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跳槽季即将收尾,不少拿到年终奖的打工人们,已在新环境里开始全新的工作。据58同城新出炉的《2021第一季度人才流动趋势数据》报告显示,深圳、北京和成都高居求职热度前三甲,不少人完成行业、公司、地域三跨跳槽,其中跨城市跳槽难度最高。如果打算跨城市跳槽,需要做哪些考虑?
当地薪资与前景考量
不论你是出于何种原因决定跨城市跳槽,在进行系统的投简历面试之前,先要对目标城市的薪资水平和即将从事的行业发展前景有大致评估与了解。
首先考虑目标城市的薪资水平。58同城、安居客《2021第一季度人才流动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整体平均支付薪资环比上涨2.78%,达到8491元/月。具体来看,一线城市薪资竞争力强劲,上海企业支付薪资稳居全国第一,平均支付月资10181元,其次为广州、深圳、北京,支付薪资分别达到9369元、9195元、9066元。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深入实施人才引进战略,深圳坐拥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加速招徕高技术人才,支付薪资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跨城市跳槽前,结合数据考虑薪资情况,谨慎选择。
其次考虑从事行业发展前景。以一些仍处于红利初期的行业为例,新能源行业、无人驾驶行业、机器人行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跨城市跳槽无疑是一项高性价比的选择,投身红利初期行业相当于提前占据有利地位,日后若是行业飞速发展,对职业前景也是非常有利的。
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
前期考量结束后,进入投简历、约面试的实操阶段。跨城市跳槽最难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异地面试,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非常高。
考虑到时间成本,实地面试至少要积攒三个以上同周面试。以老家在山东,想要前往北京面试为例,来回路程大概一到两天,火车票花费粗算在300到400元左右,在一趟行程中只安排一场面试是不划算的。只有在一段集中时间内投递出大量简历,短期内收到一定数量的面试邀请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两天到一周内才会实现最合理的面试成本规划。
考虑到经济成本,接到异地公司面试邀请之后,要先对这些公司进行一些调查和挑选再制定出行计划,除了与HR沟通能否进行视频或电话面试外,还可以询问HR是否有报销路费的政策,公司对异地面试的处理政策也可以成为衡量公司实力的标准之一。遇到少数报销全部费用的公司,要牢牢抓住机会,对于那些不报销的公司则要调查其运营状况,员工待遇等,避免入职后出现极端情况。
拿到Offer后的黄金时间
确定offer后,入职时间最好定为一个月后,不仅考虑到在职员工提出离职要提前一个月的劳动法规定,而且要注意五险一金的提取,与双方HR对接好五险一金缴费时间以及转移账户所需资料,具体执行政策和所需资料需要以各地政策为准。另外,这一个月还是异地求职人员的换工作黄金时期。假设你接到offer后已经离职,可以从容不迫到新城市做好入职前准备,处理好旧城市剩余工作,安顿好新城市住处。不止如此,来到新城市后,入职前的这段空白期会使你的身份从异地求职者变成有offer在手的同城求职者,也有可能在不断面试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总的说来,这样的时间规划把原来异地求职时负担最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最小化了。
如果就业机会特别有利于个人未来发展,虽然跨城市跳槽成本很大,却依旧是一项值得考虑的选择。跳槽前一定要从上述各个方面谨慎考虑,优秀的信息平台可以让求职事半功倍。作为国民招聘大平台,58同城以云招聘形式推出企业VR、视频面试、直播招聘等一系列智能化招聘工具,致力于利用行业领先求职就业信息与技术为求职者们提供科学的就业帮助,精准助力异地跳槽,实现更深层次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