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旧 >> 正文

左晖因癌症离世,癌症早筛还不重视吗?

2021年5月21日 17:54  CCTIME飞象网  

近期有关癌症的话题,频繁出现在热搜榜上。2月,著名香港影星吴孟达因肝癌离世,终年68岁;3月,TVB金牌绿叶廖启智因胃癌去世,终年66岁。很多人因此惋惜并感叹:我的青春也落幕了。

5月,更有印小天父亲因肠癌去世,以及刚被评为地产首富的贝壳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因肺癌离世。据知情人称,左晖于8年前就查出肺癌,切除了1/3的肺部,即便如此也没能逃过癌症的魔爪,官方给出的原因是意外恶化。为什么有钱有资源也治不好癌症呢?他们都不体检吗?其实鲜少有名人能够做到早睡早期不抽烟不喝酒,以及不过度劳累。

为什么现在患癌的人越来越多?

1、现代人的寿命变长了

过去很少人得癌症,「不是环境好,而是死得早」!随着年龄增长,一方面,累积的基因突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免疫力越来越弱,无法及时清除突变的基因就导致了癌症的发生。

2、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比如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喝酒、锻炼少)、生活环境影响(空气污染、环境恶化、辐射威胁),现代高压环境下的心理高压状态等,都容易令体内不同的器官细胞受损。

为什么癌症一经发现就是晚期?

据统计,在我国,80%左右癌症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得癌症了?主要的原因可能有3点。

1、大部分肿瘤早期无症状,让人掉以轻心

很多人不一定「表里如一」,看起来好好的一个人,其实人体早已被癌细胞缓慢侵蚀了。没有突然发生的癌症,只有突然发现的癌症。如果没有定期体检,很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2、部分肿瘤恶性程度高,让人猝不及防

例如胰腺癌、肝癌、胆管癌等,恶性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很多治疗手段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效果不好。以胰腺癌为例,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在半年内死亡。而肝癌的患者只有10%左右可以存活超过5年。

3、不愿意体检、害怕体检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罗永章认为,不愿意去体检,害怕体检,导致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到中晚期,是中国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生存期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热门话题#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

癌症早筛究竟有多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除了戒烟戒酒、定期运动、健康饮食这些老生常谈的生活习惯外,癌症早筛尤为重要。

癌症早筛可以从尚未出现症状的人群中筛选出肿瘤高危群体,及早发现肿瘤、降低发病风险,尤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发展周期长的癌种。以结直肠癌为例,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在 I、II、III、IV 期分别为 90.1%、72.6%、53.8%和10.4%。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仅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还能减少国家和个人的医疗支出负担: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治疗费用约2万元;晚期(IV 期)的治疗费用超过 25 万元。

常规体检与癌症早筛的区别

年年体检,怎么一查出癌就是晚期了?其实,我们常说的「体检」指的是健康体检,包括单位每年组织的例行体检、入职体检、入学体检等,这种体检主要是大致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和脏器功能。健康体检更多是发现是否有「三高」、贫血、肝肾功能问题等,与癌症筛查完全是两码事。举个栗子,很多人都过分「迷信」X光胸片,以为拍个片就真能透视五脏六腑了,但其实X光片检出早期肺癌的概率只有0~15%。有两种癌症相对容易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因为这两种肿瘤通过触摸与B超筛查可以发现异常。

高危人群要做针对性的癌症早筛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更关键在于要结合自身状况、家族病史等,以及医生的建议,选择专项体检,及时把病魔抓出来,这才是行之有效的防癌筛查。

1.有癌症家族史人群

某些癌症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比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和肠癌。有相关家族史者一定要定期做针对性筛查。

2.中老年人群

癌症的发病风险会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调查显示,60岁的老年人患癌症的可能性是25岁左右年轻人的50多倍。即使父母嘴上说着不要不要的,每年也不可落下!

3.常接触致癌物质人群

包括放射线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化工厂油漆厂职工、核电站、矿山工人等。

4.有不良生活习惯人群

吸烟、酗酒、熬夜、精神抑郁等都可能诱发癌症。

5.有癌前病变的患者

一些癌症在发病前,可能会出现某种良性疾病,如果能及时筛查治疗,就有机会在早期阻断癌症的发生。以肝癌早筛为例,乙肝病毒感染者、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者,有慢性肝脏病史等的人群,患肝癌的概率相对较大。

6.癌症高发地区的人群

某些地区会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如饮食习惯、水体污染、气候环境等,造成癌症高发。

如何解决癌症早筛路上的一条「拦路虎」

既然认识到了癌症早筛的重要性、了解了癌症早筛的必要性,那离真正的付诸行动还有多远?可能还差个便捷无痛的筛查方式的距离!大伙们不愿做癌症早筛,这在我国结直肠癌领域尤其凸显,这也导致了我国80%结直肠癌患者首次确诊已是中晚期。

△从腺瘤发展到肠癌的过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提及,曾遇到一个患者,在等待肠镜筛查的前一晚自己「溜号」了。有过肠镜筛查经历的都知道,整个过程确实比较难受,但相比恶性肿瘤来说,还是应该「避重就轻」。此外,受限于医疗资源,内镜医师数量有限、肠镜检查排队严重的现象也使得肠镜筛查相对困难。

事实上,除了肠镜,肠癌早筛的手段还有很多种,例如人们熟知的便潜血检测、CT结肠成像技术……还有一种叫粪便DNA检测。目前,国内外权威共识都推荐粪便DNA检测作为一般风险人群的常规筛查手段之一。对比几种主流的筛查方式如下:

1、粪便隐血检测(FIT)[每年1次]

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无创易用,可以降低52%的结直肠癌死亡率。但灵敏度方面相较其他方法较低。

2、粪便DNA检测[每1~3年1次]

检测粪便中的脱落细胞是否存在DNA改变。无创易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远高于FIT检测

3、结肠镜检查[每5~10年1次高质量检查]

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它对于息肉和癌症的诊断率高于90%,可以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但流程较繁琐、有侵入性。

综合而言,无论选择哪种筛查方法,只要是「早占先机」都是对战肠癌的绝招。

华常康-无创肠癌筛查基因检测即采用了指南中推荐的粪便DNA检测技术。它利用人的粪便作为检测样本,具有居家自取样、无创无痛的特点。华常康可以早期发现息肉、腺瘤等癌前病变和早期肠癌。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显著优于粪便隐血(FIT)检测。肠癌患者中约40%无明显报警症状,不应因无症状而忽略筛查。除了出现症状的人群,推荐以下6种人群定期接受肠癌筛查:

最后,癌症并不是一个突发恶性疾病,每一个癌症都有着几年的发展癌变期,以结直肠癌举例,从一颗结肠腺瘤发展到结直肠癌,身体其实给了我们10年以上的时间,在这期间及早发现,五年生存率也会大大提高,所以关键只在一个“早”字。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