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华为滚动 >> 正文

2019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中外媒体Q&A精彩实录!

2019年4月16日 21:21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 (计育青/文)4月16日,在2019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华为常务董事、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汪涛,就中外媒体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一一回答,飞象网也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出来精彩的现场实录。

记者:目前华为5G上已经取得40个商业合同,但在刚刚发布的华为年报中,运营商业务收入是有所下降的,所以我想了解一下各位对2019年华为运营商业务的展望?

胡厚崑:对于2019年运营商业务的总判断是,运营商市场投资会面临一个新的驱动因素,就是5G网络部署。正如我刚才在大会上分享的,5G发展速度目前超过了我们预期。

在过去3年,整个产业,尤其是运营商对5G看法发生了几次有意思的变化。3年前,跟很多运营商谈5G时,他们对5G如何部署,5G究竟怎样产生商业价值,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是大家都有一个模糊的愿景,5G会带来很多行业应用空间。在2年时间里,跟运营商谈5G,看到很有意思变化,就是运营商突然显得很迷茫,因为大家都在讲business case,究竟什么是5G的business case。过去大家谈了很多5G的憧憬,用5G来支持无人驾驶,支持智能制造,但是一直找不到business case,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5G迷茫期。

但从去年下半年后,我们明显看到行业对于5G认识变得更清晰,更现实。大家发现,其实不需要现在就挖空心思想5G在行业应用上到底有什么CASE,即便是标准R15所提出的eMMB的特性,就已经可以帮助网络服务提供商建立起很有吸引的business case,包括对个人用户服务,也包括面向行业应用,比如用5G来改变媒体行业,已经是很现实的应用。

从商业价值角度看,5G获得一个强烈支撑,大家认为5G从商业价值来讲是可行的。从产业成熟度,从供应侧来看,从芯片、网络、终端成熟度上,5G都达到了一个相当水平。

尤其到今年下半年,各种发布的5G手机正式上市后,会让整个产业对5G在当前带来的商业价值有更大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对于5G投资,不再是盲目的,追逐热点的投资,而是围绕商业价值展开的投资,这是非常可靠的投资。对于行业来讲,5G是新一个新的投资驱动因素。对于华为运营商业务来说,5G也会进一步驱动运营商业务的增长,我们预计今年运营商业务能够获得两位数增长。

记者:对于华为发展来说,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您是否认为是有可能出现的政治驱动下的制裁风险,还是网络安全方面的风险?

胡厚崑:从企业运营角度来看,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会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识别不同的风险。我们对风险管理时,不会只聚焦在某一个方面,会系统的管理。

虽然华为只有30年历史,但我们与运营商一起,就像在冲浪一样,随时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起伏,但我们需要看到一个长远方向。

其实说到挑战,比如今天我们谈到下一阶段在研究创新上的一个长期战略,这是我们应对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动。我们如何面对一个未来巨大的智能社会发展机会,建立更强大创新领导力。我们希望把我们创新能力从产品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到理论创新。

如果谈到企业外部挑战,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关系变化,毫无疑问也是我们要必须考虑的因素。我不认为网络安全是政治性的挑战,网络安全应该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的立场一直是我们需要有个更系统的,能够被接受的框架来认识网络安全的风险,需要通过合作来管理网络安全的风险。在华为,我们一方面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准备好积极参与全球性网络安全合作,推进进程。

只有网络安全技术归技术,政治归政治,回到技术本身来讨论和管理,网络安全其实即是挑战也是一个机会。但是如果网络安全被政治化利用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大挑战。我认为挑战不仅仅是对华为一家,而是对整个技术产业,甚至更大范围对全球贸易关系的挑战。当你对它政治化的时候,就不会基于事实去讨论,而是基于感觉去讨论,这样做法势必会让未来整个技术发展产生碎片化风险。大家都知道,碎片对于技术发展非常不应该,它会减缓技术创新速度,提高技术创新成本,最终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

记者:印度政府并没有邀请华为参加5G试验,你们是否有和印度政府进行对话,讨论相关5G部署问题?华为是否从印度私营运营商中拿到5G相关部署合同,或者进行对话?

汪涛:印度是政府组织的5G试验。印度政府去年也邀请华为参与了相关测试,我们也与印度所有主流运营商进行5G试验和规划、研究,我们对印度5G市场未来发展的参与度很深。

华为很重视印度市场,在过去十多年华为是印度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印度市场和亚洲国家很多类似市场,人口密集,频谱稀缺,华为在过去十多年时间开发了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来解决如何提升频谱效率,做好网络建设,我们相信华为在5G市场也会继续做出贡献。

胡厚崑:印度市场一直是华为重视的市场,印度是人口大国,人口结构年轻,对任何人都是有吸引力的市场。谈到5G,作为技术提供者,我们希望印度市场在面临5G机会时能够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我们期望印度市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变化:

一是频谱供应。印度在4G时代,运营商频谱资源获得不够,而且分布是碎片化的。在5G时代如果印度频谱供应不能做出巨大改变,依然延续4G时代的做法,我们很担心在5G时代能发展的很好。

二是,印度市场要改变运营商商业模式希望能够变得更健康,现在运营商竞争陷于过于恶性化的竞争。我个人判断5G部署后,相当一段时间,场景还是在eMMB,如果在4G时代运营商都在苦苦挣扎,很难盈利,在5G时代我不知道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盈利模式。

记者:之前华为多次澄清说没有意愿成为独立芯片供应商,但最近任正非公开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愿意苹果提供5G芯片持开放态度?这是不是说华为战略调整的改变?如果是,为什么华为选择现在这样一个时机?

胡厚崑:我们的芯片战略没有做出任何改变,跟过去一样,我们在芯片既要坚持自主可控,又要走开放合作的道路。我们现在业务结构,对于我们的管理能力很有挑战,我们没有意愿要在这个时候把芯片变成独立业务,没有这个打算。现在跟苹果也没有具体的讨论。

但是我们认为苹果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它对移动产业发展是做出巨大贡献的,如果没有苹果努力,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会这么早到来。5G正处于一个令人激动,万箭齐发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认为像苹果这样优秀的公司是不应该缺席的。从整个产业发展角度,我们认为一个优秀公司参与到竞争中,会让其他参与者都变得更优秀,从这个角度,我们非常愿意苹果加入到这场竞争中。

记者:您刚才提到今年对于运营商业务预计将有两位数增长,但我们看到目前有些国家表示不会采用华为5G设备,因此我想了解华为运营商业务增长将主要来自哪里?华为在4G时代定义是用最好的产品,最合理的价格。在5G时代,华为已经是龙头企业了,那么在5G时代,你们对产品和价格定位有什么改变?

汪涛:5G发展在不同国家部署节奏不同,有些国家是规模部署,有些国家还处于试验前期阶段。在移动通信产业上,过去30年,产业节奏非常明显,每十年一代技术,现在进入到第四个十年。在每一代技术部署中,有些国家处于第一波,有些处于第二波,有些处于第三波。但是移动通信发展是连续的,虽然有些国家处于5G试验阶段,但5G部署预期会带来4G扩容,比如5G技术没有话音能力,需要回落4G,因此4G要完善覆盖。因此很多国家虽然今年还不会部署5G,但会在4G网络扩大投资建设。另外5G由于带宽是4G的10-100倍,对回传网络带来更高要求,因此运营商会提前建设回传和传输网络,这也是华为的优势。

回到2019年,华为运营商业务在中国、欧洲、中东、非洲、拉美等,都看到运营商无论是在5G建设还是4G扩容,还是传输网建设,都相比2018年有明显增长趋势。

我们在某些国家不能参与到5G建设,这还不是十分准确。第一美国市场我们主动放弃,澳大利亚市场4G扩容还在继续,其他国家华为都在参与,在地域上虽然面临压力,但我们相信政府和运营商都有明智的选择,因此2019I年在地域上华为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关于华为在5G产品上的价格策略,华为参与市场竞争,都是以最创新产品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作为基本逻辑,我们认为一代新技术引入,就是帮助客户和用户改进体验,大幅提升性价比。大家知道4G,相对于3G,驱动移动流量的性价比提升了10倍,我们的目标在5G时代,相对于4G时代的性价比有10倍的提升。要实现10倍以上的提升,需要政府提供更多频谱,在政策获取、法律法规给予合理、更多的支持,希望整个产业界共同努力,使得5G网络相对于4G有十倍或更高的性价比提升。

记者:今天华为宣布迈向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2.0时代,并宣布成立战略研究院,但是基础研发周期长,投入量大,华为投入资金上有何计划?在基础研究方面,华为是以自己研究院为主,还是跟大学等合作,成果如何分享?第三,您提到包容合作,但麻省理工学院终止了很多与企业等合作,您怎么看待?

徐文伟:我们当前理论创新和基于基础技术的突破遇到了瓶颈,所以未来行业产生健康发展,包括华为未来发展,必须加大未来在理论研究创新和基础技术发展上。

因为未来研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而大学一定是不确定性走到最领先的位置,我们肯定是首先和大学合作。每年与大学合作经费超过3亿美金,投入在几个方面;一是资助科学家对未来探索,尤其是基础理论的探索。对于现在来说,科学界存在问题,为了在著名杂志发表文章,也是有一定存在短期行为,很难再有以前“板凳要做十年冷”的坚持。我们希望资助,能真正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着眼于长期发展,而不是短期行为。同时支持他们招聘研究生、博士生着眼长远研究。

第二,我们会和大学合作,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和实验室,从事基础技术发明。

第三,和大学合作,是双方共赢愿望。可以看一下,整个创新周期,大学产生理论突破,包括关键和技术技术发明,企业也参与了这些发明,这些发明通过行业商业、产业化,通过运营商、行业客户,最终为消费者服务。之后,企业获得商业利益,再投入到大学中进行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形成正循环。就像很多和华为合作的教授所说,工业界对它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工业界对行业挑战,未来挑战和趋势和他们分享。

另外,大学里教授产生的IPR,必须通过企业界,工业界产品化,最终被社会,对人类产生价值,否则专利只是一张纸,没有任何价值。虽然企业和产业界,和大学的合作是开放的合作,但开放的合作包括包容性成长,最终合作成果为全人类和产业,为企业服务。我希望技术归技术。

编 辑:霏雯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