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旧 >> 正文

AI独角兽旷视解读“智能+”:新动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2019年3月6日 13:58  CCTIME飞象网  

  毫无疑问,“智能+”领域的春天来了。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智能+”,这也是人工智能连续三年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

  这个信息让不少人工智能企业振奋不已。为70%以上的安卓手机提供刷脸解锁服务,被业内视为中国计算机视觉领域领军企业的旷视科技合伙人兼总裁付英波,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从产业实践角度深入解读了“智能+”。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在付英波看来,“智能+”与旷视科技三年前提出的“AI+行业”有异曲同工之处,即用人工智能等智能化的技术和手段,更好地为产业赋能,提升行业效率,从而推动整个传统行业实现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产业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在实践当中仍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

  人工智能产业

  当前落地情况不容乐观

  “人工智能这种技术,本身是一种工具,而工具是为生产力来服务的。”付英波说。这位曾担任微软首席战略业务顾问的掌门人,具有10余年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领域的技术开发及企业管理经验。

  此次政府工作首次提出“智能+”,付英波认为有三点原因。

  首要是目前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还不容乐观。人工智能要和产业结合,才能体现其应用性。但是,“现有算法或相应产品还不能足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不能充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赋能。”付英波说。

  比如医疗产业方面,“由于数据集的标注需要医疗专家团协助,专家资源紧张导致数据量不足或数据质量不够。” 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解释。

  同时,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代表之一,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最前沿的课题。但是基础研究和底层算法引擎的构建仍落后于海外;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还需进一步建立,大多AI企业还仍然各自为战,没有抱团发展,难以构建价值闭环。

  “智能+”如何落地?

  首先考虑行业选择

  “智能+”如何实践?如何为制造业赋能?

  付英波认为,眼下最要紧的是行业的选择。而选择行业有两大因素,一是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考虑,看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度可以在哪些领域先落地。另一个则是这个行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度有多紧迫。

  “企业会考虑行业赛道的体量,也就是这个领域的投入产出比。”付英波直言。以旷视为例,这家AI独角兽企业最核心的产品是把视频流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变成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最后由机器来分析和处理,并应用。

  如今,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在智慧城市管理、智能手机集成、供应链物流和新零售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城市大脑IoT(物联网)场景,旷视城市管理AI产品已在全国260余城市落地运行,辅助相关机关破获案件逾万起;在个人生活大脑IoT(物联网)场景,旷视智能终端解决方案已为70%以上的安卓手机提供刷脸解锁服务,覆盖华为、小米、vivo、OPPO等多款旗舰机型,让刷脸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而具备智能感知的人机交互体验把人们从繁琐的密码解锁中解脱出来。

  “在仓储场景,针对其中商品品类多、需求庞杂、作业流程交叉、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我们打造了自主原创的机器人网络操作系统,通过统一的平台可以协同对接500余台机器人进行调度作业,这样效率能提升40%。”付英波说。

  三大建议

  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行业领域已经选定,如何继续推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首先是建立中国自主的AI Engine(人工智能算法引擎),促进AI算法朝编程化方向发展。”付英波介绍,就当前的技术发展条件来说,人工智能的核心推动力仍是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算法,在推进产业融合前首先应当攻破人工智能算法壁垒,构建自主可控的AI算法引擎,才能在国际环境中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

  当前,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还不容乐观,核心问题是在云端的算法层和终端的应用层之间缺乏一个数字化的平台层,即能够连接两端的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要破解这一问题,必须提升平台层的核心产品力,建立AIoT时代智能产业生态。”付英波指出。

  最后是呼吁构建智能产业“新共同体”,闭环商业价值。“要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传统产业发展,我们建议政府可以让这一领域的头部企业牵头,通过自己的核心算法能力和软件平台,推动产业上下游形成更好的新共同体,劲儿往一处使一层一层深入,准确抓住行业的细分领域,达成价值闭环,才能让传统产业接受新技术、用上新技术、离不开新技术。”付英波说。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