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固定一 >> 正文

eSIM在物联网领域大施拳脚 手机仍未见到

2021年7月9日 07:30  CCTIME飞象网  作 者:马秋月

飞象网讯(马秋月/文)近日,北京移动正式推出“一号双终端”业务,eSIM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

随着5G和物联网的发展,eSIM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快速落地。不过,三大运营商进展却不同,目前电信联通已经实现了eSIM可穿戴设备一号双终端业务已经在扩至全国,而中国移动仍在一城又一城的开通中。

但eSIM在手机上一直没有大发展。前几年,业内还在讨论eSIM会不会取代SIM。如今看来,说取代还为时尚早。

eSIM在物联网领域有大发展

eSIM即嵌入式SIM卡,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就能直接访问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

物联网eSIM将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在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中,2025年用于物联网应用的eSIM销量将增长到3.26亿美元。

目前来看,消费类电子产品、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物联网(IoT)会是eSIM的三大主要应用场景。

市调机构ABI Research的预测:到2024年的时候,内置eSIM的消费电子设备将达到6.44亿,其中智能手机约5亿,而在M2M、物联网领域,2024年时eSIM设备也有望达到2.32亿(年复合增长率18%),其中超过1亿来自汽车。

在国内,2020年10月,工信部发布文件,同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

目前在芯片领域,eSIM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紫光国微的eSIM芯片已经用于一些智能联网终端中,研发出了“超级eSIM”芯片。据了解,紫光国微超级eSIM全面支持从3G到5G的所有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标准,采用全球先进制造工艺,性能提升30%,具备高安全、高可靠、大容量等特点,支持“一号多终端”的新业务形态,在封装形式上,其支持5*6mm、3*3mm、2*2mm的贴片封装等多种尺寸以及更小尺寸的WLCSP封装,可适用不同类型的终端和应用场景。

英飞凌也拥有完整的eSIM产品组合,适用于消费级、工业级和车规级应用,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例如:在物联网领域,拥有面向工业应用的安全控制器,包括SLM76、SLM97、SLM17;在车规级领域,拥有面向汽车应用的安全控制器SLI76和SLI97。

电信联通已推向全国 移动仍在“攻城”中

不过三大运营商进展却不同,目前电信联通已经实现了eSIM可穿戴设备一号双终端业务已经在扩至全国,而中国移动仍在一城又一城的开通中。

中国移动在2018年6月宣布其“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正式启动,用户通过“一号双终端”业务,可实现手机与可穿戴设备的绑定,共享同一个号码、话费及流量套餐。自2019年1月23日开始启动eSIM业务试点,在天津、广州、上海、南京、杭州、深圳、成都等7个城市开通试点。

目前,中国移动一号双终端业务,可以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 eSIM 功能。支持的地区包括北京、广东、甘肃、江苏、吉林、辽宁、上海、四川、天津、浙江,以上省市的部分城市已经可以申请办理 eSIM。

另外,eSIM业务试点城市已经进入正式商用,上海移动在2020年9月开始收费,广州移动从2021年1月开始收费。目前按照10元/月的标准资费收费。

中国联通自2018年3月起在6省7市开展eSIM可穿戴独立号和一号双业务试点,成为中国内地最早推出eSIM业务的运营商;并于2019年3月29日起全国范围内开通eSIM可穿戴独立号业务,目前开通eSIM服务的智能手表用户已超过50万;2019年12月20号,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国联通eSIM穿戴设备一号双终端业务开通全国服务试验。至此,中国联通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开通eSIM独立号码与一号双终端双业务全国服务试验的运营商,同时也是全球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eSIM管理平台的运营商。

2020年1月1日起,中国联通eSIM可穿戴设备一号双终端业务将从试点陆续扩展至全国。2020年2月26日,中国联通和广和通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款5G+eSIM模组。

2018年12月,中国电信也在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开启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目前,也已经在全国开通了eSIM业务,用户在网上营业厅可以办理。

eSIM取代SIM 为时尚早

手机SIM卡在经历多次迭代后,已从曾经的标准卡片尺寸缩减到现在的12.3×8.8mm,但作为一个信息载体而言,nanoSIM卡与其内部芯片的尺寸依旧不成正比。因此,eSIM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是,eSIM在手机上一直没有大发展。业内人士表示,由于eSIM嵌入在终端上,一旦eSIM出现故障,基本上无法修复,只能更换终端。从这个角度来看,反而不如传统SIM卡方便和安全。

而且,eSIM并不只是设计制造一颗芯片这么简单,其背后涉及一整套系统、流程的配合与支持,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来逐步实现。运营商也投资巨大,包括平台建设、系统改造等。

前几年,业内还在讨论eSIM会不会取代SIM。如今看来,说取代还为时尚早。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