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旧 >> 正文

金融助力”碳中和”路在何方? 马上消费的“绿色”启示录

2021年2月27日 11:12  CCTIME飞象网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球首次明确表态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愿景指引下,全社会、全行业群策群力,这也为绿色金融的探索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方向。金融机构如何通过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成为金融全行业的探索重点。

2021 年 1 月,央行工作会议中的重点首次出现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

作为全球唯一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国家,近几年我国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体系已相对完善且系统化,包括绿色投融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工具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开放化以及与数字化、科技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金融机构深入结合自身自业务模式特点,因地制宜,不断探索绿色金融创新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马上消费金融作为一家科技驱动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立足自身全闭环数字化消费金融开放平台模式,结合技术自主研发优势,打造了一套具有自主特色、系统化的“碳中和”绿色战略路径。

在顶层设计上,马上消费制定了清晰的“碳中和”策略与路线,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彻每个业务环节,将“碳中和”纳入公司业务考核硬性指标,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应用,赋能低碳绿色发展。

一般来说,和其他主体类似,企业进行低碳管理的路线,第一步是排查碳足迹,清查企业运营过程可能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第二步,是采取多措施进行碳减排或碳补偿,最后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

马上消费“碳中和”路线图

在战略路径上,马上消费结合消费金融公司以个人消费者为用户、结合场景、小额分散的消费信贷服务模式,确立了完全数字化、线上化轻资产绿色模式,一是产业链中的碳减排和碳补偿,二是运营办公体系中的节能减排和办公环境的绿色节能材料应用,三是通过科技成果对节能减排进行赋能。

从我国碳足迹和排放机构上看,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煤炭,其中煤炭消费占比最高的是煤电;煤炭及其加工品排放量占到总能耗碳排放的80.4%,油品能源次之,约占15.5%。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燃油汽车排放、电脑、电器用电都是碳排放重点源头。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

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利用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对碳排放进行补偿和抵消,从而实现零排放也就是碳中和。纸张浪费已成为破坏森林资源的一大源头,因此,个人、企业等通过节约用纸可间接减少树木森林砍伐,也是增加碳补偿的一种途径。

我国能源碳排放结构

马上对应碳减排成效对比

能源种类

碳排放量(亿吨)

(2018年数据)

项目

马上减排路线

对应碳减排

对应碳补偿

煤炭

66.86

节约纸张

数字合同及各类证明节约用纸9.65亿

1.37万吨

1.5万颗10年树龄树木

(碳补偿16650吨)

电量减排

智能客服节约人工电脑耗电

1105吨

职场节能办公省电37.5万度

239吨

金融云应用容器化节省服务器耗电

879吨

不设线下物理网点省电500万度

1102吨

石油

19

汽车减排

用户线下办理业务减少汽车出行

84.3万吨

合计 87.67万吨

可以看到,马上消费通过线上数字化的轻资产模式,从减少用户线下办理业务出行、节约用纸、科技对业务质效赋能等多方着手,降低能耗,增加碳补偿。

实际上,自成立以来,马上消费就坚持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理念,践行绿色发展模式,将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深度融合,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未来,马上消费将在自身科技优势与开放生态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金融+科技+碳中和”的绿色创新模式,挖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应对环保问题方面的潜力,大步推进高新技术在产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助力绿色产业数字化转型,这也将是消费金融公司对碳中和战略更高纬度的支持。

人类文明进化的蓝图,终极目标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煤炭消费国,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全社会的共建共享。无论是绿色金融的发展,节能减排的闭环,还是绿色科技的开放赋能,都是马上消费创立以来坚守的初心,也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全球战略驱使下,实现了汇流。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命题,积极拥抱,敢于亮剑, 这不仅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也是责任的担当,更是企业对支撑国家实现“碳目标”承诺的信心与决心。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