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固定一 >> 正文

线上交流难以碰撞火花?更真实的沟通方式已在路上

2020年6月3日 07:19  CCTIME飞象网  作 者:魏德龄

飞象网讯(魏德龄/文)“尽管线上也能沟通,但还是需要大家聚到一起才能够碰撞出一些火花。”这是疫情期间不少在家办公人士的心声。而即便随着目前的全面复工复产,但相较以往十分繁忙的机场、火车站也还是冷清了不少,这也意味着不少人的沟通方式已经开始从线下转为线上,但是“火花”却依然无法像在线下一样能够顺利的碰撞出来,究其原因还要从线上沟通的不真实说起。

在线交流缘何不真实

目前的线上交流最为真切的也就是视频会议了,通过视频会议软件可以看到参会者在镜头前的外貌,实时的语音进行沟通,同时还可以通过共享屏幕的方式,来参与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但是,这一沟通方式仅仅简单解决了沟通中的“音”与“画”的问题,对于“音”与“画”的维度,以及沟通中的一些行为表达,并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传达。

人类在正常的生活沟通中,其实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听对方声音,还会观察对方的面部细节,动物的本能赋予了人类一种全方位的观察方式。比如,有的人喜欢在沟通过程中挠一挠头,揉搓一下脸,盘两下手串,或在说完一个严肃话题后,故意做出一个善意的微笑,或是谈话过程中的坐姿,腿部是否在抖动,这些信号也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传递到人类的大脑中。

但上述这些通过内心变化而显现出的行为目前都很难通过在线沟通工具来实现,即便是采用了视频聊天的方式,因为视频清晰度、音画不同步的原因也无法有效传递面部细节表情信息,这也是很多人在使用聊天工具沟通的过程中,会配合性的发一个“笑脸”符号,来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容,避免发生误会的原因所在。

没有现场感也是目前在线沟通的一大弊病,尤其是目前的媒体发布会,以往的现场发布会,会让参会者在一个真实的巨大空间内,可以观察到的元素也就更多。比如,当一件事情被宣布后,现场的即时反馈,会场布置中的一些细节,产品演示中的花絮,都变得不再可以被观察到。

对于企业而言,多方联系状态下,如何对于一个具体的产品进行讨论,更是在一台笔记本或手机的屏幕难以做到的事情,产品的具体触感、零部件的设计摆放都很难在现在仅有语音、大头像及一套PPT的情况下来高效的展开讨论,如果是讨论一款未来上市的香水、食品,还存在着嗅觉、味觉上的辨识问题,上述的信息都在无法在线上沟通中实现。

 

交流中细节缺失卡在了哪?

如何解决上述在线沟通中的种种不真实性,也就成为了未来在线会议应用需要解决课题,可以简单的归纳为更好的表现沟通中的微表情,以及营造更好的现场细节,甚至还要具备虚拟展示实体物品的能力。

面部微细节的呈现是个较好实现的一步,只要用户的摄像头足够清晰,网络环境够好,就能够清晰的把面部画面传递给与会者。而如何能够让表情画面与音频更加同步,也需要网络时延的进一步降低。显然,随着未来5G与WiFi 6技术的普及,网络的速率更高、时延更低,上行能力也更强,做到这一点并不成问题。

对于虚拟现场,或是虚拟发布会而言,实际上今年的一些发布会已经开始通过虚拟技术来营造出一个现场环境,同时还加入了虚拟观众。不过,对于参与者而言,还是会觉得这个现场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原因可能在于,虚拟现场的制作精细度还远远不够,而如果需要增加真实感,对于算力的要求就会大幅上升,但目前显然不能把虚拟现场做成3C大作。而在未来这就需要云计算业务,能够很好的帮助解决渲染算力效率不足的问题。目前英伟达就在为视频、3D建模的从业者提供相应的云渲染业务,如面向建筑行业的Omniverse,可在配备八路RTX 8000的RTX服务器上进行实时渲染,每个人也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实时编辑。

提升在线沟通中的感官体验,也需要相关硬件的升级,未来的在线会议中,仅仅通过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显然是不够的,要想实现更立体的观看具体事物进而进行讨论,就需要佩戴相应的AR/VR眼镜。如果想进一步具备对于嗅觉、触觉的辨识,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升级,此前英特尔实验室已经在Loihi神经形态芯片上成功设计了基于大脑嗅觉电路的神经网络机制算法,该芯片已可掌握10种不同气味的神经表征,在有强烈的环境干扰下也能准确识别。

 

真实的在线交流将会怎样

实际上,营造一种更加真实的在线交流环境也成为了一些科技公司在发布会中经常所展示的应用场景。

2019年的骁龙技术峰会上Spatial公司就演示了利用骁龙XR2平台进行虚拟会议演示的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全息的方式来进行会议,同时还表示将会在后续推出支持眼部追踪和手部追踪的产品。也就是说,在线会议的呈现形式,从现有的2D变为了3D,每位参会人员还能拥有一个尽可能还原真实自我的虚拟形象,同时还有基于AI的面部表情,同时解决了上文中提到的肢体语言的微表情问题。现场的演示过程中,使用了Verizon与爱立信部署的5G毫米波网络。

2020年的“5G的未来”媒体分享会上,高通也曾分享了一个XR用例场景,用户同样通过戴上一副轻薄的眼镜进行视频会议,视线中立刻能出现正在进行会议的人物形象,同时还能对正在讨论的事物进行3D模型的查看,并实时变换3D模型内的布置。其中轻薄的XR眼镜借助了5G网络的分布式处理,将大部分工作放在边缘云中进行,并配合了边缘云计算和分离式渲染。

编 辑:值班记者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