一个网络体系”,过去没有。到了今天,整个全国的4G移动通信网络建好以后,在这个基础上,拿出一两个时隙来做NB-IoT,满足动态监测的物联网需求,用eMTC满足物联互动类业务的需求,这样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物联网络体系,而不是只是一个小的局部的网络。一个小的局部的网络无法实现物大范围的互联与移动管理,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二是“安全”。物不由人控制了,安全问题就很重要了。过去很多近场技术,,安全性保障较低。而移动通信网络从一开始就具备较高的安全机制保障,而且,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机制保障要求是非常高的。在移动网络里面来做物联网,加上行业自身的安全机制,安全问题是可以得到可靠保障的。所以具备了“全程全网一个网络体系”和“安全保障”这两个条件,今天物联网才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基础。

车联网也是同样的问题。很多人做了很多单一技术的研究。我不否认会做得很好,但是仍然存在上述问题。车跑得更快更稳,一定需要一张满足高速移动和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的保障。车联网需要高效的LTE或者说4G网络甚至是更高速率的5G网络来支撑,因为除移动通信外任何一个行业,即使它实力再强大,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独立建立起全国性的物联、车联网络。行业独立建网不但需要支付高额的建网成本,而且,在网络的运营维护团队、运营维护成本、安全机制、安全管理等各方面,门槛都非常高,而行业独立建全国网的经济性也不够好。但是,基于已有的移动通讯网络,垂直行业不需要专门建网,只需要把终端装到车上,然后和我的车的相关数据相连接,就能够保证车联网的数据顺畅地采集、汇总、脱敏、分析和应用。

记者:对于即将到来的5G,我们更加期待,目前大家对于5G的应用,更多是认为聚焦在垂直行业上,您如何看待和理解?

杨骅:移动通信和业务的需求历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移动通信不具备这个能力,需求也不会凸显出来。只有移动通信网络平台具备这个能力了,才会爆发出更进一步的需求。3G时代,大家觉得有可能手机上网,所以手机上网业务就快速的开始兴起,但是这个兴起的过程又很受限。用户有了这个需求,因为网速慢,视频下载很困难,3G很难支持这类业务的发展。4G具备了这个能力,它又能够满足用户更进一步的要求。至于未来,我们现在设想的一些需求,仅仅是设想,未来是不是这样,其实不知道。3G出现之后业界一度有观点认为可能视频电话是杀手锏应用,后来实践证明不是。所以一定要移动通信具备条件以后,具备支撑能力之后,才知道“未来”。但是,不容置疑的一点是,万物互联将是5G重要的应用发展方向,不但是人跟人,人跟物,同样是物跟物,即各种物体之间的互联,这必将是5G的趋势。而在万物互联的过程当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实现什么样的体验,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和回答。相信当我们研发出来以后,当5G具备了这个能力,就会出现各种百花齐放的、多样化的应用。

记者:杨总,这次通信展有没有给您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的行业应用?

杨骅:现在我们在电力、公安、机场做一些试点,但是我觉得还很不够。因为我们经常走机场,希望一进入机场就知道航班晚点不晚点,能不能准时到,他的前期航班是个什么状态,以及航班到了哪一道流程,比如说航班正点,但是几点能够登机,航班目前是在加油还是在卸行李,都希望可以了解。否则一说航班晚点,乘客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如果这些信息可以被乘客获知,乘客下载专门软件的积极性就会比较高,乘客也会比较理智地面对航班出现的异常情况。而以机场为核心开展消费服务、商务服务等的机会就变得非常多。这是从乘客的信息需求的角度,感到行业应用其实还有大量可能的业务空间。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托运的行李,行李在什么位置,是乘客普遍关心的信息。我觉得现在做得比较好的是荷兰的机场。那边会给乘客们一个信息显示,“行李在装卸过程中,还有多少分钟到达”,这样乘客会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我们在首都机场的感受就普遍很茫然,等多少分钟不知道,有时行李很快出来,但更的时候可能要等较长的时间,这是很痛苦的。人怕的就是不知道。

从机场的角度来说,航班往来的一整套管理以及机场世界勤务工作,之前大量的是依靠人工,这个人工怎么管理?比如说飞机落下来以后,引导车要引导、飞机到位要固定、接驳廊桥或弦梯,安排下客,马上维修工作人员上机,负责检修飞机、加油、卸货、打扫卫生、上服务用品等等。这些工作本身的进展及完成进度协调、完成质量的监控、结果的评判等,后台都希望得及时了解,并参与其中,这就需要一套移动信息管理解决方案来实现。

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好几个机场,效果不错,从飞机落地前我们开始进行监控,每一个管理员,比如说负责加油的,何时到达工位、检查加油口与地面输油设备情况、加油、加油质量的判定、汇报传送等,均可通过定制手持终端,把每一个工序的画面传给后台工作人员,反馈油已加满,请后台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忙做一次安全认证。否则如果没有加满,或者说加油口封闭有问题等,后台工作人员会帮助前方操作人员进行把关,哪些工作没有做到,后台工作人员会提醒我。然后按照他的流程,每一个工序,都有不同的终端和人在操作,数据源源不断地回传,后台实时控制台可以进行调度和指挥,完成整个的管理过程。这些管理信息又可以通过软件反馈给机场内的乘客。这些现在我们已经做了试点,做得挺好。每个机场可能有每个机场不同的情况,每个机场多少都有一个自己独特的场景条件,平台的核实,数据的校准可能都不太一样,使用效率也不一样。那么,我们可以用几个等级不同的机场,做一个实验,做一个验证,验证结束以后,我们从中总结出一套标准,比如是符合于大中小三种不同的等级机场,就可以形成一个规范,就便于大规模推广。

记者:我现在也是这么感觉的,就是说每次参观完应用,就觉得确实是很好,但是觉得我在生活中就感觉不到,就有这个问题。

杨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基本还是点对点地开展工作,没有整体的解决方案,没有技术规范。信息通信企业做得也很累,为一个特定机场做很多工作,好不容易做成了,另外一个企业服务机场市场还要完全重复这套过程,要重复去做,很痛苦,所以推广的速度很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希望通过产业链合作的方式,通过推动两个行业深度融合的方式,来展开行业应用的技术规范工作。把每一个行业怎么使用移动通信提高行业自身的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化管理的效率,通过技术规范的方式阶段性地固化下来。一旦统一了标准,谁想做都可以来做,因为大家的需求基本是一致的,这样就可以加快推广的速度。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