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论坛 >> 正文

【分享】管理混合云环境的5个要点

2018年1月2日 15:11  360机房  

作者:Harris编译

如今,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了采用云计算的好处,那么企业将业务迁移到混合云管理平台的最佳实践是什么呢?

混合云可能非常复杂。企业的IT团队必须考虑他们的平台和应用程序如何交互以确保最佳性能。通过全面审查如何捕获、分析、存储、检索数据,IT团队可以开始构建与这些需求相一致的基础设施。

越来越多的组织选择采用云计算解决方案(如Office 365)来提高IT敏捷性并降低成本。但是了解所涉及的一切以及对业务的影响对组织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如今,“混合”与复杂性似乎是同义词,企业通常担心在IT部门增加更多的工作量,却没有额外的资源来应对。当企业试图找出解决新出现的混合问题的最佳方法时,他们会以安全、治理和遵从性的视角来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了解在基于业务需求的混合环境中管理的基本要素。

企业在采用任何混合云管理平台之前,需要考虑以下五个概念。

1.掌握正在管理的内容

虽然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定义混合云管理策略的许多人却无法理解将在公共云和私有云上运行的工作负载的概况。

IT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其环境中的应用程序以及所需的访问权限。他们还需要知道他们的应用程序的功能,其中包括他们如何与最终用户进行交互,如何管理数据,以及如何处理网络、安全模式和性能。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提出如下问题:

谁在实施组织内的工作?如果事情出了差错,协议是什么?需要联系谁?

每个工作负载为企业做了什么?他们对企业有多重要?

工作负载何时运行?有些负载连续运行,而其他负载可能只运行一段时间。

工作负载在哪里运行?在公共云、私有云,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为什么决定在哪里运行工作负载?何时需要重新评估?

2.了解安全和治理

如今,安全和治理不仅是业务关键,而且也是一项需求,这可能是与客户或企业高级管理团队达成服务水平协议的基础。

这意味着IT团队必须主动管理安全以满足这些要求。IT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IAM(身份和访问管理)等新机制,这些机制允许将身份分配给数据,人员,设备和服务器,以配置谁可以访问什么数据以及何时访问的权限。

混合云管理的这一部分的核心是IT如何处理一些问题:

安全性和性能:如果工作负载的需求是存储和加密信息或正在进行迁移(在网络上移动),则可能导致整体性能下降。这需要被理解和管理,包括使用性能监测工具。

策略管理:治理要求制定策略并强制实施,管理混合云的人员必须理解这种强制措施,以避免冲突或妨碍操作。

3.建立一个单一管理平台

管理混合云的工作人员也需要管理其复杂性。这是因为私有云和公共云都带有自己的本地API和资源。事实上,它们都以不同方式管理存储、网络、配置和安全。如果IT管理人员集成单一管理界面来管理云平台,IT管理人员可以节省宝贵的资源和时间。

有一些工具可以使用单一管理界面来管理云服务,从而解释一个云平台与另一个云平台相对而言意味着什么。例如,通过一个接口,IT团队可以同时监控谷歌云平台,OpenStack私有云和AmazonWebServices上的服务,以确保最佳地进行配置。

4.了解自己的服务水平协议(SLA)

服务水平协议或SLA在最终用户和云计算提供商之间的合同中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务。IT团队必须熟悉这些条款,以确保他们始终能够为企业的业务获得最佳的服务。

广义地说,SLA中定义的内容也需要在管理层中定义。SLA不仅仅关注最终用户的良好性能基准,而且还提供符合特定期望的性能。

例如,IT管理人员可能需要能够向销售人员提供亚秒级响应,以访问和检索混合云中存在的库存应用程序中的数据。

5.了解可用的工具

管理混合云的人往往只关注少数几个管理工具,但他们应定期审查他们的需求,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工具来配备API管理、资源管理、云管理平台、绩效管理、DevOps管理、安全管理、网络管理、本地平台管理等等。

混合云可能非常复杂。IT团队必须考虑他们的平台和应用程序如何交互以确保最佳性能。通过全面检查如何捕获、分析、存储以及检索数据,IT团队可以开始构建与这些需求相一致的基础设施。

采用性能监控解决方案可帮助IT专业人员更新其基础设施,从而更快、更高效地进入云端。这样做,IT管理人员可以花更少的时间进行监控、更好地优化环境,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