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与我同年的中年通信人,用自己飘摇的生命引出了各种声音,从开始的是非争辩,再到探寻生命价值,最后变成行业的自哀。一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让无数中年或即将中年的通信人打了个寒颤,顿觉前途渺茫,生命灰暗。
2015年,刚过40的我,离开了工作了十七年的中兴。
即便我写的整个软件模块从上线运营至今无BUG,即使我设计的环形备份链让无数小伙伴惊叹不已,即使自己创始的产品让无数国人不再承受长途话费之苦,但是,我们的产品已逐渐被替代。它已逐渐走到历史的尽头,我也告别了自己的通信时代,打开了另一扇未知的门。
作为中年失业通信人的代表,当年的《南研十年》曾鼓励许多年轻人在通信的世界里激荡,如今也希望能写点什么慰藉已到中年的通信人。
放翁僵卧犹思国,
吾辈芳华何自怜。

人生之前二十年,犹如树苗般成长;之后二十年,只是快速吸取营养积聚能量;再往后二十年才是开花绽放硕果累累的岁月。
但是,这十多年的教育,一直在教导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出人头地,要成为最棒的那一小撮:从小就拔苗助长,而后要班级前三,工作后拼收入拼房拼车,再后要拼娃拼自己。在这个环境下,突然面对曾以为辉煌的职业生涯戛然而止,难免会束手无策进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七年部长生涯,因考核送走的人不在少数。每次考核沟通,各种崩溃出现,各种眼泪在飞,说些安慰的话,默默祝福。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他们后面过得真的都很好。
四十中年,虽然在通信业这样吃青春饭的行业内已经难有行路。但是,朋友们,真的可以勇敢一点,在这个跨界而活的年代里,我们曾经看轻的那些东西,却是实实在在的宝藏,看我们是否发现,敢否挖掘。
我们身在公司的时候,身旁太多的人诟病公司管理,似乎糟糕透顶,不觉之中埋下自薄的种子。其实,如果远离旁观,才会真正明白,象中兴华为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发展到这般地步,在管理方面其实有许许多多的前辈积累的精华,但凡取其一二真正弄明白,在我们国内其他企业内,足以成就一番自己的天空。我们只看到某些中年危机的人们在哭泣,却没看到许许多多的中兴华为人走出后在各自的天空中翱翔,他们只是没工夫去宣扬。
暂且不说通信行业是否已到“覆巢”的时候(个人以为只是过了快速发展期,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平稳发展),而即使“覆巢”,也只有那些过惯了安稳日子,每天空余就埋头游戏回家就追剧的稳定之“蛋”会被无情砸碎。只要还有点努力之心的,早已啄碎蛋壳,养好羽翼,展翅而去。
任四十创华为,时健八旬未说老。很多人说通信行业早已过了可以轻松创业的年代,互联网也已经坚如磐石。但是,你是否还记得当年学校里挥斥方遒的模样,是否还记得年轻时指点江山的勇气。我们只是看到了这一两个行业,却忽略了那剩下的三百五十多个行当。通信的发展,只是用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而已,我们熟悉的精通的计算机,还可以改变很多很多。
所以,刚刚中年的我们,请勇敢一点,更不要妄自菲薄。
池上小荷露打尖,
迎风一放羡红颜。

我们有了如上的端正的心态,接下来就需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了。
见过很多创业的同事,动则搬出马云来当教科书大谈该如何创业;一谈规划就一定要成为某领域的独角兽;非热点不追非风口不上。然而,能走到聚光灯下的人能有几个?而他们在默默耕耘时是不会让你发现的,等风起时再追,终成陪跑的那一波。就象我们中的许多人终将成为平凡人一样,我们做的事,多数也终是一份平凡的事,成不了大气候,但混口饭吃仍绰绰有余。而我们所要的,首先不正就是要一口饭吃吗?
我们追求跨界,一定是从某一个小角色开始快速学习并适应,成为行业的变革或整合者。再大的棋局,也是从一颗颗落子开始。
去年开始,我进入教育领域,也是先从一个小机构开始,吃过苦头度过煎熬,但也终于摸透了教育行业的许多门路。今年,开始主推的非同凡享社区学习中心正契合了跨界进入这个行业所需要的小而精的需求,所以得以快速成长。全国各地超过二十个城市跨界投资人慕名到我们这边学习,他们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可以这么快的扩大规模。我回答也很简单:因为我们有很多的通信人,在中年之际承受不了疯狂加班之时,必然会在高收入和照顾家庭之间做一个权衡,我们正好让大家可以照顾小孩又不至于闲废。而且,通信人至少有下面的特点:
自身学习能力强。通信行业的领导们已经帮我们筛选好学习能力特别强的人,可以轻松考上名校并继续求学,在学生时代基本霸科甚至很多都有自己的高效学习秘籍(我就藏有高效学习十二字箴言),只需要将这些方法发扬光大就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
吃苦耐劳。高强度的通信工作已经造就了一个个金刚不坏之身,基础教育工作,一样很苦,但绝对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但很多年轻新入行者是无法承受的。
简单的想法。这个特点在有些文章里是被描述成通信人的缺憾的,但在我看来,这种简单实干,正是我们最强大的特质。在现在的时代,好的销售已经不再是满嘴跑火车的业务员了;政府工作人员对溜须拍马的人必防三分;最好的老师,就是应该简简单单只埋头把小孩较好就可以。有合作机构找过我说我们的销售太不专业,应该用更激进的压迫式的销售策略才对,我笑而不语。我所理解的教育,没有什么过多技巧和手段,只需要简简单单去做就可以,我相信我们的家长也一定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充满心机的老师手里,学到许多,回家玩起了“宫心计”。
所以,我们只需要简单去教好几个小孩,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就。再不济,能把自家的小孩陪伴好教育好,也已经是此生的幸福。所以,将到中年的通信人,还需要忧郁吗?
未来的世界,最好的资源一定是掌握在可以掌控高效能机器人的那一群人手里,设计制造者将会是那是的中产。那些没有这些基本技能的人,就如同现在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人群一样,出门半步难,逐渐沦为社会的边缘人。现在,我们恰巧已经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只需要让孩子可以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又何尝不是一种胜利。
所以,刚刚中年的通信人,何不勇敢一点,何要如此妄自菲薄。
前两天,一位教育行业资深的老大哥笑着问我:“你恰巧在南京有这样一个便利资源,但要到国内其他城市发展呢?”我笑了:“我们通信人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
借此言期望我们的社区教育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能有机会和万千需要一起奋斗的通信跨界人共同成长,让这里成为每一个努力的通信中年人的最后港湾。
愿从此不再有焦躁的心灵,从此不再有悲恸的噩耗。
作者:李海鹏
来源公众号:非同凡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