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现场直播新闻列表 >> 正文

产业推广与实践对话

2017年2月20日 18:13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 “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于2017年2月20日-2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飞象网作为直播媒体将对会议做全程报道。直播内容:

余晓晖:今天下午我们听到很多来自于国内外不同的视角的对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看法。下面我们来听听各位嘉宾对一些问题更加深入的思考,有请几位演讲嘉宾。

在座的有七位嘉宾,也是我们今天主要的演讲者。首先问一下简总,简总的听完我印象非常深刻,以前觉得富士康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工厂,其实可以看到是非常顶级水平的高科技的工厂,对于工业互联网发展,从富士康的角度,您觉得你们发展互联网是为什么,你们后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简宜彬:其实我们发展的方向也是为市场需求所引导的,我们以前都是用代工的模式,当品牌商他的价值没有办法提供品牌的附加价值的时候,我们就会被压缩,压缩的时候我们有两个做法,一个是持续的在代工这个行业还是占据龙头的产业,你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除了这个之外,你就要比他们早一步去满足他们所要的,我们被逼着要做整个设计,不仅做设计,还要做设备,还要做IC的开发,被逼到最后是做全产业链的覆盖。所以可以从IC设计、关键组件,像半导体的IC设计投资都是非常大的,到最后组件。第一步是做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第二块是在价值链上面的增值,我们又不能跟现在的客户去竞争,所以我们也跑出一条路来,所以我们投资了夏普,投资了诺基亚,其实我们也投资了很多,我们在B2B、B2C都很小心的谨慎的能够找一个出路,这个出路里延续到说我们变成不仅是找出路,而且要掌握所有的生态链的data,有data才有办法做到成本的控制,附加价值能够做到极致,这等于说两条线在发展,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条路,其实也是蛮辛苦的,一年要撑一万亿,每年又要增长10%,我们是被逼着走的。当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次参加工业互联网的联盟,我们可以集合伙伴,大家一起能够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同时我们是以在中国扎根来发展为主,我也希望大家视我们是一个本土的企业,我们也愿意贡献我们所有的技术或是相关的一些能够为这个产业做贡献的任何地方我们都愿意做。

余晓晖:谢谢简总,我们看富士康一年一万亿的产值,4%的利润,如果说富士康能够成功的产业升级,能够占产业链更高的价值,我想对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下一个问题问张东,张东是我们联盟的产业组的组长,你刚才也介绍了很多案例,跑了上百个工厂,我想换一个视角问你,从解决方案方面,我们现在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从你跑的过程,你跟我们分享一下。

张东:其实说出来挺百感交集的,因为调研的过程中很多从大的工业制造企业来看,到一定的规模以后,他跨部门的问题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他的IT他的业务都是独立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层次安排团队跑了60多趟到海尔集团,就是想从他的业务学起,怎么把部门之间先串起来。目前工业企业里最大的核心点,他是来自于他最终的Consumer,工业企业一直在纠结,生产环节怎么智能化,我怎么去开放,这里就产生一个非常大的真空期。这个时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看到两种路径,第一种,他先把数据产生出来,先串起来,应用间搭起来。第二,能采到一些流通环节、固定的资产环节包括一些生产的设备环节,甚至机器人,他把这些都采上来,采上来以后数据有了以后再想办法,这是一台路径。第二条路径,完全是从外面往里挤,我拿到一个订单,可能不是生产一件衣服甚至就生产一双鞋,我要不要生产的问题,这个时候他改变自己,我的生产线不行了,我的信息化不行了,我的供应商的工艺变了,不能说谁最后能成功,但是我觉得目前从解决方案归根结底来看,第一个,我们希望以工业连接来做这个事,能帮助我们的工业企业先用最便宜的方式采到更好的更丰富的数据,这点是借鉴了美国人的经验。第二点,在这里一定要有对数据存储边缘计算,要有部分的计算以后在怎么开放出去做应用的问题,这里跟外面最终消费者的用户怎么业务需求能匹配,这里不是简单的应用开发,而来自于对数据的挖掘和理解,这也是我们行业目前最大的挑战,怎么能够解析数据、读懂数据,让数据可以变成价值,让数据可以变成一个可以去比对,产生最终个性化订单,这是每一个工业企业最关心的点。

余晓晖:谢谢张东主任,下一步还希望我们产业组张东主任给我们更多的显示我们解决方案在什么地方,我们有哪些企业可以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我们工业互联网实施。下面到斯蒂芬·梅勒先生,在各种场合也给我们介绍过很多次,我很想问您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工业互联网当前究竟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我们怎么判断它,它的发展方向,未来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斯蒂芬·梅勒:世界经济论坛去年发布了一份报告,谈论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四个方面,第一个阶段就是现在可能还要再发展十年。第一个是从一个企业当中获得更多的效率,这是两个GE的经济学家2015年当中总结出来的,他们在考虑如果要增加1%的生产率、增加1%的效率要如何做。到最后他们成功了,提升了差不多4%,也成功的促进了投资。第二个阶段就是要有多个不同的因素还有多个不同的企业,同时也要多样化你的产品。我们认为销售的不是我们的资产,而是要销售我们的服务,你还要看不同工厂之间的连接,比方不同的化工厂,这个方面也可以增加我们的附加值。第三个阶段,基于成果的经济模型,就我个人来说,我们可以在这个阶段获得最多的附加值,大家可以看看你们的电信系统、交通系统,在这里面你可以看到全新的销售模式、全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所在的这个联盟也希望能够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进出口。最后我们需要经济当中所有因素的融合,如果你想要某一个产品,你必须把你的要求描述清楚,要确定你独一无二的这些特性。所以我认为这四个阶段都让我们看到无论是在连接上会有变化,当然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我们未来销售商品和服务的模式。

余晓晖:谢谢斯蒂芬·梅勒,他给我们看了不同的视角,我们在中国会发现怎么判断我们在哪个阶段,其实还挺难判断的,因为不同阶段的特征都有,非常感谢。接下来是中联重科的沈闯,中联重科在过去的工业互联网领域尤其是你们工程机械的远程维护、远程服务方面,服务化转型做得不错。再往后,今天你也介绍了你们的设想,你们终极的目标是什么,你们希望工业互联网在你们这个里面做到什么程度,而且你们预计的时间是多长时间?

沈闯:其实工业互联网转型真的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也不是简单的一个项目,涉及到企业的所有方面,不管是管理、人员、人才、运营、商业模式。这里面我觉得在讲中联重科我们未来要做什么之前,我先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在做工业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的挑战。第一个挑战应该是在谋,因为工业互联网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我遇到的我们做一个企业的CIO或者的CTO,大部分都是比较利用传统的技术、传统的思维,在企业谋的过程中很难获取新的技术,也很难有转型的一些视野,这样在企业内部很难形成决策。所以第一个谋应该是怎么去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团队人员,这个我对工业互联网联盟提出一个建议,应该是在企业的董事长们,他们也应该做一些文章,光指望CIO去讲,如果又是很传统,就很难。而且因为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他没有办法做顶层的设计,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可是应该怎么下嘴,下嘴之前应该有一个设计,设计就要讲清楚,为什么这么设计,对企业的将来整个的商业价值是什么,一定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据我了解,尤其是制造业里面很多CIO、CTO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视野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能决策。第二是动,一旦我们说服经营管理团队要做工业互联网转型,这个动,第一,因为企业的信息化、企业的数字化有了一定的基础,基于这个基础之上,他怎么去升级换代或者是补充,这里面就会涉及到我怎么下第一嘴、怎么下第二嘴,跟谁,谁来帮我,这里面这个动的时机跟动的方式、步骤,谁来跟我一起动、花多少钱,我认为这个是很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包括我们自己,我们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中联重科,刚才讲运营,其实我们现在第一步追求的是产品本身的智能化跟数字化,这个是我们会投入大量的钱和精力来做的事情。第二个,因为智能化的产品,通过网络通过平台能够回来,我们可以互联互通,第二个要解决内部的运营的模式,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我研发基于什么,我的市场怎么给到研发,研发怎么到供应,从宏观这个层面打破原来的传统的运营模式。第三步,我们现在也在同步思考,因为工业互联网,假如说我都完成了前面的谋、动,最终我要实现的是,我基于这个互联互通,我要找到新的价值主张。我卖设备,我卖服务,这个服务是指什么,基于新的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我整个的商业模式,我整个企业服务的定位也好,它应该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坦白来讲,我们现在仍然还在摸索,我们可以讲工程机械这个行业,中联重科不仅仅是工程机械,它已经从工程机械的业务裂变成包括工程机械、环境机械、农业机械,我们这几个在中国社会经济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几种重工制造,在三个板块里面都将发生商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但是现在我们仍然在探索,我们在做一些尝试,这个尝试最大的依赖就是依赖于工业互联网能够把我们设备、人、环境、机手包括我们的客户,把这些东西互联互通起来。这个就是我们反复强调,工业互联网这个利器能够帮我把整个模块打通关,这样才能够实现我们总体的目标,才能够帮助中联重科不管从企业规模、从盈利能力,包括我们企业的管理能力,应该站上一个新的台阶。

余晓晖:谢谢沈总,沈总给我们勾画了一个清晰的路径,说得还是很清楚的,至少给了我们一条路径,可能我们还能看到不同路径,再次感谢沈总。下一个问题问一下陶总,陶总今天给我们看了工业互联网所面临的威胁以及你们的思考,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想得很清楚,在目前或者是下一个阶段里,工业互联网的部署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安全的挑战,以至于我们现在的能力都不足以解决的主要是什么,融合安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们目前的能力上能不能去应对这种挑战?

陶耀东:最大的挑战,现在从工业互联网目前走的路径来看,它是把原来我们所说的控制层、设备层逐步在跟上面的调度工厂,跟外面的商业网络甚至它的协同方的网络全部打通了,所以这个挑战会带来整个的抛面,现在会发现所处的环境里有无处个可以接触到你业务的地方,所以它的抛面很大。第二个,现在不光是一个网络安全的问题,因为它一旦打开以后,它就是把网络安全,把业务安全,把人身安全,甚至原来所说的safety也会连在一起,不再是孤立的安全问题。这时候对我们来说,我们觉得这样带来的问题就会像我们现在的工厂一样,没有一个工厂没有保安的,没有一个大楼没有保安的,而我们做安全的其实是在帮着做安全的工作,这个安全会变成无处不在。这里面还有一个根本问题,希望相关的在走进工业互联网的企业还有现在的从互联网走进到工业的企业,安全的一是要上来。如果从第四面来说,它是一个攻防不对称的过程,小偷惦念你,你不知道是谁,要靠一些现在可能大家认为的用数据来解决,因为你做任何事情会留下蛛丝马迹,推动大数据来解决攻防不对称,总的来说,抛面越来越大会影响到业务,所以攻防不对称我们要用全新的方式来做,就是用数据驱动和产业互联,协同联动的概念来做这种事情。

余晓晖:谢谢陶总,陶总给了我们一个解决方案,数据驱动还有产业协同。下面一个问题问史总,想问一个很简单但是可能不太好答的问题,边缘计算的做了很多设计和考量,这些东西怎么部署在工业互联网里,在工业互联网哪些领域里,比如工厂、车间还是在智能车间里去部署你的边缘计算能力,这个有没有你们的一些考虑?

史扬:我们边缘计算产业联盟里,我们认为分几种场景,一种场景其实是一个,刚才我讲,在现有的物理架构上去叠加一个智能,因为很多工业场景,其实它的产品生命周期非常长,二三十年,你不可能把过去的投资浪费掉,这时候可能是通过这样一个ICT融合的网关,在它现有的架构上增加一个智能能力。另外一种场景,更多智能机会浮现的场景,比如现在在很多场景下,它需要机器人的协同,需要通过这种图象识别能力去解决一些产品质量识别。这个其实是一个小荷才露尖尖角,很重要的一点,要引领产业链做些前期的探索,这时候可能芯片上、软件上都会做一些变化。如果把这些新的技术导入,要给客户带来真正的商业收益,这两个场景都要通过产业活动的模式去做的。还一个场景,它是属于一个攻坚战,比如像连接这块,工业上,大家已经开始达成共识,以及SDN/NFV的技术去推动。这个其实在产业界不是一天半天能做到的事情,可能是需要产业界包括工业还有网络界一块去协同,一块去通过标准,通过产业联盟的模式去解决0到1、1到N的过程。在这块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这块做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事情,我个人觉得今天分享的成熟度模型就是很好的一个模式,你要根据你的产业对象的成熟度模型,根据他的业务诉求,这些都值得探讨。

余晓晖:谢谢史扬。下面问一下许英博女士,之前听过很多,在中国做这个投资,投To B的不好投,从你们的角度去看,目前对这部分究竟怎么看,会不会以后有比较多的投资进来,会进到这个市场来?

许英博:我讲三个想法,第一个,To B是能产生赚大钱投资机会的,我们在资本市场上,无论是向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像汽车这样的行业,还是像工程机械这样的行业,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制造业和B端的行业,其实产生过大量有价值的投资机会的,不但有投资机会,我们讲成长型的投资机会,除此之外,一些现金流非常充沛的企业能够提供非常稳健的分红能力,这个是越来越宝贵的,这个不但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全球的资本市场上都是有先例的。第二点,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对于B端的投资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个困难体现在什么地方,工业互联网是一个缩影,但是这个缩影背后体现的是产业链重构的挑战,我们以前在工业领域里讲一个概念叫产业链,我们在最近几年发现很明显的这条产业链开始转圈了,我们管它叫产业圈,产业链的时候我们是以产品为主线,自上而下,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构筑了这条产业链,而在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讲,以客户为新,每一个环节靠客户越近,它产生高附加值的可能性越高。所以无论是上游的零部件商还是制造商甚至服务商,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对于客户的关注度都在提升,以客户为提升,这条产业链开始转圈了,整个行业的价值分配、整个行业的格局开始发生重构。第二点我们想讲的是,谁能够最新拥抱客户,拥抱以客户为核心的数据,重构自己的竞争力,才有机会成为B端里下一个值得投资的机会和巨头。最后一个,在这个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除了巨头,还会有很多细投的机会,比如说我们的数据服务商,比如说我们的硬件提供商,比如我们的方案解决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巨头之外,卖水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会新成长出来一些有竞争力的新的细分龙头在工业革命时代产生了一些新的龙头,在数据革命时代会产生下一批龙头,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不是所有公司所有巨头都能活下来,只有那些有足够的信心和意愿的公司才有机会值得投资。

余晓晖:谢谢许女士给了我们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判断,首先告诉我们To B的市场可以挣大钱,第二个是现在还很难,第三个是有很多的巨头还有很多的细分市场是可能会成长出来,是有很多机会的,最后还说,有些企业会死掉,只有一部分会脱颖而出,给了我们一个既光明又充满困难的这样一个场景,非常感谢。最后问一下辛格副总裁,您讲了Infosys很多的考虑,但是请允许我提一个跟Infosys无论的问题,因为Infosys是印度的一个领袖企业,我想问问您怎么看印度目前关于工业4.0也好、工业互联网也好,印度怎么看,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苏迪普·辛格:非常感谢,印度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我可以说是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是在那里有很多的人关注,印度政府还有印度很多的企业都要打造一个强大的制造业,这也是从总理办公室,也是在制造业的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投资,开始了这样一个历程,就是为了保证如果有新的制造业的企业,这些制造业他们不应该受到过去的一些困扰或者是过去的一些阻挠,所以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样能够使新的技术能够在印度的制造业里得到很快的使用。第二个,也是印度的一个利好,工业互联网确实是一个软件硬件的交接点。涉及到软件,大家也可以看到,这就确保了我们在软件方面有优势,有很多相关的技术,同样的技术可能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比较难接受,这方面印度是走在前面的。这是我说的好消息。坏消息是,我们还没有一个很成熟的制造中心,这个和中国和德国是没法比的,我们现有的一些制造业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但是相应的资源又比较缺乏,我们知道工业互联网并不仅仅是关乎一个企业,而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整个的供应链,所以这也是印度所要面临的问题,那就是我们需要发展的多快,使得印度制造能够真正成真,我们还需要做多少工作,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方面。

余晓晖:谢谢辛格副总裁给我们介绍印度发展工业互联网他们的一些有利的一面,包括政府支持很强大的软件产业,以及他面临的一些问题,他传统的工业制造、硬件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印度是一个非常快速发展的国家,增长速度超过中国,在未来还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在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里。

时间已经到了,但是我还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每位嘉宾有一个简单的问题,除了斯蒂芬不代表企业,在座的都代表企业,所以想请各位代表你们的企业说一说你们对未来对工业互联网的看法或者你们想在这里面工业互联网特别是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想发挥的作用。想问一下斯蒂芬·梅勒先生,作为IIC的CTO,您怎么看IIC和中国的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界的合作,你有什么看法能够更好的推动我们双方的合作?

斯蒂芬·梅勒:首先合作是一个好的开始,您也说过我最近来了中国很多次,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也感谢你,我有很多很好的中国的朋友,这当然是个好事。我也注意到,中国也在和其他的工业联盟进行合作,比如工业制造4.0,还有日本的工业产业链,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要避免过度的碎片化,比方说A跟B说了,B跟C说了,C又跟D说了,又去传话,我们要把它整合到一起,这也是我们希望能够为工业互联网所做的贡献。我们联盟希望能够整合起不同的数据来,以这样的发展我们就不用有不同方面碎片化的信息,总体来说我觉得挺好。

余晓晖:谢谢斯蒂芬,斯蒂芬来中国信通院也很多次了,我们之间达成了很多合作,对我们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很多的帮助,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深化合作,也推动IIC的发展,也推动我们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下面对每个企业同样的问题,你们怎么看待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前景以及你们每个企业,你们的想法是什么,你们会在这里面做些什么,共同推动我们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先请辛格副总裁,这是第一次来中国做这个演讲,从您这开始。

苏迪普·辛格:首先,其实非常愚蠢的一点,不知道中国对于工业互联网能提供什么,其实对于高层的管理人来说,必须要意识到,如果有一个国家领头的话,其实不是德国,而是中国,你们已经做了很多次了,特别是我来参加这个会,我也做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我发现在中国你们有很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你们也有这种能力进一步地推进事情。我们有去过不同的国家,而且他们也都在讨论工业互联网,两年前我们认为中国的市场是最为成熟的,这五个国家里包含了法、英、美、德,我们认为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赌注,但是也是一个参与的大好机会,所以我很愿意参加这个峰会。

余晓晖:感谢辛苦副总裁,Infosys也是我们AII联盟的成员,我们希望下一步AII联盟和Infosys一起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希望你们在我们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许英博: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会重构很多格局,我们判断可能有三条投资主线,第一个是从硬件向软件发展,第二个是从制造销售端向服务端去发展,第三个,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里有一些从本地到云服务平台的发展,整体上我们密切关注这边的一些进展。另外再提示一点,还有一点趋势,我们会发现未来的工业互联网会从注重功能实现到注重安全,可能这也会是一个变化,谢谢。

余晓晖:谢谢许女士,也希望在你的带动下,中国的投资界更多的能够给我们工业互联网企业进行投资,推动我们的发展。

史扬:首先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每个企业的必然选择,这是一个产业的共识。同时我们要看多,在这个共识背后,其实有非常多的挑战,包括我们联盟的成员在实际项目中看到,你怎么帮助CIO去更或推动他们的决策,可能不应该仅仅靠类似沈闯这样的在他的企业孤零零地推动,可能需要更多人帮他站台。还有一个,互联网我们看到它的产业精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它是把产业链做的重构,这里面一定会牵扯到商业模式的重新定义,这个一定不是某一个企业自己能做的。另外,既然它是一个巨大产业,一定有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这块可能是需要去拉动的。面对这么多的挑战,既然不是一个企业能干的,那一定是需要一个产业联盟来做的,所以这点无论是边缘计算产业联盟还是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包括斯蒂芬所在的国际上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都是一个产业的共识,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联盟去把上下游的政产学用的拉到一块来做这个事情。我非常同意她刚才的观点,成功的观点是以连接客户为中心。成功的因素很多,很重要的一点,以客户为中心,我们从产业联盟运作的过程也深刻感受到,联盟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连接客户、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平台。另外一点,华为是个全球化的公司,我们也是在全球的很多产业组织上有一定的比较大的影响力,同时我们也是跟国际上的很多工业领先的企业有很好的互动。华为也是希望把我们在国际上的一些所看到的信息能够在全球去推广、复制、分享,帮助国内还有其他的地区的工业上的巨头在他的领域上更好的去成长。我们在去年发起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这块,跟信通院有这么多的合作,包括跟其他几个单位联合成立的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联盟的平台,去实现一个从0到1、1到N的更广泛的复制。

余晓晖:谢谢史总,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发挥联盟的作用,全球化的发展和合作。陶总。

陶耀东:以客户为中心,这个也是360现在在做的事情。如果说到对工业互联网前景的判断,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中国这么大,而且有这么多的用户和市场在这里,它所产生的数据足够在这里面产生足够多的商业价值,最后回到我们制造业,这个是我们非常看好的。我们作为一个安全的企业,愿意为有工业互联网需求的企业保驾护航。在网络安全我们已经做得比较领先的企业,我们那么多的安全技术,我们也开始不断的给它定向到工业领域来做这样的事情。另外作为一个安全组的组长单位,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做一些基础的服务,因为安全的意识大家现在还不感知,我们希望让他们更容易感知到,二是把做安全的门槛降下来,未来我们会联合安全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先为我们联盟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比如说今天的态势感知和预警平台,未来还会做一些像评测、应急响应这类的工作,先辐射给我们联盟的企业,未来再辐射整个的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愿意做基础的工作。

余晓晖:我们期待陶总为我们联盟的成员提供基础的安全的服务。

沈闯: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肯定会彻底改变我们企业,也会改变工程机械的行业,甚至真的有可能把中国制造从变大到变强的升级。对中联重科来讲或者对我自己来讲,我现在是硬软相结合,硬是通过这一系列新的技术,软是讲故事的能力,这个能力我们也希望联盟帮我们提供这样的能力或者是找一些这样的伙伴,甚至说联盟有这么一个组,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然后再结合硬的能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现在正在想,如果这件事情我们做的话,国内我们做的比较强的是什么,比较弱的是什么,比如我们自己企业认为,中国现在的合作伙伴里面做网络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做数据和模式的创新能力比较弱,包括另外一个,比如我们认为比较弱的,传感器国内是比较弱的。联盟在运作过程中,肯定是既要发挥我们优势的地方,也能够发现国内在哪些地方到底不足,因为你洞察了这个不足,才能够去推动国家在不足的方面应该是做一些更大的投资,这样才能够弥补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他的不足。这样硬软相结合起来,应该能够达成工业互联网本身它所具有的使命,就是把中国的制造从做大变成做强,谢谢。

余晓晖:沈总给了我们一个软硬结合的方式,不单要解决硬的技术的短板,还会讲软的故事,能说服CEO去发展工业互联网,这是一个非常有实用意义的建议,感谢沈总。张主任。

张东:三点,第一点,从我们服务过的潍柴和海尔去讲这个市场,去他们这边调研学习也很多,很长时间,甚至为一个工业企业调研60多趟我们都干过,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几点趋势,当然它不代表所有的行业客户都会这么做。有一个代表性,我们看到企业由于“互联网+”来了以后会发生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变化,这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企业的部门慢慢传统以后,会变成真的是一个数字化的企业。这个时候我们从消费端来看,供给端真的是数字化的状态,这个时候更灵活去适配需求。六年前,当时我们引入Infosys,在中国做了第一个基于最终用户的精准营销大数据。当时在行业里大家都在摸索,大数据的解决方案怎么赚钱,我们当时第一个先尝试的这个项目,从中看到我们的海尔,他希望他的用户端的数据全部整合起来,他希望他的Consumer的数据越来越大,他希望从外来拿来的数据变成他的。潍柴是个传统的柴油发动机生产商,在整个全球的工业在往下掉的时候,他的柴油发动机2016年是30%的增长,这件事情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也在尝试,从一个传统的纯发动机的制造商变成一个慢慢希望自己越来越开放。我们有一个观点,供大家参考,不一定准确,感觉来说,以后从一个企业型的开放落实到我们在做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服务提供商业,我们在做的一个软件也好,基于数据的分析也好,这种平台一定要开放。越开放的结果会让我们的企业在开放的状态下,才能得到开放的更好的服务,这是我们的观点。所以期望中国更多的自主的研发的企业,一方面借鉴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我们自己也加强研发,为我们中国自主技术知识沉淀做好准备,这是从市场角度,我认为这一块可能是以后的发现。包括芯片,我们看到从做板子的,包括那两天我们看到做AR眼镜的,从电池设计到整个设计上都有工业的创新点。第二,中国电信的定位,力争我们作为工业互联网的运营上面,我们也一直在学习,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最后作为产业发展组的组长,我也表个态,也是以电信运营商的代表,我们以开放的心态,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来创新。第二,我们希望看到中国更多的自主性的企业能够在工信部的指导下,能够有我们自主的一些机会,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工业企业,谢谢,

余晓晖:开放的发展,把中国电信打造为中国的工业互联网运营商,我们拭目以待。最后,简总是我们中方企业里面资力最深的,最后请他来总结。

简宜彬:谢谢主持人,其实我们在做所谓的工业4.0的智能工厂平台的整合的时候,即使我们手上有超过比如说CNC架构基础,全世界大概50%在我们手上,你要做一个标准的协定都很难,这个是有感而发的。到最后都是谁有实力谁就说了算,你如果不开放,我就不跟你买,最后还是实力。富士康有全球最大的山西产业,Consumer跟Component,这个最大的全产业的平台,如何用这个平台加上我们工业互联网的平台,两个去找几个行业然后来做一个标准,辅以创新的研发中心,然后培训学院,还有行业标准协定的设定。如果再加上中国市场的一个动能,我相信我们可以成就一些事情,这是我的看法。

余晓晖:谢谢简总,简总给了我们很强的支持,富士康现在是我们AII联盟的理事,我们希望富士康能在新的一年里为我们联盟的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持,当然我们也希望富士康在这个过程中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到现在为止,互动的环节就到这了,非常感谢在座的八位嘉宾整个下午的精彩演讲和这个环节里精彩的回答和你们的思想,这些思想有的是非常深刻,有的是视野非常广泛的,这样的思想对于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对于我们联盟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非常感谢大家的付出。

编 辑:李乐羽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