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常态化竞争下的华为“组合拳”

2020年5月22日 08:17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 者:倪雨晴

美国打压下,华为会倒下吗?

首先要指出的是,美国如此打击华为,并不是为了动用国家力量击败华为这一家公司,而是通过打压背后的中国科技产业链,来达到美国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是一场事关科技、贸易的博弈,其中包括政治利益、产业话语权纷争,同时美国也希望强化自己的高端制造业、保持半导体5G等先进技术的绝对核心地位。

华为已提前应对

虽然美国新规直指华为的核心部门海思和核心芯片代工厂台积电等,但是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因为新规还有120天缓冲期,并且新规中很多细节并不清晰,还在征求各方意见,这份“暂时最终规则”的正式文件还未公布。据了解,目前华为和诸多相关公司都还在评估影响、寻找解决方案、加速保障华为供货的过程中,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需要整体动态地观察。

再者,如果华为真的那么容易被打垮,美国也不会选择华为作为标的,并且对其进行如此强力的长期制裁。只是,残酷的现实是,美国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今年尤其对国外生产的管制扩大了。

对于外国生产的包含有美国成分的商品,要遵循《出口管理条例》中的两条规定,遵循最小比例规则(the de minimis rules),或者遵循外国直接产品规则(the foreign-produced direct product rule),两者限制的具体物项有所不同。

就记者的浅层理解来看,最小比例规则更多的是从硬件、软件等产品层面来限制供货,比如包含美国内容25%以下就可以出口给华为;而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可以延伸到生产链的技术环节范畴,并且可以精准到只针对华为,修改规则后,华为利用美国特定软件、技术直接设计、生产的产品要受到管控,再比如生产由华为设计的芯片过程中,使用了特定的美国设备、软件、技术也要受到管控。

面对美国的重压,华为也进行反击,亮出了应对组合拳。

在2019年之前,华为就开始加大了元器件等库存准备,数据显示,华为2018年原材料占存货的比例达到了近年的峰值37.5%,2019年存货占收入的比例达到新高19.5%。据悉,华为也提前向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供应商追加了大量订单。从短期来看,华为有所预判并提前规划,而接下来如何在高库存和经营压力之间做平衡,也需要考验能力。

再看去年名噪一时的“备胎”,在海思的多年研发投入之下,华为自身有部分替代的能力。大家会发现去年华为有很多芯片首次发布,但其实华为内部一直在使用,这是厚积薄发的成果。同时华为本身采取多供应商策略,和非美供应商的合作也在增加,除了芯片产品供应多元化,华为也一直在力推芯片上游的ARM架构,尤其是服务器端的CPU架构,去“A”化在慢慢推进中。 并且,华为在软件层面也被迫进行补课,HMS终端云服务、鸿蒙操作系统,都加速来到台前。

从公司整体架构业务层面,华为这两年在强调两大新业务,一是云计算市场,二是智能汽车市场。其中,云计算市场中围绕着鲲鹏、昇腾芯片推出诸多面向B端的计算产品,这是面向大数据、计算和AI的布局;智能汽车是新晋的BU部门,去年浮出水面,是华为在运营商、终端业务之外的第三只眼,也是华为下决心力拓的新板块。同时对于原有的业务,华为也在进行不断地调整。

在舆论方面,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频频现身,通过媒体采访、咖啡访谈等各种形式,带领华为进一步走向开放、透明。

华为更加开放

在种种努力下,华为2019年仍旧增长,目前看来,在短期内华为已经有所应对,但是华为面对的是美国点燃的常态化竞争。从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中将“新兴和基础技术”列入管控物项,再到2019年将华为列入清单,再到2020年2个月内接连两次修改《出口管制条例》,美国的行动是步步逼近、持续而全面的。《出口管制条例》不仅涉及管控物项,还有诸多严格的出口、转出口规定,其中有非常多“套中套”、“环中环”的复杂设计。

对此华为也在做长期的应对措施,随着美国新规的升级,今年华为的应对又该如何升级?

从最近的情况看,国家层面已经发声。5月17日,中国商务部表示,美方动用国家力量,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滥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对他国特定企业持续打压、遏制,是对市场原则和公平竞争的破坏,是对国际经贸基本规则的无视,更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严重威胁。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舆论层面,或许华为应该在全球市场上更加开放地交流,继续让更多的人了解华为。任正非多次来到台前或许还不够,公司各方各面的大将也可以多发声进行整体战,不仅展现出华为有任正非这样的智者人物,也可以展现更立体的人才体系、管理模式。

同时,华为应该加速整合国内产业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国外有合作的厂商当然要继续强化合作关系。华为自身一直发力研究,但是一家公司不可能进入每一个产业链环节,因此和谁合作就非常重要。近期舆论上提及最多的是中芯国际、紫光集团,他们正在技术追赶中,且和华为也已经有合作,目前他们的供货是否也会受到美国限制还不确定,无论如何,加快国内产业链的培养、更好地相互支持刻不容缓。多位产业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半导体产业需要开放和合作,而非只强调自主,国内的半导体如何更好地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特色,需要更多探讨。

最后还是想重申一点,华为代表的国内科技产业面临的是常态化、持久性的竞争,边界的碰撞、刻意的针对还会继续。去年既不是起点,今年也不是终点。

英国政治家丘吉尔有一句名言:“Now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序幕。现在,可能只是刚拉开了个序幕。”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