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论坛 >> 正文

为什么中国网民喜欢否认工程化的价值?

2017年12月11日 15:11  创事记  作 者:脑极体

前阵子在和一位老牌科技媒体人交流时,我们提到了最近的麒麟970和苹果A11。这位前辈非常愤慨的告诉我,麒麟970的NPU是寒武纪做的,海思只是把寒武纪的研发成果集成在芯片里,却表现的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样,过分!

关于这个问题,我特地又去知乎上看了看。发现同样有不少网友在讨论麒麟970和寒武纪的问题,其中一个观点是:麒麟970的NUP就是寒武纪1A,华为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宣传自己。更有网友在贴吧长吁短叹,形容寒武纪作为初创公司多么不易,仿佛卖儿卖女一般的卖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恕我直言,在这种问题上,往往企业间是双赢,很多围观群众却盲目的陷入了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被大企业“欺负”了的创业者,却从未了解过技术的真相。

工程化向左,华强北向右

要知道,寒武纪授权给麒麟970的只是IP,可以被理解为一大串代码。而寒武纪之前自己在论文中的仿真测试还是65nm,后期提出了指令集。从65nm+指令集到集成在10nm套片中量产应用,这里面芯片厂商的付出可见一斑,并不是像网民们想象中的“贴牌”。

其实说到寒武纪,也不是大家一厢情愿以为的“初创公司”,而是一个在学术背景浓厚的团队。2013年,就读于中科大少年班的陈天石、陈云霁兄弟创作了一篇论文,里面设计了全球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DianNao,而这篇论文在当年几乎被智能芯片厂商们引用了个遍。知名的寒武纪1号则出身于中科院,这样的start up会不会受到大公司“欺压”,恐怕用键盘想想也能明白。

寒武纪推出过1A、1H等等多个系列的IP产品,如今终于在麒麟970上实现了工程化并量产商用,华为提升了产品技术水平,寒武纪以此吸引更多B端合作,难道不是个产学合作的绝好案例吗?其实这些也只是多查查资料就能发现的事,很难想象能引发争论。

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其他技术领域,像前几天我们探讨过一个关于超级计算机的话题,就有人留言说,中国超级计算机用的全是国外的元件,计算速度纯粹靠烧钱堆CPU堆出来的,没有一点自己的技术,美日早就不在乎超算的排名了,专门卖零件给爱放卫星的中国人。或许在很多人心理,反正CPU是可以网购到的,拿到华强北就能把自己的电脑改装成超级计算机吧。

其实有很多相似的论调,这里就不再展开讨论了。要我说,这大概是因为网民们对于“工程化”这件事了解的太少了。

关于工程化这件小事

究竟什么是工程化?广义上来讲,工程化包括信息情报、国际化采购能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能力、样机的工程实现与测试等多项工作。而在IT领域里,我们可以简单把工程化能力理解为从学研成果变成商品/工具的能力。

在芯片这件事上,其实不光是麒麟970,早在几年前中国企业开始拥有自主研发移动芯片的能力时,就有人质疑中国厂商只是把ARM的东西集成起来而已。

我们平时说“芯片”,其实更准确的称呼是SoC——System of Chip,芯片系统。这个系统里光是产品上就包括了CPU、GPU、总线、ISP、Audio、Video、Memory控制器、传感器处理单元……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原件。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做芯片就像在中关村买组装机一样,把各个零部件都插到主板上就可以了。估计芯片厂商们也在想,做芯片要真能像组装台式机那样简单就好了。

很可惜,我们谈论的是有上亿个晶体管的芯片,而不是台式机。芯片厂商们首先要完成上述那些原件的集成工作,在复杂的设计/原件发挥最大效用中寻找平衡。而像所谓ARM提供CPU这件事,ARM并不是批量售卖给厂商原件,而是授权给厂商架构和IP(知识产权)。所以在CPU这件事上,不是八核CPU就像搭乐高一样在芯片上搭八个CPU,而是要经过复杂的总线互联、缓存分配等等,才能实现芯片上有8核CPU,而不会在使用时出现内存不足而花屏的情况。

以上只是第一步,设计师们还要画出一张非常复杂的芯片电路图,拿到工厂中对硅晶圆进行各种蚀刻、离子注入、化学和物理气相沉积、电镀处理,接下来的封装技术还有很多门道,比如如何利用3D堆叠保持集成度、轻薄和高性能等等。

由于我们不是专业的集成电路产业观察者,在这里就不再详细论述。总之工程化这件事就像造车一样,乍一看就好像是把外壳、座椅、燃油机、发动器等等东西都组装起来而已。但实际上调配所有零部件的生产、设计整个底盘的排布、无数次的主动翻车测试功能等等,都是复杂的工程化流程。

汽车的真皮座椅可能不是汽车厂商自己养的牛,但这绝不是否定汽车厂商价值的理由。

至于超级计算机也是一样,超级计算机的性能是靠CPU和GPU“堆”起来的,并不是说只要一股脑的把CPU和GPU塞到计算机外壳里面就行,而是如何互联,让CPU们合理的发挥自己的功效,控制好能耗、散热还要开发软件生态。这其中的工艺,并不比光刻CPU要简单。

说到底,IT产业行业细分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集成技术这件事并不可耻可笑,反而是另一种可贵的能力。并不是像一些人形容的那样,好像批发几个CPU,拿到华强北就能把自己的电脑改装成超级计算机了。

别再跟国资和大企业过不去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忽略掉工程化这件事的价值呢?

主要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工程化这件事本身就离我们太远。一个产业工程化的普遍性越高,说明这个产业发展的越成熟:产业链细分、分工细化、全球化的研发和生产这些高效的工作方式开始出现。而产业成熟也往往代表着寡头化情况显著。

在IT产业中,寡头化出现代表着创业公司减少——没人再去用声势浩大的发布会讲故事、没人再去宣传自己拿了多少融资。

这一代中国人自小的教育不比欧美的STEAM,而是重学术、轻手艺。我们往往会为工科和产能过剩画上等号。强大的资本和技术门槛为这些产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普通人很难真正了解到其中技术和工艺的复杂程度,也就更难明白其中的价值。可正是因为中国的工程化能力,才让我们有机会走到AI时代的第一梯队,而不仅仅是靠学术研究能力。

另外一个原因,或许在于我们天生“叛逆心”。超级计算机、手机芯片等等技术门槛较高的产业,其背后往往是大企业和国资科研机构。当评判的对象是他们时,我们似乎更愿意相信狗血的商业故事和阴谋论:比如科研经费都被教授们吃吃喝喝啦;搞超级计算机就是放卫星其实美日根本不care啦;XX企业的技术都是从创业公司买来的除了会赚用户的钱啥技术都没有……

产生这种“叛逆心”的原因太深刻,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在这种“惯性思维”出现时先按住自己奔向键盘的手,转表达欲为好奇心,完成自己了解的义务,再去行使自己批判的权利。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