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旧 >> 正文

大湾区政策“东风”助力深圳第二届应急展召开

2019年7月25日 10:33  CCTIME飞象网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陆续出台,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为中国应急产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据此,2019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应急产业论坛暨博览会SEIE将于2019年9月20-2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中央出台《规划纲要》

  早于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对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纲要》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应急工作要求如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应急协调平台,联合制定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合作能力。”

  省委出台《行动计划》

  2019年7月5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正式出台,结合广东实际,对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每项工作内容均有落实到相关部门。

  《行动计划》中对大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部署具体如下: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 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防洪(潮)排涝体系。加强海堤达标加固、珠江干支流河道崩岸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大湾区内地河湖系统治理。建设水文灾害监测预警、联防联控和应急调度系统。 (由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大湾区内地各市负责落实)

  2. 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协同机制。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联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由省气象局、省应急管理厅负责落实)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1. 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合作。完善港澳与内地间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推进追溯平台对接。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安检查出、应急联动等机制。高水平打造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由省市场监督局、省农业农村厅、惠州市、肇庆市负责落实)

  2.深化社会治理合作。支持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区(县)与香港、澳门片区、堂区建立结对交流机制。在大湾区内地港澳居民比较集中的城乡社区,拓展社会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大湾区社会治安治理联动机制,加强粤港澳警务合作交流。建立粤港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联动机制和应急协调平台。(由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港澳办、大湾区内地各市负责落实)

  业内解读

  业内人士认为:从《规划纲要》到《行动计划》,最大的亮点是落实了每一项工作任务的目标和责任主体,大湾区应急管理的合作是多元主体,需要整合湾区内的社会资源,加强合作应对自然灾害、加强防灾备灾、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社会力量参与等工作,实现各城市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

  此外,大湾区建设为应急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并与大湾区的公共安全形势需求相匹配,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实现中国应急产业的新突破。

  “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成立

  深圳市作为全国第一批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不断推进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2018年6月,中国应急管理部和深圳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下称“深圳防灾院”)正式成立,是深圳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年一度“大应急”博览会

  2018年12月,深圳防灾院联合多家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共同举办国内首届以“大应急”为主题的博览会:“2018中国(深圳)国际应急产业论坛暨博览会”。

  博览会广邀应急管理部门及军方领导、应急产业专家作相关报告,深入探讨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博览会为应急产品国内外采购方、供应商、研发机构等构筑一个面对面接触、交流、合作平台。

  2019年9月20-22日,深圳防灾院举办2019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应急产业论坛暨博览会,本次大会以“融合全球应急智慧 · 引领赋能产业创新”为主题,汇聚50+全国各省市应急安全相关行业协会、50+国内外社会救援组织、30+境内外国家和地区代表、500+参展企业、6+平行论坛,是深圳政府践行安全发展、生命至上理念,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度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的标志性工程。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