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论坛 >> 正文

多云发展的5大驱动因素

2018年5月7日 13:46  中国云计算  

越来越多的组织选择公有云,软件即服务(SaaS)和基础设施的组合来实现业务创新并支持其应用程序和业务模型。多云(Multicloud)环境可以解决企业更广泛的业务目标,它让企业能够使用更有价格优势的云服务,或利用特定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速度、容量和功能,或特定垂直市场中的云甚至是私有云。

有很多因素在推动企业采用多云环境,以下将介绍5大驱动因素:

1. 加速云端创新

新兴技术是多云环境采用的主要推动因素,我们目睹了顶级云提供商、开源组织和厂商在云端创新速度的加快,这为IT组织提供了构建多云环境的更多选择。虽然与云端创新保持同步可能对IT构成挑战,但新功能的部署和技术的更新为用户了解云功能并创建强大的多线环境提供了基础。例如AWS CEO Andy Jass表示,AWS的新功能和服务的速度已经加快,2016年推出1000项新功能,2017年新增功能约1200项。

2. 应用扩散

随着应用程序的激增并运行关键任务和面向用户的交互,开发人员必须能够快速开发、部署应用程序并将应用程序从内部迁移到其他云。微服务架构和基于容器的部署是主要的推动因素,加速了多媒体的采用。微服务架构专注于构建支持敏捷部署的可扩展分布式应用程序,包括内部部署和云端部署。为了实现传统应用的现代化,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在将应用迁移至云端,并且通常必须使用各种晕服务对其进行修改。这使组织能够快速为应用程序提供新功能,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微服务将由云/SaaS提供商托管,从而使企业能够在数据中心内与外部服务配合使用,将微服务整合到企业中。目前,主要的云服务提供商支持跨云提供商的微服务接入,有助于加速创建多云应用程序。

3. 监管要求

HIPAA和欧盟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RP)等数字监管措施以及数据驻留和合规性要求是多云环境的另一个驱动因素,在全球的不同地区,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要求企业数据驻留在特定地点。这样做是为了保护隐私并通过强制保密,数据完整性、可用性和责任等来提供安全性。多云环境可以帮助组织满足这些要求,提供工作负载运行的选择,如多个云提供商的数据中心地区、内部运行的私有云。云提供商服务和技术的增长为组织提供了云数据的灵活性,帮助企业加速向多云环境迁移。

4. 运营效率

虽然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可能会要求改变云策略,但多云策略将使组织能够将工作负载放在最有意义的位置,以在成本、性能、运营效率、规模等方面最大化云计算的优势。为应用程序选择合适的云取决于业务的类型,包括在公有云或本地应用程序的服务中启用新应用程序进行创新的能力。这需要选择能够提供最佳性能和成本的云,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符合法规要求。随着云管理平台和工具的成熟,组织可以更轻松地决定在多个公有云或私有云中运行哪个应用程序。

5. 公有云提供商提供多云功能

随着企业对公有云和内部数据中心问题进行评估,多云环境成为新常态。虽然云提供商的形势在不断变化,但公有云提供商正在提供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或混合云的应用程序架构。例如,AWS提供包含两者的结构,而Microsoft Azure Stack尽可能向用户提供公有云和数据中心的无缝连接。谷歌继续投资于将应用程序驻留在私有数据中心并通过API无缝使用公有云服务的技术。这种开放将有助于推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采用。

结论

组织通常需要多个云端部署来满足多个应用程序和部门的需求,由于上述5个驱动因素,多云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加速发展。通过精心的计划和管理,拥抱多云模式的组织将获得更高的性能、可靠性、灵活性和更低的成本,这些将与他们的业务需求保持一致。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